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
我院自1986~1998年来应用一期结肠切除加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治疗结肠癌性梗阻25例,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作者:秦万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2000-01~2001-01我们对胸外伤患者施行机械通气,其中5例通气后出现气胸,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19~44岁.车祸伤3例,爆炸伤1例,砸伤1例.入院时均摄卧位X线胸片,报告一侧多发肋骨骨折3例,两侧多发肋骨骨折2例.5例均未发现气胸.入院后表现为呼吸浅快,呼吸频率28次/min以上,三凹征明显.经鼻吸氧后呼吸困难症状无改善,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都很快出现循环功能紊乱,心率增快,达140~170次/min,血压下降到90/53mmHg以下,血氧饱和度不升反降.用强心药、升压药及调整呼吸机参数亦无效.急摄床边胸片均发现气胸,纵隔偏移.即行上胸部胸腔闭式引流术,气体排出后,心率都很快减慢到120次/min以下,血压上升到90/53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升高到97%以上,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
作者:吴威士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已广泛开展,其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操作方便的优点得到众多学者的公认,但手术操作中尚存在一些失误和并发症,应予以重视.现将我们开展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304例中的并发症结合文献作一分析.
作者:潘海涛;麻松;叶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女,33岁.因体检时发现盆腔内肿物来我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无不良感觉,妇科内诊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右后方可触及一约6 cm×4 cm肿物,表面光滑,固定,实质感,疑诊盆腔实质性肿物,要求超声协助诊断.使用东芝SSA-27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MHz,常规下经腹探查,患者充盈膀胱.
作者:苗志杰;郑笑娟;邹晓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在冠心病患者,通过适当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子的干预,以及阿司匹林、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也是我们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关键所在.
作者:孙立勤;于春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方法目前不完全统一,我们采用BAL技术规范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得了理想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现将我们工作中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尤兰华;陈杭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塞(ACI)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抑郁状态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42例经CT或MRI证实的ACI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与对照组比较;根据脑梗塞灶的数量对ACI组患者情绪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①ACI组抑郁状态发生率为35.7%.②ACI组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与脑梗塞灶数量及基底节区脑梗塞关系密切.结论抑郁状态为ACI患者较常见的症状,多灶性脑梗塞抑郁状态的发生率高于单灶性脑梗塞,基底节区梗塞易发生抑郁,ACI抑郁状态的发生有其生物学基础.
作者:于宗明;于宗富;王宗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结核病发病率的回升,回盲部结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常因解剖原因、患者检查痛苦及医源性因素不能作出明确诊断而误诊.近10a来,我院共误诊回盲部结核11例,均手术治疗并由病理确诊.
作者:王敬文;陈立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palsy,CP)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是儿童严重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发生率约3‰~5‰[1].由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从而失去了早期康复的佳时机.1999-02~2001-02我院共收治脑瘫患儿127例,其中误诊23例,误诊率18.11%,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梁松;李雄斌;段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120例留置中心静脉插管的患者进行两种皮肤消毒方法的对比研究,探讨能够降低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率的皮肤消毒方法.方法将1999-05~2000-10 SICU收治的120例外科手术后留置中心静脉插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采用两种不同的皮肤消毒方法进行导管感染率的观察.结果实验组感染率5%,对照组感染率10%,两组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生与时间、部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进后的消毒方法可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作者:钱淑清;石颖;刘晶;罗晶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小儿多发病,传统常用抗生素治疗.然而,随着耐药性的产生,往往疗效欠佳.我院门诊1998-05~2000-01应用利迈先片剂与阿莫灵(羟氨苄青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105例作一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洪芳;崔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输尿管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在急腹症中亦占较大比例,该病发病急,症状重,以往确诊依靠X线片或静脉肾盂造影,但前者有相当部分不显影,后者费时长,有创伤.目前应用B超检查,不仅简单方便.直观性强,而且无痛苦及副作用,已成为临床确诊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手段.但在诊断过程中,由于超声仪器的局限性及操作者的经验等问题,往往出现漏诊和误诊,为避免该类情况的发生,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方面,以期对提高该病的确诊率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陈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所在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危重患者比例大,需长期大量输液的患者多,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笔者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现有的输液卡满足不了长期大量输液的要求,需每日抄写且不便观察.笔者于1999年春自行设计并试用长期输液卡,在实践中多次修改,现已批量印刷在医院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护患三方反映俱佳.以下将设计使用此卡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杰敏;张景莉;杜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多弹头自控聚能刀射频治疗晚期肝癌行麻醉性监护(MAC)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无法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癌或肝转移癌患者16例,常规麻醉前准备,麻醉中监测ECG、BP、HR、SPO2,常规鼻管给氧2~3 L/min,在1~2%普鲁卡因局麻下,于电极针达肿瘤内部时缓慢静注芬太尼0.05~0.1 mg,异丙酚20~50 mg.术中观察疗效及心率变化追加芬太尼或异丙酚,剂量以不影响患者循环呼吸而又达到制痛制动的目的.结果本组麻醉手术中平稳,安静入睡易唤醒,麻醉前后对比,HR、BP明显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SPO2显著升高(P<0.01).结论肝癌行多弹头自控聚能刀治疗时采用MAC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彦青;危美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APD)又称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临床见于生后4~5d出现的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又叫早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还见于生后1~2个月左右的婴儿出现的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此种疾病多合并严重的颅内出血.均由于维生素K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利用、合成障碍所致体内凝血酶原显著减少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及40~50日龄的婴儿,以后者多见且发病危重,以颅内出血为主要表现.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2~1997年收治56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进强;王歌今;李成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男,64岁.因纳差20d余、发作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7h入院.20d前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不伴头痛、恶心、呕吐,一直未引起重视.7h前,突感恶心但无呕吐,继之癫痫大发作而跌倒于地,10min自醒而伴逆行性遗忘,就诊时查体除左耳听力弱于右耳外,余无阳性体征.头颅CT示:右颞顶6 cm×7.5 cm×9 cm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以等、略高密度为主,位于近颅骨皮层,周缘钙化,水肿不明显,但有占位效应.CT增强后无明显变化,临床诊断脑膜瘤.于全麻下行右颞顶脑膜瘤切除术,术中见肿块11.5 cm×10 cm×7 cm,有较厚之包膜,并有骨化组织,大脑中动脉多个分支供血,肿块与硬脑膜及蛛网膜粘连紧密,手术仔细分离,术中创面出血较多,尤以硬脑膜面为多.病理报告:血肿及纤维膜,部分含铁血黄素沉着.术后诊断:右颞顶脑内血肿伴机化形成.术后患者因颅内感染、脑积水、肺部炎症、重度营养不良,住院近3个月病情无好转而自动出院.
作者:周开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前我国有200多种降血压药,如何选择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直接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就我们的用药经验谈几点体会.1 选用理想的降血压药物理想的降血压药物应该是:①疗效确切,24 h血压稳定(波动在控制范围);②不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性生活质量;③不良反应少,而且服用方便,价格低廉;④不影响血脂、血糖代谢;⑤能逆转心、脑、肾及动脉硬化等病变,减少并发症.如果选药不当,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各类药物降压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能改善生活质量者,应作为第1线降压药.有以下几类: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钙拮抗剂包括心痛定及长效制剂均能改善生活质量.β-受体拮抗剂,噻嗪类利尿药也可选用.
作者:王金钟;徐新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收集整理从1976~1998年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85例,由于误诊导致手术错误38例,本文就3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均为女性,年龄24~49岁,中位数37岁,病程1a以内3例,2~5a33例,11a以上2例.甲状腺表现为弥漫性肿大伴结节状肿块.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其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下称甲亢)4例,并甲状腺癌(下称甲癌)5例(全为乳头状癌).术后2~6个月检测TSH均增高.其中T4、FT4值正常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7例,其中T4、FT4值降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下称甲减)21例.随访并甲癌5例,分别为术后9a、13a死亡各1例,存活的另3例分别为术后2~3a 2例,26a 1例.
作者:方连法;许立恒;姜克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大龄儿童肠套叠并不少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肠道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继发性肠套叠逐渐增多,极易漏误诊.199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肠套叠患儿150例,其中5~13岁大龄儿童35例(23.3%).术前明确诊断肠套叠者仅7例,误诊率为80%(28/35),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建英;姜桂珍;陈方焘;刘占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经间期出血和排卵期出血,在中西医权威性专著中的概念尚各司其说.如说:2次月经之间发生的阴道流血称经间期出血[1],凡在2次月经之间,即纟因蕴之时周期性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2].经间期出血,若发生在下一次月经来潮前14~15d,历时3~4d.且血量极少时,多为排卵期出血[3].若月经周期延长,不在排卵期的经间期出血定为何名?不在经间期的排卵期出血为何名?均未提及.笔者认为讨论之,区别之,对生理、病理和临床诊断很有必要.
作者:田炳照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