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癌术前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应用及护理探究

王宇

关键词:结肠癌, 术前肠道准备, 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肠癌术前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31例结肠癌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5例,观察组16例。对照组口服番泻叶,观察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对两组术中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术后肠道恢复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做术前准备,肠道清洁度较好,利于术后的肠道恢复。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用于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表现满意率达到98.0%,对照组满意患者89.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效率。优质护理值得在临床上能够推广使用。

    作者:黄红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肾内科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肾内科护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肾内科病房进行就诊和护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70例,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70例,观察和对比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肾内科护理期间发生纠纷12次,总计投诉人数5例,投诉率为7.14%;观察组肾内科护理期间发生纠纷3次,总计投诉人数1例,投诉率为1.43%,且<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对照组患者对肾内科护理满意28例,一般29例,不满意23例,护理满意度为81.43%;观察组患者对肾内科护理满意57例,一般9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为94.29%,且<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优质护理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投诉率和纠纷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冯雪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肺结核咳血窒息先兆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肺结核咯血窒息先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用,并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临床中更好地护理患者,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内收治的32例肺结核咯血患者,观察所有患者咯血早期征兆以及咯血期生理特点,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结果,并对医护人员的相关护理做出相应的评价。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病情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其中28例患者进过护理后,大咯血窒息现象明显减少,且患者的用药副反应、并发症等均有明显减少的现象[1]。结论对大咯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对肺结核咯血窒息先兆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提高患者转好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椎动脉支架术后闭塞超声表现1例

    颈动脉、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是导致前、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支架置入术成为治疗颈动脉、椎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对再狭窄影响因素研究的深入,残余狭窄对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故需要针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及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对再狭窄影响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引起相关学科医师重视对支架置入术的质量控制[1]。当存在双侧椎动脉起始段严重病变时,术后支架置入侧椎动脉可立刻对未置入侧的血流发挥代偿作用。但这种代偿作用同时也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白丽;吴凤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培门冬酶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总结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19例应用培门冬酶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不良反应及采取的措施。结果19例患者中15例2个疗程完全缓解,3例3个疗程完全缓解,1例4个疗程完全缓解。给予适当的护理,成功减少培门冬酶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培门冬酶的毒副作用对患者治疗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占丽;向永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恐惧﹑焦虑和烦躁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8例心肌塞患者进行治疗和相关护理,其中10例在治疗心肌梗塞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称对照组;另外18例针对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状况附加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称为观察组。观察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状态变化情况。结果通过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的心肌梗塞患者都能在预期计划内消除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各种不良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早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护理技术水平和心理道德修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曾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哮喘雾化吸入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哮喘雾化吸入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小儿哮喘84例,对所有患者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予以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儿的肺功能(PEV、PEFR、FCV、PaO2和SpO2)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患儿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儿的治疗依从率92.86%,显著高于护理前58.33%(P<0.05)。结论小儿哮喘雾化吸入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屈膝位站立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屈膝位站立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与康复,对照组采用伸膝位负重站立训练,而观察组采用屈膝位负重站立训练,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的FMA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下肢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均能独立或有条件的步行,观察组患者步行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膝位站立较伸膝位站立能进一步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成国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穴位按摩配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原发性痛经患者2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观察组实施穴位按摩配合护理干预,连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作者:朱兆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理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理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之上,再加上理气活血方药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以治疗5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药物停减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2.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且观察组患者的停减药物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药物停减情况,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理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作者:杨黎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RomeⅢ诊断标准,同时按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虚气滞的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四君子汤合香砂枳术丸加减方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均为4w。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4w末两组患者在上腹胀、上腹痛、早饱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凤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58例人性化护理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于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3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8例和对照组125例。两组手术前后均给予常规药物和生命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1)。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行脊柱后路手术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予以体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8.16豫)明显低于对照组(24.49豫),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64例外伤性骨折患者在护理中重视了心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的病例,分析重视心理干预所起到的作用。结果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积极加行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及术后的疼痛程度,利于患者骨折的恢复。结论外伤性骨折患者在护理中重视心理干预有利于骨折的治疗及康复。

    作者:张先莉;武瑞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年应用MIS-TLIF治疗的5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术前1 d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腰痛评分,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62.6±28.2)min,平均切口大小为(4.6±0.6)cm,平均术中失血量(115.4±24.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5±2.1)d,共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硬膜囊破裂2例(4.0%),神经损伤1例(2.0%),切口浅部感染1例(2.0%),椎间融合器下沉2例(4.0%),术前1 d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5.4±1.2)和(2.8±0.8);术前1d及术后3个月ODI评分分别为(54.4±6.2)和(24.3±5.4)。结论 MIS-TLIF技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章友财;张仁良;肖远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EDS与EMR术后护理对策

    目的:针对ESD与EMR术后存在的并发症实施策略,探讨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63例患者于术前给予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及术前护理,并做好术中护理;术后给予一般护理及针对并发症的术后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结果18例患者和45例患者分别顺利完成ESD和EMR治疗,两组病变直径大小分别为0.6~3.8cm和0.4~2.7cm,一次切除率分别为100%和88.9%,出血率分别为33.3%和17.8%,便血率72.2%和66.7%,腹痛率分别为44.4%和35.6%,两组均未见穿孔现象。术后经护理,随访1w~4年,ESD组局部复发率和残留病变均为0,EMR组5例结肠息肉病例复发后经手术后好转。两组腹痛及出血并发症的患者经药物治疗自行好转。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护理以及针对并发症的术后护理对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和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喘息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毛理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自我院使用硫普罗宁的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的回顾性统计、分析,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导致了皮肤、心血管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视觉系统、胃肠系统及全身性损害。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各不相同,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用药后30min内。结论在临床用药时,医生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权衡药物的利弊,合理用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0例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例肺癌患者,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0例肺癌患者,并未出现明显关节肌肉疼痛、过敏反应、严重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药物外渗等现象,但是均有一定程度的脱发情况,化疗治疗能够顺利完成。结论对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肺癌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减轻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杨映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实施人工流产术94例分析

    目的:观察和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妇产科行无痛人流手术麻醉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妇产科收治的主动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患者188例,采用随机原则进行分组,每组94例患者。对照组早孕妇女在行手术前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进行麻醉,治疗组患者首先给予芬太尼注射液静注,之后给予丙泊酚注射液静注。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94例患者麻醉剂镇痛效果100%,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进过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在人工流产麻醉过程中应用,麻醉及镇痛效果明显,并且手术苏醒时间短、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陈治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