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理云;陈腾;陈翔
目的观察新生儿鹅口疮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对比。方法将32例新生儿鹅口疮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先用2%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后再将10~20万u/ml涂擦鹅口疮处;观察组仍用2%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后再用该溶液打湿的棉签蘸上制霉菌素细末涂擦鹅口疮处;观察口腔黏膜的修复状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用2%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后再用该溶液打湿的棉签蘸上制霉菌素细末涂擦鹅口疮处,此方法可加快口腔黏膜的修复,从而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爱萍 刊期: 2015年第43期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之一,人员流动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护理人员接触的是来自于社会各知识层面的人员,性格差异,素质高低不同,加之门诊就诊完后后关口是输液室,患者经过诊疗流程后耐心已经减弱,极易和输液室护理人员产生矛盾,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增加护患间的信任,理解,避免护患冲突的发生,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关键。
作者:陶秋芬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分析慢性胃炎行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3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治疗,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显著比对照组高70.00%高,观察组活动性、慢性炎症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复发率1.33%比对照组16.67%低(<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行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光远 刊期: 2015年第43期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患者,进行手术的重要场所,汇集多个科室的医疗技术,复杂性高,手术任务重,病情瞬息万变,风险系数特别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如何协助主治医生顺利完成各种手术,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已经受到各大医院的全面关注。本文就手术室护理缺陷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简要叙述。
作者:陈晓茜;张婉聪;路艳;闫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体表部位损伤应用美容缝合技术治疗急诊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03月~2014年03月诊治的260例面部损伤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04例,年龄1.5~81岁)运用美容缝合技术,在局麻或阻滞麻下进行伤口清创,配合重组牛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一期缝合;对于局部有皮肤或组织缺损的,采用转移皮瓣技术。结果500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无疤痕孪缩及皮瓣坏死现象。术后对100例患者随访6个月,术区无明显瘢痕增生,面部器官无牵拉变形,患者满意。结论美容缝合技术配合重组牛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在面部损伤急诊的治疗中,对伤口的恢复、形态及功能的恢复效果满意。
作者:赵国青;赵国静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腹泻患儿40例进行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79%是对照组,总有效率是93%是实验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是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赖敏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评价2014版《压疮的预防与治疗快速参考指南》对指导和规范临床护士判断I期压疮正确率的效果。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对2014年9月~2015年4月住院期间申报的I期压疮进行结果分析。其中对照组(2014年9月~12月)院按照《医疗护理常规》第4版中的预防压疮常规实施护理;实验组(2015年1月~4月)院按照2014年出版的《压疮的预防与治疗快速参考指南》实施护理。通过专职ET临床诊断,观察两组申报数据的误判率。结果在申报的I期压疮中,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误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压疮的预防与治疗快速参考指南》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申报的I期压疮的误判率,增强临床护士I期压疮鉴定能力,提高压疮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作者:汤利萍;曹英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研究对于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沟通方式,以求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了老年性脑血栓患者200例,强化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并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有41例患者首次发病,因溶栓及时都已基本痊愈;95例患者肢体活动、语言功能恢复较好,进行康复训练;63例有肢体活动、语言功能部分恢复,并且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另有1例患者因合并多种疾病医治无效死亡。结论在通过药物对老年性脑血栓进行治疗的同时,强化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心理沟通,可以使得老年患者的各项需求得以满足,有效降低老年性脑血栓的致死、致残率。
作者:姜秀丽 刊期: 2015年第43期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警惕性。采用预见性护理,护士在进行风险评估后能够主动的、有针对性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升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石慧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77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参照组,共有38例)以及依照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进行护理(研究组,共有39例)。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参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患者满意程度高,可以推广运用。
作者:曹虹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观察和对比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采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施行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术前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研究组患者术前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持续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麻醉后30 min、麻醉后60 min及术毕等时间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中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均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是腰硬联合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作者:杨承艳;彭军其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观察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泌尿系结石成分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SCT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结果共获得82例患者随访资料,与结石光谱分析结果相符者74例,占90.2%。 DSCT双能量成像共诊断尿酸钙21例,草酸钙20例,混合含钙33例。尿酸钙组、草酸钙组、混合含钙组结石长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尿酸钙组HU比值与草酸钙组及混合含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图像资料,可初步区分结石成分,为结石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娅;周仁冰;戴国朝;田序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本文通过对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后勤工人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对包括后勤工人管理的问题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医院后勤工人的现存问题。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对症下药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依据。
作者:胡滨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观察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临终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采取针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及患者临终阶段应对方式来评估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SPBS评分(41.81±5.39)显著低于对照组(49.26±6.56)(<0.05);临终关怀阶段配合治疗、社会参与、合理膳食、心态平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等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自我感觉负担,引导胃肠道肿瘤患者临终期间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肖春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对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0例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方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3.33%和66.67%),且观察组患者止泻时间和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0.01)。结论在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患者治疗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效果显著。
作者:张亮;江娟;袁霄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腰腿痛患者60例,根据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自体骨组与融合器组,每组各30例。自体骨组植入自体骨,而融合器组在植入自体骨的基础上,植入合适型号的Cage。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椎体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钉棒无断裂,Cage均无后移、沉陷,椎间隙高度均无明显丢失,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②两组患者术后的腰椎JOA评分好转率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融合器组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的JOA评分好转率均显著优于自体骨组,而随着时间推移治疗组术的腰椎JOA评分好转率逐渐相似,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的腰椎JOA评分好转率均无统计学意义(>0.05)。③患者术中均无合并脑脊液漏,无因手术导致死亡及神经症状加重者。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植入碎骨块)与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植入融合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腿痛均疗效确切,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具体运用。
作者:孔令磊;肖杰;邹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06月~2015年0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3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研究组65例患者采集静脉血;对照组65例患者采集末梢血,均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作者:王桂红;武春燕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究心电图呈现缺血性T波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电图呈现缺血性T波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180例,通过分析患者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并行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结果180例心电图呈现缺血性T波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17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8例患者因临床症状严重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临床上患者心电图呈缺血性T波改变时除考虑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外,还存在非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可能,必须通过详细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询问患者病史,配合其他检查明确病情,以免造成误诊,影响临床治疗。
作者:彭少邕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总结血液净化在儿童中毒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4月以来的我院ICU病房6例患儿9次血液净化,包括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血浆置换(PE)、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滤过(HF)及以上述方法联合应用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中毒6例(百草枯中毒2例、异烟肼中毒1例、杀鼠剂中毒2例、毒蕈中毒1例,治愈(66.7%,4/6),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自动出院1例。结论血液净化在儿科应用效果较好,副作用少,可以较好的帮助中毒渡过危险期。
作者:张霞;刘红林;李斌 刊期: 2015年第43期
营养性铁缺乏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铁缺乏不仅影响造血机能,还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常见病之一。由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早期铁缺乏往往因尚未贫血,又无特定的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常不予治疗;另外,很多医生仅根据婴幼儿常规体检的贫血结果就给予铁剂治疗,难免有错误过量补铁情况存在。为调查本辖区婴幼儿铁营养状况,笔者在给2016名2岁以下婴幼儿常规体检时增加了铁蛋白(SF)检测,并做了总结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魏玉超 刊期: 2015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