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小板输注的合理应用及效果分析

余红亚;李永琴;罗焰;刘廷松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减少, 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 功能障碍, 预防, 患者, 过程, 出血
摘要: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缓解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出血的重要措施,近10余年来血小板输注显著增加,日益普遍,但在多次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过程中,患者的效果会不同,为此,我们对血小板合理应用进行观察及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期常见的疾病之一.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其优点有:直视下手术,视野清晰,避免操作的盲目性及损伤鼻咽部正常的组织结构,特别是咽鼓管口周围组织,出血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问收治腺样体肥大患儿15例,经鼻内镜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湾里区2005~2008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南昌市湾里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为制定乙型肝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HBsAg检测.结果:共检查9 038人,检出HBsAg阳性241例,阳性率2.67%.2005~2008年各年阳性率分别为3.66%、2.90%、2.28%、1.90%,差异有显著性(P<0.0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9 038人中,检出男性HBsAg阳性111例,阳性率4.07%;女性HBsAg阳性130例,阳性率2.06%.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15~49岁平均阳性率为2.40%,50~60岁以上平均阳性率为5.2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继续加强青少年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和复种工作,严守健康合格证发放标准,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持证监督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乙肝传播.

    作者:吴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肺结节病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咳嗽、咳少许白色黏痰,活动后胸闷、气促1周.查体:神清,左锁骨上窝可触及直径约0.5 cm的淋巴结.质硬,活动度良好.双肺听诊呼吸音稍粗,余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彭永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上颌窦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上颌窦根治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按照CNP,以规范化的手段,为病人提供合理、到位、优质的护理服务,观察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根治术病人实施CNP,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可控制成本和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曾选昭;陈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螺内酯及坎地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慢性充血性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疾患致使心脏收缩力逐渐减弱,不能有效地将回流到心脏的血压入动脉,出现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脏器淤血.慢性心衰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治疗已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

    作者:周必琼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剖宫产170例腹壁缝合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缝合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产妇分两组,改良组70例缝合腹膜,皮肤皮内缝合.对照组100例,不缝腹膜,皮肤外缝三大针.结果:改良组术后腹壁伤口渗出液少,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组术后恢复快,粘连少,腹壁伤口渗出液少,腹部伤口平整、疤痕轻、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光莲;张宜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VEGF和CD34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索VEGF和CD34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41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和CD34的表达,计算MVD值,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综合分析.结果:41例骨肉瘤患者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68.2%(28/41),与肿瘤大小、Price分级、Dahlin,s组织学分型等无关(P>0.05);所有病例CD34表达均为阳性.VEGF阳性组MVD为(40.25±8.02)in,与阴性组MVD为(15.54±5.87)in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移组VEGF的阳性率为92.9%,明显高于无转移组VEGF的阳性率55.6%,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阳性组的5年存活率为7.1%,明显低于VEGF阴性组5年存活率46.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VEGF的表达与MVD值、转移预后显著相关,检测VEGF的阳性表达和MVD值可以作为判断骨肉瘤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付能高;陈小芬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高锰酸钾中毒病人的护理体会

    高锰酸钾简称PP粉,为紫色结晶,易溶于水.临床上,0.0125%溶液用于冲洗阴道或坐浴以治疗白带过多或痔疮;0.025%溶液用于急性皮炎或湿疹伴继发感染;0.1%用于冲洗溃疡;1%治疗腋臭及运动员足的浅部真菌感染及冲洗蛇咬伤的伤口.高浓度溶液有腐蚀性,误服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肝、肾损伤、正铁血红蛋白尿和循环衰竭[1].其致死剂量为3~10 g.现将我们在临床中遇到的1例高锰酸钾中毒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桃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严重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术的护理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的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其特点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ES)不能正常松弛,致使食物不能入胃.临床上以间歇性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及胸骨下段疼痛为常见症状.我院于2009年6月12日收治1例特别严重贲门失迟缓症患者,并在胃镜下行球囊扩张术.

    作者:王雪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B超诊断双侧肾上腺B细胞淋巴瘤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5岁.因双侧腰胀、腰疼及上腹部疼痛半月,于2009年4月2日入院.入院时查体:T 37℃,P 90次/分,BP 106/72mmHg.一般情况欠佳,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色素沉着及皮疹.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律齐,无杂音.全腹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作者:岳治琴;刘晓莹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肿块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136例乳腺肿块进行检查并诊断.结果:136例患者中,乳腺纤维腺瘤82例,乳腺囊肿33例,乳腺癌2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9.4%.结论: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乳腺肿块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刘建波;叶青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腕带在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应用及管理

    目的:探讨腕带在患者身份识别中的管理及应用.方法:选取我科所有佩戴腕带标识的住院患者1 023例,就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护理差错、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在观察期内,因患者身份识别引发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3%,无识别错误导致的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9.5%,较2008年同期提高了1.6%.结论:使用患者腕带标识,可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完善查对流程,消除安全隐患确,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程书华;李争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头孢呋辛钠序贯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2种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对头孢呋辛钠2种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90例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45例.A组采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连续静脉滴注;B组采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及头孢呋辛钠片序贯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7 d,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组有效率分别为84.44%、82.22%(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6%、91.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4%、2.22%(P>0.05);A组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B组,A、B组治疗成本分别为823.2、626.1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01.22、782.63.结论:头孢呋辛钠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较经济.

    作者:朱宇欢;曹强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昆明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肺炎在小儿肺炎中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临床表现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部分患儿合并其他脏器的损害较重,早期正确的诊断对减轻患儿的症状和改善预后尤其重要,现将我院2006年6月~2009年5月收住的11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刘洪玉;张丽萍;殷峥;李斌;李红云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药品不良反应168例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8年1~12月上报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ADR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器官、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50岁患者(72例占42.86%)ADR发生率较高;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103例占54.5%)远大于其他药物种类;静脉注射(119例,占62.96%)为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83例,占49.40%),临床表现多见红斑疹、荨麻疹、皮肤瘙痒、静脉炎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王金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及鉴别

    目的:分析小肝癌的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影像学图像特点,为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并与常见肝占位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小肝癌在平扫图像呈现低密度灶,在动脉期或门脉期扫描快速强化,延迟期呈现低密度无强化灶.结论:三期动态扫描小肝癌呈现动脉期或门脉期快进快出强化的特征性低密度灶,三期动态CT扫描能够为小肝癌影像学诊断提供可靠的方法.

    作者:刘春岭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瑶药青九牛的化学成分预实验

    目的:考察瑶药青九牛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分别对瑶药青九牛茎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鉴别结果:检查项目中的糖类、苷类、三萜类、甾体、鞣质、有机酸等项均出现正反应现象,其他项目出现负反应现象.结论:瑶药青九牛茎中可能含有三萜、甾体、鞣质、糖类、苷类、酚类、有机酸等化学成分.

    作者:周小雷;袁经权;王硕;缪剑华;董钰;黎中权;樊溪源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丙泊酚联合间苯三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间苯三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丙泊酚1.5~2.5 mg/kg麻醉诱导,术中丙泊酚麻醉维持;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间苯三酚,即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mg.结果:观察组丙泊酚总剂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间苯三酚与丙泊酚配伍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血小板输注的合理应用及效果分析

    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缓解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出血的重要措施,近10余年来血小板输注显著增加,日益普遍,但在多次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过程中,患者的效果会不同,为此,我们对血小板合理应用进行观察及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红亚;李永琴;罗焰;刘廷松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外固定支架联合皮瓣治疗胫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周定支架联合皮瓣转移治疗胫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年来收治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21例,人院后均急诊以外固定支架重建骨稳定性.结果:一期作皮瓣的3例中有2例感染,皮瓣坏死,再次作皮瓣修复,1例形成窦道;另18例皮瓣全部存活,3例形成窦道,经清创置管冲洗后痊愈.随访6个月~2年,4例出现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外固定取出后痊愈.骨折均先后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皮瓣转移是治疗胫骨严重开放性骨折非常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颇;宋开芳;李青松;秦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