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归治疗痛经81例疗效观察

李瑞梅;包新任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 当归,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当归同时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1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比对组两组,观察组41例,给予当归口服同时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治疗;比对组40例患者,给予元胡止痛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中痊愈21例,痊愈率51.2%,显效13例,显效率31.70%,有效2例,有效率4.87%,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92.6%;比对组40例患者中痊愈6例,痊愈率15%,显效7例,显效率17.07%,有效5例,有效率12.19%,总有效18例,总有效率45%;无效22例。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且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治疗原发性痛经应用口服当归同时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114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急救与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讨论脑出血忠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在预防该并发症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随机抽样把我院2010~2014年收治的11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8例。分析11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应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观察组采用预见护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一般护理。分析114例脑出血患者并发应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脑出血忠者114例中出现并发症62例(占54.38%),死亡23例(占20.17)。观察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0.0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并发症对脑出血死亡率有较大影响。护理干预方法在抢救脑出血患者方面效果优于一般护理方法。

    作者:宋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X线和CT对螺旋形胫骨骨折诊断的对比

    目的:研究X线和CT对螺旋形胫骨骨折的诊断对比。方法随机选取50例2014年笔者医院的后确诊为螺旋形胫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均有X线和CT检查报告,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分组分析。结果CT检查对螺旋形胫骨骨折的诊断率是,X线是;二者比较P<0.05。结论 CT检查对螺旋形胫骨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

    作者:黄锟;姚军;胡建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均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采用氯霉素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0.05);②两组治疗后生活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0.05~0.01),且观察组治疗后量表各维度评分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确切,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柄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血清MR-proANP、NT-proBNP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测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血浆心钠素(ANP),患者脑钠素(BNP)的变化,给PCI的疗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客观指标。方法 AMI患者行PCI治疗组34例与PCI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8例,分别在AMI后1d,1w,2w后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超声心动图EF,2w恢复期血浆ANP和BNP水平,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AMI的早期阶段,两组血浆ANP和BNP水平均显著增加,两组相比血浆心钠素(ANP)和射血分数(EF)的相关性不显著,恢复期血浆BNP治疗组明显下降,EF值明显增加,均显示负相关。结论 EF值的降低与AMI后心室重塑的血浆BNP水平升高,且两呈负相关。 PCI可以预防和改善心室重构,血浆ANP浓度可作为评价BNP心功能改善的一个有效指标。

    作者:尹晓姝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增强竞争新优势

    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建设发展和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凝聚、积淀起来的一种具有医院特色的文化氛围、精神力量、整体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方式,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

    作者:朱卫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关于护生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漳州市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护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情况的总体满意度,间接了解该人群对护理行业的职业认同感。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该医院的111名护理实习生,采用《护生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和日常生活情况两部分。结果该三甲医院实习护生的生活质量总体评分为77.60±9.24,生理领Ⅱ评分为15.85±3.13,心理领Ⅱ评分为31.96±4.25,社会支持领Ⅱ评分为13.08±1.97,环境领Ⅱ评分为9.80±1.69。结论该医院的护生在实习期间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水平相对比较满意,自我满足感中等偏高。

    作者:欧梅辉;陈燕红;陈秋鸿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探讨

    目的:对泮托拉唑以及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取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采取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恶心、过敏反应、流感症状和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5%,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9.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泮托拉唑与雷贝拉唑都是治疗胃溃疡的有效药物,但是使用泮托拉唑治疗不良反应发生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阮志稳;崔亚梅;阮理翠;胡裕婵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9例,住院期间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1d和手术后第4d对所有患者进行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以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患者心律发生类型以及数量等。结果手术前患者检出不同程度心律失常39例,占全部患者的43.8%(39/89);39例患者共发生心率失常46例次,其中室性早搏26例次(56.5%),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次(17.4%),完全性右束支阻滞4例次(8.7%),窦性心动过缓及停搏3例次(6.5%),心房颤动2例次(4.3%),Lown 4级以上室性早搏3例次(6.5%);手术后新发生心律失常12例,占全部患者的26.1%(12/89),其中心脏早搏7例(58.3%),Lown 4级以上室性早搏2例(16.7%),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间歇性室内传导阻滞各1例(各占8.3%)。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出现新的心律失常现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病情严重,需在临床中加强监护。

    作者:陶金松;李健;高春恒;郑若龙;张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胆囊息肉疾病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疾病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8例胆囊息肉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胆囊息肉疾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例诊断,炎症性息肉45例,胆固醇性息肉19例,腺瘤性息肉8例,腺肌瘤4例,胆囊腺癌2例。除2例胆囊腺癌外,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胆管损伤、腹腔积液、出血及胰腺炎等并发症。随访12个月,未发现息肉复发及癌变病例,本组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疾病效果显著,术中需明确辨认病变组织,严格操作手法,避免伤害邻近器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曾方泽;马真荣;李文乾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FARES法与Hippocrates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FARES法与Hippocrates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2013年07月~2014年12月,共52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随机应用FARES法与Hippocrates法进行复位,并记录脱位至初始复位的时间间隔、复位时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标准)、开始复位至复位成功的时间间隔以及尝试完成复位的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并无差异。复位速度、复位时疼痛感以及尝试复位次数,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ARES组优于Hippocrates组。结论两种方式均可安全有效的复位肩关节。与Hippocrates法相比,FARES法速度更快、疼痛程度更轻、所需复位次数更少。

    作者:祁宝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小儿门诊输液期间出现热性惊厥的急救与预防

    目的:探讨小儿门诊输液期间出现热性惊厥的急救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门诊输液期间出现热性惊厥患儿45例,将本组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护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与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小儿门诊输液期间出现热性惊厥的患儿,要及时控制患儿的惊厥,及时降温,加强患儿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这也是治疗小儿门诊输液期间出现热性惊厥的关键。

    作者:吴寿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2012年某市机关人群体检超重人群的疾病相关性调查

    目的:2012年对某市机关人群进行体检,调查超重人群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人群超重的原因及其危害。方法采取整体调查的方法,对某市机关679人进行全身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一般检查(内科、外科,眼科,口腔,五官科等),采血化验、彩超,心电图,动脉功能等检测,以评定超重人群与各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679人进行检查后得知,超重人群为224人,占总数的33.1%,超重人群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占27.2%,泌尿疾病占8.4%,神经类疾病占9.7%,骨科类疾病占12.8%,男性患病人数多余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超重人群患病的几率也随着上升,体内代谢也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结论超重人群患有相关性疾病的概率高于健康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重超重对人体构成较大的危害,导致体内代谢紊乱,从而增加了疾病的发病率,因此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体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黄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和探讨50例断指再植患者的护理,科学、有效的护理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回顾2014年8月~2015年5月就诊50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效果分析。结果通过观察、护理及疼痛干预后,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早期、及时的手术治疗加科学的护理,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康复早,花费少。

    作者:梁洁莉;李吉英;靳燕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浅析医院文化的构建

    建立起自己特有的医院文化,促进医院积极进取的氛围。把优良传统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制定医院发展规划,提高医院整体素质,从而优质高效地服务于社会和患者。

    作者:严于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腹膜透析随访系统构建医患“零距离”

    医院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管理,是保证腹透治疗质量、延长其生存期的前提条件。传统的门诊随访,医疗资源和空间非常有限,难以对腹透患者完成全面的诊治,更谈不上促进其心理康复和社会回归。依托腹膜透析信息系统的各种随访方式设计对患者随访率的绝对值提高有直接促进作用,构建了医患之间的零距离。

    作者:胡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10例特殊宫外孕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

    目的:分析特殊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例特殊宫外孕患者,针对患者采用科学的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分析其临床抢救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10例特殊宫外孕患者通过接受科学的临床抢救以及临床护理,均顺利康复并且出院。结论针对特殊宫外孕患者,应保证临床抢救的科学性,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病情监测等,优化临床护理,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贾兴芬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患者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1月~6月,我院接收尿管留置患者100例(对照组),并将2014年7月~12月接收100例作为实验组,比对其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临床结果显示,对照组例患者中尿路感染患者7例,感染率为7.0%;目标性监测干预措施实施后(实验组)尿路感染患者1例,感染率为1.0%,干预前后差异性鲜明(<0.05)。结论通过所开展的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及针对性干预措施的调整,可有效降低尿管感染发生率。

    作者:黄华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MRI检查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例骶髂关节炎患者作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强直性脊柱炎(AS)12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8例。结果早期骶髂关节炎的MRI征象包括骨髓水肿、关节软骨信号增高、关节软骨变形、骨质异常、脂肪沉积、关节间隙改变,MRI增强后病变区域不规则强化。结果 MRI检查能清晰显示早期骶髂关节炎病变,有利益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何杰;高文峰;刘娟;杨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康复护理程序在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肢体瘫痪治疗期间给予康复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行康复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康复护理程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0.05。结论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康复治疗期间,给予对应的康复护理程序,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应推广该护理模式。

    作者:刘亚芹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上评分的差异。结果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黄新荣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