学术投稿

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调剂管理分析

黄斌

关键词:小包装中药饮片, 处方调剂, 管理
摘要:小包装中药饮片是中药调剂方式中新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小包装中药饮片保管操作简单方便,配方剂量准确,调配速度快,调配质量较高,干净卫生。且小包装中药饮片保持了中药饮片的原有性状,未改变饮片入药、煎汤、诸药共煎的特色,作用显著。但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应用,在包装质量、饮片质量管理等设定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需加强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管理,明确期间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管理措施。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在肿瘤内科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指导医疗实践中优质护理在肿瘤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些年入院接受治疗的肿瘤内科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计算机随机数组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临床护理方式,对实验组患者在一般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方面的缺陷发生率为2.8%,无发生护患纠纷现象,患者满意度为100%,发生并发率为5.4%。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肿瘤内科对患者治疗的同时,应使用科学的优质护理辅助治疗,优质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弥补治疗的缺陷,降低手术并发率,并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明敏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使用本研究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发生并发症及疱疹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COPD临床症候(包括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咳痰等)的急性加重恶化、严重疼痛影响睡眠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对于COPD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水平,促进临床愈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蒋珠玲;钟晓莉;唐智菊;谢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效果

    目的治疗HLSAP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HLSAP患者3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n=17)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n=18)给予CRR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59%,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该病治疗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存活率高,对患者体内过多的溶质与水可有效清除,对患者机体内环境有调节作用,对其临床症状有改善及预后的作用。

    作者:马颖颖;吴云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综合治疗面部皮炎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在对于面部皮炎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之内接受治疗的面部皮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以及综合组。常规组的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常规的炉甘石洗剂的方法进行治疗,综合组患者在临床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综合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面部皮炎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形式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鲲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综合评估此种治疗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①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配至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组)与单纯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对照组)各30例,告知患者治疗方法,签订患者授权书;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测定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得分,检测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③两组患者分别接受1次/w治疗,总共治疗3次,在治疗1w及3w后分别评定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得分及测定血流速度变化值,并对总有效率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8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40﹪)根据四格表资料的2检验进行比较,(2=10,<0.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②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1w后、3w后根据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得分与治疗前检验比较,(<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1w后、3w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疗效;③治疗组治疗1w后、3w后分别与对照组组内治疗1w后、3w后根据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得分进行检验比较,(<0.05)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④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1w后、3w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与治疗前检验比较,(<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1w后、3w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疗效;⑤治疗组治疗1w后、3w后分别与对照组组内治疗1w后、3w后测定Vs、Vm、Vd进行检验比较,(<0.05)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单纯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疗效,但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理云;陈腾;陈翔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肠镜下儿童肠息肉切除术100例的治疗效果和护理

    目的探讨肠镜下儿童肠息肉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对100例儿童肠息肉患儿,做肠镜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指导,做好患儿的饮食指导,做好患儿肠道清洁处理,术中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支持和病情观察,术后加强并发症预防,做好家长和患者的健康指导。结果本组患儿均顺利完成肠镜切除肠息肉手术,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1~2d,均康复出院。结论肠镜下电切除儿童肠息肉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术前心理护理和肠道准备是肠镜治疗成功的关键,医护密切配合,操作者技术娴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本组100例儿童肠息肉通过肠镜检查得以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显示肠镜在诊断和治疗儿童结直肠疾病中的优势,而且在电子肠镜下切除儿童肠息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适合推广。

    作者:张荣书;张国来;刘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眼科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眼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眼科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护理组40例,常规组40例,对护理组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围术期基本生命特征、护理总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常规组,护理组的住院时间、围术期基本生命特征、护理总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明显优于常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对于眼科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健康的恢复,不良反应的减少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都大有助益。

    作者:李晴晴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浅谈护患沟通在康复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护患沟通是护士进行护理活动基本要求,它与护理知识和技术同等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增进了解,协调关系,相互信任,从而减少冲突、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冬花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乳腺微创旋切术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乳腺微创旋切术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并在护理的前后期用SAS和SDS对他们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特殊的优质护理后,生活质量及病情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其测评的结果显示<0.05;而对照组的测评结果>0.05,差异不大。结论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经过了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患者的病情及其生活质量。

    作者:高建红;乐迎春;曹敏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20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并给予系统的临床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取得成功,成功控制术后相关症状,护理效果良好。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良好,且患者在术前术后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能够巩固治疗的效果。

    作者:曹敏;乐迎春;高建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载脂蛋白含量。结果研究组患者TG、TC及LDL-C水平比对照组高,HDL-C比对照组低(<0.05);研究组男性60岁以上TG、TC及LDL-C水平高,女性20~40岁HDL-C水平高(<0.05)。结论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初步临床诊断操作过程中。

    作者:曾蕾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我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的服务现状以及服务能力,探讨当前我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中的问题。方法对我县拥有的乡镇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我县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估,主要调查我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情况、卫生院科室建设以及设备配备情况。结果我县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差,亟待提高,本科学历工作人员占中医药总人数的5%左右,而高中及以下学历工作人员占总人数的30%左右。而在这些工作人员中,无职称的或非中医药专业工作人员占工作人员总数的30%,在所调查的乡镇卫生院当中,仅有50%的卫生院设有专门的中医科室或中药科室,而中药药房的配备则仅为10%左右。乡镇卫生院中没有配备专门的中医药设备,中医药服务基本建设不足,设备配备不良。在日常治疗中,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的治疗病症,而对妇科常见病的治疗则不足20%,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比例则为10%左右,疾病治疗能力低。所调查的卫生院由于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缺泛,导致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中医药科室。结论我县的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较低,需要进行优化和提高。

    作者:严彦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血压变化的护理研究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细胞形成的肿瘤[1],肿瘤细胞大多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少数来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由于肿瘤或增生细胞能持续或间断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从而导致持续性或阵发性血压增高和多个器官功能代谢紊乱,严重者可致死、致残;目前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唯一方法,特别是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嗜铬细胞瘤的金标准[2],由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3],并且异常增高的血压使得该手术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做好围手术期血压的监测和护理对手术的成败至关重要[4]。笔者将其所在科室2012年~2014年收治的3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荣;董彦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包括护理意外、冲动、自杀、外走、跌伤、自伤、噎食等。精神科护理风险来自很多方面,诸如法律的不健全、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制度等。在进行精神科护理行为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对易出现风险的护理项目进行及时正确的评估,正视护理风险,运用风险防范措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处理各种危险苗头,发现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

    作者:胡慕群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31例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证实并发DVT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通过抗凝溶栓治疗并加强观察和护理。结果19例治疗4d~7d,11例治疗8d~16d症状好转,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显示血栓消失,未发生肺栓塞等并发症。其中一例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患者,在应用抗凝溶栓治疗的同时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赵爱新;陈丽;黄再娣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探索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不同地区流行趋势及治疗耐药情况不一,探索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潘托拉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门诊和住院部3~14岁的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患儿500例,均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潘托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14d后间隔1月,观察组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尿素13C呼气试验转阴率及总有效率。结果对比治疗前后13C阳性患儿例数以及比例,结果提示治疗后10例13C试验阳性,说明经治疗后患儿13C试验阳性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0.01);治疗后治愈患儿490例,占98%,无效10例,占2%。结论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潘托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疗效确切,值得在昆明地区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智宽;王明英;王美芬;邓成俊;段金涛;方佳慧;李娟;刘四香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饮食护理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11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进一步饮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显效45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8豫,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80.3豫,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同界医护人员临床实施。

    作者:罗艳霞;张小妹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由救护车送入医院的患者40例,均经急诊护理干预,由患者家属送入医院的60例,分别记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以及治疗期间的窒息发生率等。结果 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8.6%和88.0%,死亡率分别为1.4%和12.0%,抢救期间的窒息发生率分别为3.1%和20.0%,A组患者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急诊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王晓英;胥秋霞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观察餐前运动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餐前运动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影响效果。方法将10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餐前运动干预组及餐后运动干预组,餐前组54例、餐后组52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餐前干预组运动后患者血糖、血钾均较运动前稍升高,血糖升高范围主要在0.2~0.8 mmol/L,血钾升高范围主要在0.3~0.7 mmol/L,运动后无发生低血糖情况,血钾仍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而餐前运动干预组餐后2 h血糖(2hPG)明显低于餐后干预组,3个月后复查HbA1c,两组HbA1c均降低,但餐前干预组其降低比例明显优于餐后干预组(<0.05)。结论餐前运动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具有更好的影响效果,更好改善餐后血糖代谢,同时可以减少脂肪,改善脂肪细胞分泌功能,能延缓IGT发展,可使患者病情保持在平稳状态,能够有效控制糖耐量减低人群的糖尿病发病趋势。

    作者:唐恭正;胡林雅;刘文国;刘东平;梁茜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中老年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高尿酸血症(HUA)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12月经临床确诊年龄在40岁以上中老年HUA患者78例为病例组,另外选择同时期同年龄段10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择腰臀比(WHR)、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UA组患者BMI、WHR、TG、TC高于非HUA组(<0.05),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HUA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中老年人中高HUA与MS密切相关,应早期控制MS的相关指标来有效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作者:杨晶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