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治疗55例宫颈炎患者临床分析

龙金芝

关键词:超声治疗, 宫颈炎,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超声治疗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11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超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症状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患者宫颈炎恢复过程中阴道排液、结痂渗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超声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癌术前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应用及护理探究

    目的:探讨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肠癌术前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31例结肠癌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5例,观察组16例。对照组口服番泻叶,观察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对两组术中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术后肠道恢复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做术前准备,肠道清洁度较好,利于术后的肠道恢复。

    作者:王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变得多样化。胰岛素泵因为血糖控制良好,很少发生低血糖与高血糖事件而得到患者认同,与其它方法相比,血糖控制不良人数明显减少,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得到有效延缓,于是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接受了胰岛素泵治疗。但是,胰岛素泵在中国开展时间不长,尚未得到广泛的使用,许多患者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面对高新仪器的应用,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顾虑,不少患者担心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以及24h佩戴会不舒适,担心操作不熟练影响治疗,对多次监测血糖产生恐惧。作为专业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护理呢?下面,我们主要就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时的正确护理措施做一些阐述。

    作者:李发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丙戊酸钠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丙戊酸钠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1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妥英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钠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38.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12.0%(P<0.05)。观察组患者词语流畅性测试的重复与数字广度测试中的顺背与倒背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丙戊酸钠是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一种有效药物,具有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症状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周佑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指导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语言、吞咽、认知等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及个体化原则,对残疾程度进行评估,分别采取物理、针灸、作业疗法、功能训练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结果经12w康复治疗及护理,患者肢体、语言、吞咽、认知功能、心理障碍得以不同程度恢复,有效率分别为:85.4%、89.6%、91.3%、82.5%、98.1%,效果显著。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有利于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袁秀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抢救。方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0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进行药物和临时或永久起搏器的安置,探讨心电监护、用药护理、电极脱落的预防、消化道及呼吸道护理、感染的预防和心理护理等。结果20例AMI合并AVB患者入院后有8例患者给予了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短时间治疗,4转为I 度I型,2例转为I度AVB,2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12例患者中9例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3例药物治疗无效,均行急诊手术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8例患者7d内回复至窦性心律,遂撤除起搏器,4例在10d内尚未恢复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及手术护理能够提高抢救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韩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RomeⅢ诊断标准,同时按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虚气滞的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四君子汤合香砂枳术丸加减方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均为4w。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4w末两组患者在上腹胀、上腹痛、早饱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凤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HICH)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指的是高血压引发的脑内细小动脉或者毛细血管等破裂而导致的脑实质内自发性的出血疾病。从各大研究报告及临床治疗来看,本病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这类患者除了有生理功能衰退,同时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从而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应加强重视。HICH临床治疗有很多难题,其中HICH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成为当前加速康复外科(FTS)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加强HICH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同时还能起到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为此,本文就HICH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借鉴。

    作者:陈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可视喉镜在麻醉和急救工作中的应用

    可视喉镜是一种新型的视频插管工具,其镜片前端安装一个高清晰度防雾摄像头,并由两个发光二极管提供光线和对比度,通过光缆将图像传递并放大至7英寸的液晶显示屏上,术者对患者咽喉结构可以清晰观察,确保声门暴露清楚[1]。与普通喉镜相比,它具有可控性强、可视性好、活动度较大、对黏膜损伤小等特点,能够显示气管与食管的解剖结构,更好地进行气管、胃管插管,使咽喉受到的刺激减少,减轻不良反应[2],提高了急诊预处理的能力,使麻醉学和急救医学进入新时代[3]。

    作者:柏满云(综述);廖琴(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卫生人力测算指标构建

    卫生人力具有复杂性、时变性的特征,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经过文献评阅分析及专家小组讨论,通过指标筛选,确立了一套合理、有效的测算卫生人力需求量的指标体系。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结28例跌倒、坠床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发生跌倒、坠床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病室环境因素、使用的药物、活动方式及患者个体因素密切相关,作者认为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管理防范意识,做好入院评估,加大健康宣教力度,改善住院环境以及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安全措施是有效降低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

    作者:陈曙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科患者疼痛方面的护理

    目的:研究骨科患者疼痛的状态及治疗,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能够在较舒适环境下早日康复。方法对某院2012年收治的100例骨科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总结骨科护理的有效护理途径及经验。结果通过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等,可有效减轻骨科患者的疾病痛苦,提升了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确保了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骨科患者疼痛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很有帮助。

    作者:万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7.4%)明显比对照组(89.7%)高(<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0.05)。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升对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宫底按压助产法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宫底按压助产法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0例需要使用宫底按压助产法缩短第二产程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两组产妇经过治疗及护理后均正常分娩,但观察组产妇的满意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妇的会阴撕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需要使用宫底按压助产法缩短第二产程的孕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提高正常分娩的几率,减少产妇的会阴撕裂情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

    胫腓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该类型骨折临床治疗上主要通过骨折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复位后加外固定支架固定等进行治疗。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是利用生物学原理以达到骨折断端复位及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治疗技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于治疗小腿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术后患者可尽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以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在临床应用中,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好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护理不当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现将我科2013年8月~2014年8月共125例小腿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费明爱;方松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接收的冠心病568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568例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568例采取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环境、饮食、心理、康复等全面的优质护理措施。观察、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心理情况、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效果较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恐惧﹑焦虑和烦躁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8例心肌塞患者进行治疗和相关护理,其中10例在治疗心肌梗塞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称对照组;另外18例针对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状况附加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称为观察组。观察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状态变化情况。结果通过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的心肌梗塞患者都能在预期计划内消除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各种不良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早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护理技术水平和心理道德修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曾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药品生产现场的GMP管理策略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施以来,我国的GMP管理水平随着GMP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在不断提高与进步。但是,我国的GMP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药品生产现场GMP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本文主要对于药品生产现场的GMP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作者:郭江波;康健;李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宫内孕、宫外孕并存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岁数为36周岁,孕4产3。于1974年3月30日因停经70d(末次月经1974年1月21日)要求人工流产。门诊检查诊断早孕,行吸刮术。术中探宫腔深12cm,吸出胎盘组织约30g,并见外形清楚的胎儿。术后休息2h,无不适而离院。同年4月9日下午16时突觉下腹疼痛,随即转为全腹疼痛,在卫生院诊断肠梗阻转来外科急诊。发病后无恶心呕吐及肛门坠胀。妇科会诊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呈休克病容,神清,血压90/60mmHg,脉搏120次/min,唇干,腹软,压痛及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双合诊: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前位略大,右侧附件增厚、压痛,左侧空软。腹腔穿刺抽出不凝结血液。诊断为腹内出血,宫外孕高度可疑。于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即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积血约1200ml,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破口处见一完整胎儿长6cm,遂即切除右侧输卵管,左侧行输卵管结扎。术中输血800ml。住院11d,痊愈出院。

    作者:王晓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培门冬酶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总结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19例应用培门冬酶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不良反应及采取的措施。结果19例患者中15例2个疗程完全缓解,3例3个疗程完全缓解,1例4个疗程完全缓解。给予适当的护理,成功减少培门冬酶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培门冬酶的毒副作用对患者治疗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占丽;向永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体解剖学第二课堂的现状与对策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课程,是医学各学科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第二课常教学作为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以其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很好地解决了第一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和内容的限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实践深度和广度,为解决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急待提高的问题找到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解剖学第二课堂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后续医学课程教学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近年来,我校解剖学实验室围绕第二课堂教学的互动衔接、师资培养、活动内容及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解剖学第二课堂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解剖学第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我校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作者:马文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