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0例消化不良患者症状特点分析

尹金柱;曾育辉;潘敏;梁秋玲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器质性消化不良, 胃镜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不良患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的临床特点.方法:以病史采集的方式询问160例经胃镜证实的OD和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并分析各组症状与进餐之间的关系.结果:OD和FD分别占45%和55%.FD病例多见于<50岁的患者(P<0.05),FD病例表现的上腹饱胀、嗳气等症状计分明显高于OD(P<0.05),OD病例表现的上腹痛症状则明显高于FD组(P<0.05).OD病例出现临床症状以空腹为主,而FD病例出现临床症状以餐后为主.结论:根据消化不良的临床特征可判断FD和OD,FD病例的消化不良症状可能主要与动力障碍相关,而OD病例的消化不良症状则可能主要与胃酸相关.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输液渗漏的护理观察

    急性脑卒中发生后约65%的患者会伴发一侧肢体瘫痪,并采用脱水、降颅压、扩张血管、营养及保护脑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以静脉输液为主,由于输注药物多,输液时间长,以及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烦躁等症状.

    作者:王浩荣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川渝产山银花中总黄酮和总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川渝产山银花中总黄酮和总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和总绿原酸.结果:总黄酮在0.02~0.08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回收率为98.15%,RSD为0.45%.总绿原酸在0.8~8 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75%,RSD为0.2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山银花总黄酮和总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李春红;田吉;何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动态健康教育卡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动态健康教育卡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的、连续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并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结果: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血糖等各项指标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动态健康教育卡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汪芝碧;黄雪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伤科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伤科贴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分级计分评价方法,对符合研究条件的136例病人随机分为伤科贴组(治疗组)和伤科散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用药后2,4,7,10天各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4,7,10天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科贴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霍钻云;刘东文;朱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根除小儿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佳疗法,观察盐酸克拉霉素三联疗法与甲硝唑三联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儿90例,随机分成盐酸克拉霉素三联组45例,甲硝唑三联组45例,三联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观察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结果:消化性溃疡患儿盐酸克拉霉素组与甲硝唑组HP根除率分别为95.56%(43/45)和91.11%(41/4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溃疡愈合率盐酸克拉霉素组与甲硝唑组分别为97.78%(44/45)和82.22%(37/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根除HP感染两种方案效果类似,但盐酸克拉霉素组对溃疡愈合优于甲硝唑组.

    作者:李奉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Spss在医院统计中的应用

    医院统计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然而医院要取得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只有依据科学的统计信息资料,才能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统计工作仍停留在上报报表,不能提出统计分析报告或分析的水平不高,这样不适应医院管理工作的发展[1].

    作者:高明;李刚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沾化县2005~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我县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县2005~2008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52.52/10万,无明显季节性;以0~9岁组发病低,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和青壮年为主.结论: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做好疫苗接种及研发工作.

    作者:王骏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社区医院心肺复苏8例临床分析

    心跳呼吸骤停是机体危急状态,是临床上紧急的危重症,在急诊工作中尤为常见,也是社区医疗工作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在整个急救医学中,尤以心肺复苏为核心.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紧急抢救措施,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病死率极高,迅速准确判断并且抓住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佳时间,是提高CPR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就我院2006~2008年救治的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经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以期与同仁交流.

    作者:雷锦云;叶丽涓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1例阴茎延长术的围手术护理

    人的阴茎和身材高矮、肥瘦、五官大小等一样,存在着众多的差别,长短不齐,粗细不均.一般认为:静止状态平均长度4.5~8.5 cm,勃起时12~18 cm算正常范围.

    作者:王晓芬;张静;孙中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高龄患者术后舒适护理在ICU中的应用

    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其特殊的生理和临床特点,各器官储备机能降低,同时往往有1~3种以上的并发病,因此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术后常规入ICU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

    作者:杨爱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活血通脉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缺氧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胶囊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缺氧的保护效应.方法:用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活血通脉胶囊对心电图T波的影响;用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致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活血通脉胶囊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在常压和减压条件下,观察缺氧时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活血通脉胶囊组与模型组相比,可以显著改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P<0.05),其高、低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时间,降低心肌耗氧量.结论:活血通脉胶囊可以有效改善冠脉循环,保护缺血心肌,延长小鼠成活时间.

    作者:汪建一;仲维高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为M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发病增多,占全部病例的50%,除肺部受累外还可有多系统受累,胸片特点为右侧肺部受累多见;支原体肺炎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其疗效显著.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累及婴幼儿及较大儿童且常引起肺外并发症.对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较敏感,重症者配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缩短病程.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作者:杨晋;戴维靖;刘宏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患者在发现糖尿病2~3年后出现神经病变,也有一少部分患者以首发神经症状而就诊,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发展而递增,因此DPN的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红丽;宋孟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褥疮防护

    老年患者由于体力极度虚弱,或感觉运动功能丧失,无力变换卧位,加之护理不当,致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组织、甚至肌肉,因持续受压,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而形成的溃疡,称为褥疮(现多称压力性溃疡).褥疮一旦发生不但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还由于褥疮的发生而引起医疗纠纷.

    作者:刘春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化疗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骨髓移植(ABMT)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1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联合ABMT给予全程保护性无菌护理.结果:21例患者经层流室加全方位无菌护理,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阶段,无感染病例,15例于移植后持续完全缓解,6例在移植后1年内复发.结论:采用层流室加全方位无菌护理的方法,可有效预防细胞极期感染的发生,为自体骨髓移植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朱云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8例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患者,将手工压迫止血172例作为对照组,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23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止血时间,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且降低了血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竞淘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特点与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5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由内分泌科与口腔颌面外科联合诊治,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人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感染,经多学科联合治疗后,治愈率9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0%.结论:老年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患者,采用全身加局部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时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抢救阿米替林中毒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入院前4小时与家人生气后服阿米替林(约40~50片,25 mg/片)和舒乐安定(20片,2 mg/片).来我院急诊,来时神志尚清,予洗胃及对症治疗,于服药后1 h出现神志不清,考虑因患者早晨及中午均未进食,药物经胃肠道吸收较快所致.

    作者:吴晓华;云叶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高压氧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胃癌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高压氧治疗恶性肿瘤一系列的观察研究认为,高压氧可提高肿瘤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且在化疗后可以改善被损伤组织细胞含氧量、氧储备,有利于组织细胞修复[1],从而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辅助手段.

    作者:汤永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52例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HE)患者的病死率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0月间HE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HE患者原发疾病、有无合并症(腹水、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总结HE患者的病死率、发病诱因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本组HE患者死亡率为19.23%.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21例(40.39%),其次为感染18例(34.62%)、电解质紊乱15例(28.85%)等.其中诱因不明确2例死亡率为100.00%,诱因明确的50例死亡率为16.00%;仅有一种诱因的患者死亡率为8.33%,有两种诱因的患者死亡率30.77%,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本组HE分期中Ⅰ期、Ⅱ期、Ⅲ期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Ⅳ期患者;Child-Pugh分级中A级、B级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C级患者;伴有并发症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HE发病诱发因素众多,预后与患者的HE分期、Child-Pugh分级以及有无合并症密切相关.

    作者:梁小波;张亮;王海斌;吴小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