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菊
终末期癌症患者体验着诸如疼痛、恶心呕吐、躁动、气促、厌食、疲乏、便秘或腹泻、失眠、抑郁、压疮等等的折磨。此时,对于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的爱心、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时给予患者及家属精神上的支持,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该为终末期癌症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给予患者陪伴、安慰及照顾,缓解疼痛及其它痛苦症状,指导患者及家属超越对死亡的恐惧,树立健康的生死观,帮助终末期癌症患者坦然地渡过生命的后阶段。
作者:陆海燕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体检、实验室检测的方式,分析所选中老年人的糖尿病的发病高危因素。结果男性受检者和女性受检者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不明显(>0.05);而年龄越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越高(<0.05);BMI分级越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越高(<0.05);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0.05);有家族史的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没有家族史的患者(<0.05)。由此可以得出,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BMI分级、合并高血压、存在家族史(<0.05),而性别不属于糖尿病的发病高危因素(>0.05)。结论针对糖尿病疾病,分析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能够为预防糖尿病或临床诊断、治疗糖尿病,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作者:俞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偏头痛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中医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治疗组有效率为81.8%,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的6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偏头痛病患而言,采用中医辩证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丽萍;任清知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分析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共30例,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患者护理质量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护理干预对于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恢复有很大的意义,有助于临床的疗效更加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钱蓉;师雪菠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在急诊科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我院急诊科室就诊的患者10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500),观察组(n=500)。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基于两组患者护理投诉、护理工作缺陷以及急救护理事故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1;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0.01。结论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强化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董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中国老龄化加剧,老年患者住院增多,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基层护理工作者,面临着较严峻的考验。由于慢性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经济困难,子女不在身边,有的老年患者住院常出现焦虑、紧张、孤独、怕死的心理,照顾不好,对护士出现埋怨、吵唠,甚至出现走向极端的现象。为了探讨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护理工作对策,选取了154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老年住院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何逢清;李颖菡;刘倩;杨诚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各医院诊疗人次、出院人数以及医师每日担负的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的动态变化,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4年云南省各医院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以及医师每日担负的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各医院2008~2014年诊疗人次年平均增长9.68%,出院人数年平均增长14.71%;每日担负诊疗人次年平均增长2.84%,每日担负住院床日年平均增长4.16%。结论2008~2014年云南省各医院医师的工作负荷逐年增加。
作者:罗艳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手足口病的流行,时时刻刻威胁着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孩子的家长更是感觉到恐惧,不知如何应对。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手足口病,通过一系列得当的治疗及护理,使疾病得到较好的预后。
作者:祝雨婷;王晓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64例,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2例。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对照组患者使用腹部平片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漏诊、误诊情况发生的几率。在治疗方面,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的结果和并发症情况发生的几率。结果经过诊断后发现,对照组患者12例发生漏诊、误诊情况,漏诊、误诊情况发生的几率为37.50%;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漏诊、误诊情况,漏诊、误诊情况发生的几率为31.25%,<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治疗方面,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过程中发现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并发症情况发生的几率为9.38%。结论腹部平片+B超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漏诊、误诊情况发生的几率,能够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胆石性肠梗阻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选择手术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郁荣;吴铎;姚纯;刘飞;陈鹏;江斌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间隔时间对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愿终止早期妊娠的孕妇180例,平均分为A组、B组、C组各60例,分别予以米非司酮50mg口服,2次/d,连续服用2d后,分别间隔12h、24h及48h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比较三组流产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及C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1.7%和93.3%,两组差异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0.05)。三组病例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给药间隔缩短至24h给药为适宜。
作者:朱允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PZA)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的影响。方法从我院就诊的菌阳肺结核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进行治菌阳肺结核初治回顾性分析。对80例患者进行PZA药物敏感测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PZA敏感并使用PZA治疗)和对照组A组(对PZA敏感但未使用PZA治疗)、对照B组(对PZA耐药并使用PZA治疗)。观察PZA药物敏感测试结果,并比较三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和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结果8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中,PAZ耐药患者为20例(25%),耐药率较高。治疗2个月末,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与对照组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肺部病灶吸收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吡嗪酰胺(PZA)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中,耐药率较高,采用PZA初治菌阳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和肺部病灶吸收率比不采用PZA治疗要高。
作者:王维娜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慢性鼻窦炎功能性内窥镜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功能性内窥镜手术治疗的7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成临床路径组和普通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对临床路径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对普通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普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临床路径组患者(<0.05),护理满意度低于临床路径组患者(<0.05),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0.05),实施护理后临床路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普通组患者(<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鼻窦炎功能性内窥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欧海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72例下肢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综合干预组(n=36)与常规对照组(n=36),后者进行常规护理,前者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干预组在健康教育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与满意度均优于常规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发群体,对于此类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观察,采用系统的护理措施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提升治疗信心。
作者:孙美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的肺心病患者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静脉输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动脉压力、血脂水平、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脂水平改善,肺动脉高压明显下降,心电图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确切疗效。
作者:孙其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初步确定可能被污染的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的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照《201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随机抽取了7类139份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在139份样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23株,总检出率为16.1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检出率为28.12%,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5.06%。结论乌鲁木齐市市售食品已有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肉与肉制品类别中的调理肉制品和冷冻肉糜制品是主要的污染食品,提示需加强调理肉制品和冷冻肉糜制品的监督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宋霞;芮宝玲;何华;谢晋;吴亚英;茹建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氟比洛芬酯在骨外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择期或者定期进行骨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氟比洛芬酯结合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芬太尼组),每组40例。所有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内(3、6、12、24h)的镇痛评分(VAS),用Ram say观察镇静效果,PCA使用次数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将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术后3、6、12、24h的镇痛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近,两组患者PCA使用次数在24h内差异不大(>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类率为25.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0%,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在骨外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使用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达到明显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耿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手术麻醉后患者出现的应激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围麻醉期有效的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接诊的150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麻醉应激反应以及围麻醉期的并发症。结果在不同的手术部位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其中发生率高的麻醉应激反应为心律失常、低血压以及寒战,分别占比54.0%、50.0%、38.7%;在>70岁以及0~9岁的麻醉应激反应以及围麻醉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更高,分别占比32.7%以及27.3%。结论手术麻醉应激反应是较为常见的一类临床反应,需重点加强儿童及老年患者的监护,做好术前的评估及药物预防工作。
作者:李卫星;叶西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用于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入住我院神经医学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对比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脑损害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尼莫地平能够有效的治疗脑出血患者,对脑出血患者的脑损害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阿依古丽·达克什;许凌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输尿管上段大结石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管化经皮肾镜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经皮肾镜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5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没有1例需中转开腹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无管化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刘云 刊期: 2015年第41期
探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如何深化改革。西医院校由于其主要以现代西方医学为主导,从而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中西医理论冲突,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缺乏兴趣,实践活动较少。改革之后虽然对其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丰富,并且增加了实践活动,但是对于理论教学深化还需要进一步改革,除相应的中医药知识外还需增加古代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学习,有利于中医的学习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深化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作者:申建权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