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才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有肌张力增加、震颤、肝硬化等临床表现,角膜可见K-F环。精神症状有情绪障碍,进行性智能减退和人格改变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有铜代谢障碍的证据。结论对于青壮年起病,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锥体外系症状,如肌张力增高、上肢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应考虑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的可能,加强神经系统检查、肝功能检查和必要的铜代谢检查是避免本病误诊的关键。
作者:胡惜岚;熊海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总结了自2008年5月~2013年12月,行术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86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经验。包括充分评估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患者病情制定详细完整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并总结评价护理效果。认为对行术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表现满意率达到98.0%,对照组满意患者89.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效率。优质护理值得在临床上能够推广使用。
作者:黄红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临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科室在近期内接诊的6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并按照患者护理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3例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B组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就A、B组患者治疗后的SDS评分及SAQ评分情况进行记录比对。结果 A、B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其SDS、SAQ得分均较护理前有了明显的改善(<0.05);组间比对,B组患者的改善幅度优于A组患者(<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这对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机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111例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心胸外科术的11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睡眠情况并对患者失眠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术后PSQI得分(5.82±4.14)显著低于对照组(11.32±4.38),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情况明显得到改善(<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心胸外科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效果治疗。方法本文选取盘锦市中心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6月入院治疗的心血管患者95例,均接受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其中55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普通临床治疗作为对照组,通过两组患者的治疗对比,分析护理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中的重要作用。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手术中进展非常顺利,患者心理较为平稳,术后健康恢复也非常快。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前焦虑、恐慌、害怕的心理特征,术后心理压力大,更是不利于术后的身体恢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是现阶段医务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大医院,对患者的身体恢复也起到了很多的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异位妊娠在临床上又可称之为宫外孕,多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并生长发育,其中为常见的为输卵管妊娠。为妇科中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常常引起腹腔内出血及休克等并发症,严重者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现临床上多采用腹腔镜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此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以及疼痛轻等优点,而且术后不留有较大的手术瘢痕[1],目前此种手术方法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其手术前后的护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晓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妊高症(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是由于全身小血管痉挛引起孕妇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是产科的重要并发症。有研究认为,妊高症发病与TGF-β1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TGF-β1是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层粘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加,并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生长抑制,而且会降低血浆中THF-β的生物学活性,从而导致了妊娠期血管类疾病的发生,但是其具体的发生机制尚未有定论,基于此,本研究对前人TGF-β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与妊高症相关性进行现状分析,总结和归纳了这部分研究。
作者:沈丽(综述);卢丹(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马红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癌痛患者口服镇痛剂的依从性。方法总结[1]癌痛患者口服镇痛剂依从性低的原因,对症采取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口服镇痛剂的依从性。结果癌痛患者口服镇痛剂的依从性从实施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初期的员愿豫上升至82豫。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癌症患者口服镇痛剂的依从性。
作者:陈巧红;张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患有老年高血压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的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两组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获得显著效果,11例患者获得有效效果,总有效率为70.0豫;而实验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获得显著效果,12例患者获得有效效果,总有效率为90.0豫。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顾晓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论述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心内科患者为实验组,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另选取100例老年心内科患者为对照组,不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将实验组、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病情改善状况、心理状态以及治愈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对老年心内科患者的情况作出正确评估,并根据其特点制定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危险、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桂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临床流行病学》网络课程建设遵循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由学习导航、课程内容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测试评价等部分构成课程整体框架,包括课程信息、电子课件、章节测验、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综合测试等内容。其课程实施是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生自主、协作完成任务的方式。
作者:肖焕波;裴金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建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储存和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源头,也是开展医护人员素质教育的阵地之一,用以提高整体素质,更是推进临床科研的重要保障,其发展和服务不但体现了医院的文化内涵及知识底蕴,也是医院提高诊疗水平,扩大社会知名度的重要保障[1]。图书馆工作的优劣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医院的医疗水平。因此,加强医院图书馆建设,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作者:李莉;宋霞;徐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09例接受黄疸蓝光照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事故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不良事故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新生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故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黄春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住院患者糖代谢的异常情况,为排除相关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糖代谢的情况进行测定并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心内科住院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情况均显著高于无糖代谢异常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糖代谢几率较高,但是临床确诊率相对较低,因此应重视心血管内科患者自身糖代谢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胡慧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患者SDS、SAS评分分别为(51.6±9.7)、(51.4±9.6),实施护理干预后分别为(40.8±7.3)、(36.9±7.4),前后差异明显,<0.05,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生活质量中8个项目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护理干预前,<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疼痛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晚期癌症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规护理方法,研究组3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应用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通过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法(NRS)两种方法评价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疼痛变化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疼痛控制、癌痛知识认知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对癌痛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明显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患者对癌痛知识的认知方面有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周群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体检正常的2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钾50mg,1次/d,2w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则增加至100mg,1次/d。再经1w后未达标,给予氢氯噻嗪片12.5mg,1次/d,共8w。治疗前和治疗8w后测定内皮素-1(ET-1)水平、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MALB)。对照组仅测定1次。测量血压2次/d。观察治疗前、后血压、ET-1、NO和24hU-MALB变化,同时观察有无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血压、ET-1、NO和24hU-MALB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沙坦钾降压作用安全、有效,能纠正ET-1和NO平衡紊乱,减少24h尿微量白蛋白,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内皮功能。
作者:王忠林;章可谓;陈晓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理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之上,再加上理气活血方药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以治疗5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药物停减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2.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且观察组患者的停减药物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药物停减情况,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理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作者:杨黎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