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军
美沙酮在1937年由德国化学家发明,药理作用在性质上与吗啡相同,具有镇痛作用,可产生呼吸抑制、缩瞳、镇静等作用。与吗啡比较具有作用时间较长,不易产生耐受性及药物依赖性低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现美沙酮具有治疗海洛因依赖脱毒和替代维持治疗的药效作用,是目前治疗海洛因依赖首选药物。我院于2014年3月收治1例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期间,因服用美沙酮所致低钾血症的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亚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偏瘫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并总结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神经外科就诊并发肺部感染的偏瘫患者8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给予偏瘫及肺部感染临床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康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提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给予神经外科偏瘫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全面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部感染康复情况。
作者:陈喜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目前仍无法治愈。沙利度胺(thalidomide)、来那度胺(lenalidomid)、泊玛度胺(Pomalidomide)等免疫调节药物(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应用于MM患者后疗效显著,已经成为治疗MM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者:吴昊;肖青;刘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sysmex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结果可信性。方法将744例新鲜中段尿分别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红细胞;并对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尿沉渣镜检与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法检测红细胞相符为93例,占63.70%;不符者为53例,占36.3%。53例不符标本中,草酸钙结晶35例,占66.04%,类酵母10例,占18.87%;杂菌8例,占15.09%。结论 sysmex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尿液红细胞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法仅可作为快速筛选,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实际工作中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作者:蒲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与单纯全麻的麻醉方法的对比来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单纯全麻的麻醉方法,在手术之前,给患者直接注入咪唑安定0.12~0.22 mg/kg、丙泊酚2.5 mg/kg、芬太尼2~4μg/kg、阿曲库铵0.8 mg/kg,而观察组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在硬膜外腔注入2%的利多卡因3 ml为试验量进行全麻诱导后,再操作单纯全麻所用方法。结果观察组的三种药物芬太尼、丙泊酚以及阿曲库铵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患者完全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上,观察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相比单纯全麻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练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某院收治的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某院肠道门诊收治的276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作研究对象,对其疫情资料展开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诊断出细菌性痢疾患者男性高于女性,职业构成多为干部职员、学生、农民等,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腹痛,临床诊断出仅有1~14个/HP的有147例、有15~49个/HP的有92例,高于50个/HP的有37例,血常规检查结果为194例患者白细胞数目明显升高,平均白细胞计数高达(11±5)×109/L。结论细菌性痢疾属于夏秋季多发传染病,需加强对农民、学生、职员等高发人群的痢疾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做好该病的预防、控制。此外,临床需严密监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新动态特征,以便于为临床研究该疾病提供更多诊疗依据。
作者:尚明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并对治疗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我院2000年1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5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采用Har is评分机制进行评分,评分优41例,评分良9例,评分差4例,总优良率为92.59%。术前评分平均值为(52.31±2.03)分,术后评分平均值为(88.91±1.21)分。结论关节置换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短,患者卧床时间少,恢复活动快,能够有效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且治疗的长期稳定性较理想,可于临床重点推广。
作者:谭克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方式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88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按照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儿行雾化吸入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研究组44例患儿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症改善用时、治疗后临症评分、住院用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症改善用时及住院用时均比对照组短,且治疗后临症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55%少于对照组的20.45%,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陈千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讨论研究少年儿童近视的长期角膜塑形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2月~2012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患有近视的少年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大致为8~17岁,将这50例患者归为实验组,对组内患者使用角膜塑形镜期间的视力、角膜的屈光度和宽度、眼轴长度以及角膜结构等的变化作详细记录并统计分析,其中37例患者于白天配带,其中患者的近视度数为-1.11~-5.43 D;剩余的13例患者于夜间配带,其中患者的近视度数为-5.26~-9.15 D[1]。与此同时随机选取相同数量的同时期佩戴有普通框架眼镜的少年儿童并将其归为对照组,其年龄大致分布于8~19岁,且对于组内患者2年间的眼轴变化做详细记录。结果在医务人员观察的这5年期间,实验组中的患者的视力度数有所减小且其角膜平均曲率半径也有所增大,其中夜间配带塑形镜的患者近视度数降低大致为-2.56~-2.64 D,其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增大数目大致为0.23~0.31 mm;其中白天配带塑形镜的患者近视度数降低大致为-1.64~-3.44 D,其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增大数目大致为0.14~0.21 mm。此外实验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在配戴塑形镜后也有所增大。与此同时对照组中的患者其两年间眼轴长度增大值<为实验组患者的2倍多。并且实验组中的患者其裸眼视力也有所提高,且提升程度不一。实验组中患者在配带角膜塑形镜的五年间其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未发生巨大变化(>0.05)。且在研究进行期间未发现患者出现角结膜并发症。结论在医生的规范正确的指导下合理配带角膜塑形镜,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近视患者的近视度数,且对其裸眼视力有明显的提高,相对普通框架眼镜来说还能够有效控制眼轴长度的增大。且长期佩戴塑形镜并不会对患者的角膜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安全性和实用性较高。
作者:贺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49例。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全部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9%,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中无不满意病例,护理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5例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为89.8%。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运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翼翔 刊期: 2015年第16期
LED照明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医院均已有较为普遍的运用,但完整的LED照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医院的应用研究成果却极少,本文主要分析LED照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医院的运行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提出推动LED照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医院运行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作者:吴平乐;吴泽兵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析助产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现状。方法将我院的320例产妇进行对照分析,分为对照组160例,干预组1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段观察产程分班接生的方式,干预组采用人性化服务的措施,两组助产过程中均采用气囊助产仪进行助产。结果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满足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和提高护理水平,提升护理人员素质,能更好的体现护理人员的社会价值,提高护理行业的整体水平。结论人性化护理给予产妇人性化的服务,加强产妇的安全感和产妇对医院的信任感,保障了产妇的身体健康,从而处境产科的良好发展。
作者:黄香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在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200例进行内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研究,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患者的心理准备,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手术后做好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工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00例患者在内镜下进行消化道息肉切除手术,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都没有出现并发症等现象。结论结果表明,内镜下进行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痛苦小的治疗方法,配合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江琴;胡美旸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诊刮术后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环LNG-IUS)在子宫内膜增生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了95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第一组院45例行诊刮术+上曼月乐环,第二组院50例行诊刮术后给予孕激素周期治疗3个月。患者平均年龄院43±4.5岁。结果第一组术后95%经量减少,30%正常月经(主要表现在上曼月乐环后点滴状子宫出血),7例复发,治疗有效率71%(36/45)。第二组术后85%经量减少,60%正常月经,21例复发,治疗有效率58%(29/50)。结论诊刮术+上曼月乐环预防子宫增生症复发效果优于第二组,效果满意,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年轻、暂无生育要求或无生育要求,子宫内膜增生症或经量多的患者提倡首选诊刮术+上曼月乐环。
作者:王冬云;全正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针对成人肱骨髁间骨折采用双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有效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Y型钢板、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的有效性结论。结果经过手术及术后随访1年发现院观察组优14例,良12例,合格3例,优良率89.66%。对照组优12例,良10例,合格6例,差3例,优良率70.97%;两组优良率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对肱骨髁间骨折中有良好成效,为早期患者功能恢复训练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谭叙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比研究循证护理理念在提高手术器械消毒质量方面上影响。方法与传统管理理念相比较,研究循证护理理念被引入手术消毒器械质量管理后,手术器械消毒、锐器损伤等的质量和发生率。结果将循证护理理念运用引入手术器械消毒工作后,手术器械消毒质量明显比传统理念质量提高,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明显升高,消毒质量缺陷和锐器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循证管理理念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消毒质量,并且可以保证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高效、愉悦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作者:蔡亚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运用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做差异性处理。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的2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静脉血组118例于静脉处采血,末梢血组118例于指尖采血,对比检测结果;此外以分别于0min、10min及30min时间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3次检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均存在显著差异(<0.05);静脉血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检测的数据无显著差异(>0.05),末梢血组患者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1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的检测结构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静脉血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强,准确率较高。
作者:杨秀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HIV/AIDS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CD4+T淋巴细胞数降低,常合并各种感染,尤以合并TB感染为常见。本文对HIV/AIDS患者合并TB感染的现状、相互影响机制、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了综述,大量的研究证明,HIV/AIDS患者合并TB感染,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加快疾病的进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双重感染,以及适度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和加大社会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力度、同时深入开展“四免一关怀”等国家政策,可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生存条件和延长寿命,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快速流行具有极其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作者:高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总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与护理经验,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率,挽救患者生命。方法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取36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急救与护理资料。结果通过及时、全面的急救护理,大部分患者均抢救成功,20例痊愈,13例好转,2例转至外科行手术治疗,仅1例死亡。结论规范及时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是挽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命的关键,并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楼浓儿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1]。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2]。
作者:查培金;杨孝顺;李琳华;李星;朱鸿杰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