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胡慧英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糖代谢异常, 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住院患者糖代谢的异常情况,为排除相关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糖代谢的情况进行测定并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心内科住院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情况均显著高于无糖代谢异常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糖代谢几率较高,但是临床确诊率相对较低,因此应重视心血管内科患者自身糖代谢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对降低小儿输液过程中的纠纷和投诉的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及其对降低纠纷和投诉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门诊输液室输液的患儿6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并对两组患者的配合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情况和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输液配合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方面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05);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90.9%和69.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优质护理能降低小儿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值得推广。

    作者:吴敏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咸安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咸安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此轮机构改革后人力资源现状,为优化及合理配置本系统监管队伍提供调研资料。方法使用Excel软件统计本行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机构改革人员划转后岗位配置、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执业资格、人员编制及聘任认证检查员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得出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男女性别比为1:0.36;平均年龄为40.4岁,年龄段为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全区系统工作人员拥有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比率分别为9%、40%、51%,学历层次较低;专业分布则呈现出多元化而专业性不强,涉及到主要专业如药学、医学、食品、法律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拥有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较多且有2名执业药师(含中西药)。结论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是人员学历、专业配置较低,亟待解决派出机构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执法人员数量及执法工作人员身份等突出问题。

    作者:赵梦遐;贺盛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探讨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86例儿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相关护患沟通措施。分析比较两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两组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68%,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4%,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为96.5%,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中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明显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杜秀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自我院使用硫普罗宁的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的回顾性统计、分析,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导致了皮肤、心血管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视觉系统、胃肠系统及全身性损害。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各不相同,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用药后30min内。结论在临床用药时,医生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权衡药物的利弊,合理用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对在我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73例患者采取护理配合的方法进行护理,并且在护理结束后,观察73例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在针对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中,通过采用护理配合的方法,能够收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护理配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管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并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护理质量管理的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前有3例已经心跳停止死亡,其余72例患者均抢救有效转入医院治疗。抢救成功率高达96%,在于医院严格规范风险管理、细化观察内容,从而更有效患者生命安全。结论合理、规范的急救护理是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医院必须加强对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急救护理中仔细观察患者,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情绪,为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争取机会。

    作者:帅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治疗55例宫颈炎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究超声治疗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11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超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症状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患者宫颈炎恢复过程中阴道排液、结痂渗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超声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龙金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58例人性化护理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于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3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8例和对照组125例。两组手术前后均给予常规药物和生命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1)。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行动导向教学中通过病例实施启发式教学提升民族地区高职医学教育质量的探究

    目的:探究在行动导向教学中通过病例实施启发式教学对民族地区高职医学教育质量提升效果。方法选取我系临床大专12级全体学生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和转研组,比较组间对相同病例的分析处理能力及综合素质变化。结果实验组与转研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1);实验组与转研组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中通过病例实施启发式教学,对培育学生自导式学习、探究、思考和意义建构能力的提升,在高职医学教育中具有其肥沃的土地和强大的教育生命力。

    作者:杨彩鸾;李树禄;尹勤芳;吴婷;李小松;黄德玉;肖芳梅;唐春丽;何丽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疼痛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疼痛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晚期癌症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规护理方法,研究组3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应用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通过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法(NRS)两种方法评价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疼痛变化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疼痛控制、癌痛知识认知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对癌痛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明显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患者对癌痛知识的认知方面有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周群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要点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技术健康教育已在社区护理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是通过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首先概述了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了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方式与方法,后重点分析了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要点。

    作者:王红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科53例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细致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结果上述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且放疗过程中副反应较轻。结论对肿瘤放疗患者进行细致有效的护理,减轻了放疗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贤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髋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的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患者功能均恢复良好,无1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文护理模式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模式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为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8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其护理模式,观察组42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文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结果。结果经统计比较,结果证明观察组病例无论在患者满意率还是血糖控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人文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率及控制血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研究及推广。

    作者:蒋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症肌无力合并Graves病1例诊疗体会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受累骨骼肌易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Graves病(GD)是甲亢常见的病因。二者伴发临床少见,本科收治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治伦;舒惠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行胃肠转流术后利用微泵维持血糖稳定的护理

    目的:胃肠转流术后短期使用微量泵泵入普通胰岛素,以维持患者术后血糖稳定。通过护理探索一种安全、有效、平稳的控制血糖方法。方法胃肠转流术后116例患者均采用微量泵泵入普通胰岛素,通过定时监测血糖变化来调整泵速,以维持血糖稳定。结果116例胃肠转流患者术后72h内血糖控制满意,使患者血糖控制在目标值7~10mmoL/L波动小的范围内。结论术后持续泵入胰岛素,可有效的控制血糖,有利于患者切口愈合,利于血糖恢复,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情绪稳定,达到佳康复状态。

    作者:李鹏;李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早产儿管饲喂养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对管饲喂养的早产儿早期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及刺激肛门等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4月对我院新生儿科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及刺激肛门。将两组患儿的胃内残余量、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早产儿胃内残余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及刺激肛门能激发排便反射、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有效的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缩短住院时间,且经济、安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顾娟;刘艳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院档案工作的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当今医院档案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医院档案工作实际,从思想观念、管理方法、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医院档案工作服务创新的思路和途径,指出转变观念是医院档案工作服务创新的前提,加强管理是医院档案工作服务创新的保障,提升业务水平是医院档案工作服务创新的核心,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是医院档案工作服务创新的关键。

    作者:赵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蒽环类药物相关研究进展

    蒽环类药物是一种抗瘤谱广且高效的抗肿瘤药,对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肺癌、卵巢癌、软组织肿瘤、肝癌均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去甲氧柔红霉素和米托蒽醌等,属周期非特异性药,其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随着G-CSF等药物的出现和治疗手段的进步,使得蒽环类药物的单次使用剂量和化疗周期数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其急性剂量限制性毒性-骨髓抑制可得到有效的防治,而其慢性剂量累积限制性毒性-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和长期使用,使得复发或转移的肿瘤患者不得不使用其它药物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是目前临床应用为广泛的蒽环类药物,近年来在提高表阿霉素临床疗效与降低其心脏毒性反应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作者:雷巧;陶静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中药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社区健康体检的13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和基础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中药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生存质量差异。结果干预后12个月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生理机能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中药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生理机能,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贾源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