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干预在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赵飞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 脑梗死, 肢体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观察组基础上分别从护士方面、患者方面和医院方面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记录,使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指数。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各个方面进行整体护理,并且注重社会支持系统在患者病情恢复中的作用,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从精神和生理两方面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动?受体,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临床上主要利用它的升压作用,用于各种休克,以提高血压,保证对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其作为重要的抢救用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药液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本文主要分析静脉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导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适当的护理干预预防去甲肾上腺素所致静脉炎的方法。

    作者:冯丽;杨百仞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整合基础和临床资源创建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课程联合教学新模式

    首都医科大学利用附属临床教学医院的资源,结合校本部多年的教学经验,整合了临床与基础的教学资源,创建了临床医学生“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课程基础-临床联合教学新模式。通过一系列教改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为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好的完善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新模式。

    作者:张玲;杨兴华;闫宇翔;祝慧萍;何电;高琦;郭晋;郭秀花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缓控释制剂研究概况

    随着国际医药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制剂水平的快速发展,社会群体对于药物质量及其疗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创新剂型,即为为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制剂新剂型已成为药剂学的发展趋向和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应用较多的新剂型中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进行阐述。

    作者:陶凤英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布洛芬混悬液联合退烧贴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布洛芬混悬液联合退烧贴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联合退烧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h后的效果,用药后30min、1h、2h、4h、8h后的体温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2h后的有效率为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4.41%(3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30min、1h、2h、4h、8h时体温明显低于观察组的体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另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停药后8h两组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医退烧贴治疗小儿发热疗效显著,能够迅速降温,且持续时间长。

    作者:易小刚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中医辨证施护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贫血现状的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并分析中医辨证施护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贫血现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所致的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中医辨证施护,然后就两组患者的贫血改善结果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及护理,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比较,观察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比较,观察组上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将中医辨证施护作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延缓其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作者:袁梦亚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64例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于2012年7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脑梗塞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每组各6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脑梗塞治疗而言,相较于常规治疗,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谢琴波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影响

    目的提高患者的术中配合能力及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对1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术前健康教育,告知手术过程和术中配合方法进行术前评估、训练、准备,术中配合、观察,术后观察与护理等。结果通过专业化的术前健康教育护理,160例患者术中情绪稳定,配合得当,治疗过程顺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介入治疗肝癌,具有创伤小、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等优点,术前健康教育能正确引导使患者掌握恰当的配合方法,及时处理术中患者不适。

    作者:严芳;张莉;艾春波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输尿管镜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比较

    目的输尿管镜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治疗主要选取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5例进行临床治疗对比分析,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进行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等。结果实验组手术治疗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结石清除率较高。

    作者:郑勇强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92例老年CAP患者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分为Ⅰ-Ⅲ级CAP组(n=35)、Ⅳ级CAP组(n=38)和吁级CAP组(n=19),将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CAP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并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CAP患者的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且3组CAP患者间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3组CAP患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0.05)。结论老年CAP患者动态检测血清CRP,不仅有助于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而且能反映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其可作为诊断和评估老年CAP患者疗效的一项较为敏感的炎症指标。

    作者:易磊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肱骨外髁骨折的不同术式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研究肱骨外髁骨折的两种内固定术式的疗效。方法25例肱骨外髁骨折的儿童病例分别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比较疗效。结果钢板内固定的术后肘关节屈伸度和克氏针内固定的活动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骨骼外髁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无论是钢板还是克氏针无明显差异。

    作者:苏卫松;姚军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 w和2 w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观察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意识,清除血肿,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饶品峰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1例可疑伏立康唑引起房颤患者的用药干预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发现、处理不常见不良反应的方式方法。方法通过分析1例可疑伏立康唑引起心房颤动患者的整个疾病过程及用药方案,分析注射用伏立康唑引起该患者房颤的可能性,总结临床药师在整个不良反应发生发展、救治过程中的作用与干预点。结果经过分析和干预,患者心房颤动好转,后期未再发生类似不良反应,整个不良反应事件未明显耽误病情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对不良反应的迅速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用药过程更加安全。

    作者:马庆阳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表数字法把在2011年1月~2014年2月到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病例数分别为3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乳腺癌手术进行治疗,即保留胸前神经以及肋间臂神经实施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即未保留胸前神经以及肋间臂,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研究组未出现病变转移或者复发、胸肌萎缩病例,有2例患者出现腋窝疼痛,1例患者出现上臂麻木感;对照组转移或者复发4例,胸肌萎缩3例,腋窝疼痛与上臂麻木感分别为2例,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保留胸前神经以及肋间臂神经实施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复发率以及转移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张恺欣;陈虎;赵以模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2014年我院门诊用药咨询情况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百姓的就医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市场销售的药品品种也越来越多,百姓缺乏相应的药学专业知识,因此医院药学咨询服务肩负重担,成为药房服务的重要职能。本文就我院2014年度门诊药房用药咨询数据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

    作者:邹万芹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30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实验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0.05);实验组氯胺酮用量、芬太尼用量以及唤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小儿手术过程中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辅助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龙秋宏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联合气压治疗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气压治疗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3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躯体康复评分情况、心理康复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下肌力改善情况和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发生的几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康复评分情况、心理康复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下肌力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肌力改善情况达到Ⅲ级、Ⅳ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发生几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能够促进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的康复,减少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发生的几率,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肖海燕;刘连芳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措施)和对照组21例(单纯单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95.24%(20/21)、护理质量满意度95.24%(20/21)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15/21)、80.95%(17/2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并发症临床护理干预,对于缓解并发症状具有良好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程汝艳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口腔根管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了口腔根管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牙髓病、根尖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一次进行根管充填;对照组分多次进行根管治疗术。结果前牙的有效率高于前磨牙,<0.05;前磨牙的有效率高于磨牙,<0.05。恰填比欠填的有效率更高,P<0.05;欠填的有效率高于超填,P<0.05。结论通过口腔根管治疗法来对牙髓病、根尖周病进行治疗,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了牙根的形态、充填的效果。只要严格控制好根管冲洗消毒的程序,做好严密的根管填充工作,通过口腔根管治疗术来治疗牙髓病、根尖周并具有着明显的疗效。

    作者:何志宏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观察组基础上分别从护士方面、患者方面和医院方面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记录,使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指数。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各个方面进行整体护理,并且注重社会支持系统在患者病情恢复中的作用,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从精神和生理两方面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

    作者:赵飞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施行健康教育的意义探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施行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两组糖尿病病变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糖尿病病变患者经过护理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糖尿病病变患者之间的各项护理数据均存在明显差异,<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能够帮助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充分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改善,进而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并大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长玉 刊期: 2015年第3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