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分析

左全英

关键词:重度烧伤, 急救期, 路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重症烧伤患者急救输液与营养支持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用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护理结果。结果路径护理的实验组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重复建立输液通道几率小,患者未出现休克,营养支持时恢复更快,并发症几率更低。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实施路径护理,可加快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161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顺义妇幼保健:ABO溶血病患儿临床资料,纳入血清学检查结果、黄疸出现时间、胆红素水平、光疗时间、药物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10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35.0%,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91.6%。开始光疗时血清胆红素(274.1±70.2)μmol/儿,平均光疗疗程(56.6±14.1)h,86例应用丙种球蛋白,23例应用白蛋白联合丙种球蛋白。156例患儿治愈,3例重症转上级医院,2例自动出院,无发生核黄疸或死亡的病例。结论新生儿ABO多数为轻症,通过早期光疗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好,可以防止换血及核黄疸的发生。

    作者:尉进茜;伊慧珍;张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7例密花角蒿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密花角蒿,别名:密毛角蒿、红花角蒿、角蒿,为紫葳科植物密花角蒿的根、花、种子。功效:理气止痛、调经止血、平肝潜阳、清热除湿。主治胃痛、黄疸、消化不良、耳积脓、月经不调、高血压、肺出血用、脾胃气滞、食积不化、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呕吐、泄泻、食少、月经不调、咳嗽、咯血等出血之症。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等症。主要分布于甘肃、四川、青海、西藏等地,生长于空旷石砾山坡及草灌丛中,是含有部分东莨菪碱的植物,常常因用药过量或误服导致中毒。其剧毒成分为天仙子碱、天仙子胺和阿托品。主要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拮抗乙酰胆碱的激动作用,大剂量也阻断神经节N1受体。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副交感神经功能,引起口干、散瞳、心动过速、皮肤潮红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引起烦躁、谵妄、幻听、幻视、惊厥。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也可影响呼吸及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呼吸困难及发热,严重者导致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进而引起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致死[1]。

    作者:贾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初产妇分娩前后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处于分娩前后的初产妇心理特别复杂,产妇的心理关系到胎儿是否顺利分娩。随着生活水平和个人素质的提高,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加上产妇大多数是独生女,这样初产妇的比例大大提高,由于没有经验和对分娩不完全了解,处于矛盾状态下,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显得更加重要,根据产妇的各种心理特点给予正确的护理,既可减轻产妇的疼痛,又保证母婴的健康,同时也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及难产发生率。

    作者:尹保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新型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治疗药物,并对与于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血气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于治疗效果的分析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在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气情况的分析上,治疗组的PaO2和PaO2/FiO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而PaCO2则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的疗效好于传统方法,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临床ARDS的治疗具能够得到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任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吸入糖皮质激素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往往会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衰退,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并且有增加的趋势。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难度比较大,在以往的研究中,这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一直以来,医学者们都在寻找更加有效的方式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几年糖皮质激素由于其抗炎效果逐渐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病中,本文也针对此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探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效果。

    作者:罗汉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感染性假动脉瘤37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感染性假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37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心肾功能、血压等,患者均符合感染性假动脉瘤诊断标准,对患者行结扎动脉近远端,创面切底清创,外科换药等对症处理,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无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0%,37例患者手术后无明显肢体缺血坏死、截肢病等患者。实验中对患者进行3个月~5年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3例患者出现轻微跛行,跛行发生率为8.1%。结论感染性假动脉瘤发病率较高,对于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大部分患者行动动脉结扎,瘤腔清创手术是可行的,手术是安全的,但是患者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具体选择,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王行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Oracle数据库的性能调整与优化方法探析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信息数据的构成和管理工作开展也变得更加复杂,同时难度也持续增加。 Oracle数据库是当前我国信息数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用广泛的一类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信息安全和信息稳定方面存在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数据库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优化,那么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其性能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性能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处理。下面本文通过对Oracle数据库的性能调整和优化处理方法以及必须性加以分析探讨,进一步促进我国Oracle数据库的广泛利用和发展。

    作者:魏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肝泡性包虫病影像学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肝泡性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我院收治的95例肝泡性包虫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观察影像学图像特征。结果95例患者中,82例液化空洞型(86.3%),85例钙化型(89.5%),82例病灶浸润型(86.3%)。共有9项可以作为确诊肝泡性包虫病的图像特征。分别是:半岛征、岩洞征、晕带征、小泡征、空腔征、内陷征、年轮征、地图征、钙化征。结论肝泡性包虫病影像学诊断特征特异性强,只要具备上述9项影像指征中的1项,就可以确诊。

    作者:张怀孝;樊海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松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松针疗法与常规针灸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探求治疗肩周炎粘连期的针灸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志愿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松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法,1次/d,治疗20次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94.0%,对照组显愈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0.05)。结论松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粘连期有较好的作用,且较常规针灸法效果好。

    作者:陈有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主要探究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0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在干预前以及干预后的各项资料进行收集,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结果经过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评价和生活质量的评价,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要比对照组患者的高,<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雪玲;陈帆;陈川;王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8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5.7%(18/21),另有3例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手术后的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以及肺动脉楔压等指标均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再良;温彬彬;张金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于脑卒中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社区50例脑卒中患者采取社区护理手段,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等,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等情况。结果经过社区护理之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等情况皆比护理前有显著改善(<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手段,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等,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

    作者: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儿腹泻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

    作为儿科常见疾病,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很高,且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治疗小儿腹泻的关键在于纠正患儿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传统的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因抗生素的滥用等情况副作用多,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新的处理小儿腹泻的理念倡导以预防、纠正脱水为主,合理搭配饮食,并给予有效的止泻药物进行治疗,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需要慎重考虑。治疗小儿腹泻的用药机制多样化,但在使用过程中,会使患者的腹泻持续时间、液体的流失情况发生改变,但用药的副作用尚不能完全确定。通过小儿腹泻的常用治疗方法与药物循征考证可以发现,微生态制剂对于重建胃肠道的天然生物保护屏障具有重要意义。口服补液、静脉输液的临床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一般将口服补液作为治疗的基础,多种方法共同使用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陈艳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128例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与分析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8例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护理对策。结果该组患儿中125例在术后的大部分畸形均获得矫正,评为优秀,占97.66%,其余3例患儿在拆除石膏后均遗留了不同程度的足部下垂,评为良,占2.34%,但对患儿的步态不造成明显影响。结论对于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Orem自理理论在我国临床应用的现状分析

    从Orem自理理论在内科、外科、社区、护理管理的应用及Orem自理理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综述,分析Orem自理理论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现状。针对Orem理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对策,提出Orem自理理论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及实用性,值得推广。

    作者:吴小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解剖结构及力学恢复研究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骨科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关节外科收治的380例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其展开研究,进行6个月的随访,以分析评价临床疗效及膝关节结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未见明显并发症;治疗前后患者HSS膝关节评分、VAS疼痛评分、内翻畸形角度以及CPM运动角度恢复情况比较=83.82、59.90、50.63、69.66,均<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确切,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其畸形,恢复其生理解剖结构并维持力学稳定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丁良甲;刘晓民;刘莹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氨基葡萄糖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膝骨关节炎的患者70例,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用氨基葡萄糖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w和4w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前Lequesne总指数在治疗2w、4w和治疗停药后2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氨基葡萄糖联合运动疗法疗效肯定、安全性高、费用低廉。

    作者:徐欣华;章大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前置胎盘大出血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前置胎盘大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再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24例、满意5例,满意度为93.55%,对照组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13例、满意9例,满意度为70.97%,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前置胎盘大出血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乙肝大三阳患者的Pre-S1及其HBV-DNA定量检测的探讨

    目的检测Pre-S1抗原,并与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HBV-DNA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267例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血清和2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抗原,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HBsAg、HBeAg、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检出率为76.8%,Pre-S1抗原检出率为70.8%。结论相当数量的乙肝大三阳患者存在病毒复制,HBV-DNA与Pre-S1抗原相关性较好,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基础上对HBV-DNA数量进行动态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作者:董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交锁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29/3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24/3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②观察组共出现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6.6%(2/30),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20.0%(6/3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临床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成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