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理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杨黎明

关键词:理气活血方药,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理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之上,再加上理气活血方药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以治疗5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药物停减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2.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且观察组患者的停减药物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药物停减情况,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理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施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白蛋白(UA)、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肌酐、总胆固醇(TC)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4.12豫)明显高于对照组(61.76豫),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可显著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彭曼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28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病毒、补液、调节肠道微生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经皮给药及口服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豫,对照组84.4豫,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缩短病程,疗效显著,无痛苦,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敏;张晓伟;杜泽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合理用药水平分析药事管理效益

    药事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其煮药事通过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确保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和用药指导。当前,在大部分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之处,对药事管理效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对药事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从合理用药的角度对药事管理效益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作者:王健;胡金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58例人性化护理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于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3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8例和对照组125例。两组手术前后均给予常规药物和生命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1)。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中西结合护理方法

    目的: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中西结合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126例。患者年龄在60~78岁,平均67岁。采取随机抽样分类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6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另外6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一定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实验组和常规组,组间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中西结合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OPD肌肉代谢与功能障碍相关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类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在其临床症状中,COPD的肺外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骨骼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COPD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近年来也有许多学者对于COPD功能衰退机理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本文就COPD肌肉纤维类型,肌蛋白及酶的代谢,线粒体的相关变化进行综述。

    作者:余鑫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NE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多见,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临床以腹胀、腹泻、黏液血便和胆汁样呕吐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肠道病变范围可局限或广泛,回肠累及多,黏膜呈凝固性坏死,粘膜下层弥漫性出血或坏死,严重者肠壁全层坏死甚至穿孔[2]。临床表现、腹部X线片是NEC诊断常用的方法,其特异度高,但灵敏度较低,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的诊断指标,对提高NEC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是近年来应用于NEC诊断的新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本研究通过检测NEC患儿血清中的I-FABP,观察其在不同严重程度的NEC中的变化,探讨其在NE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娟;王跃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有肌张力增加、震颤、肝硬化等临床表现,角膜可见K-F环。精神症状有情绪障碍,进行性智能减退和人格改变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有铜代谢障碍的证据。结论对于青壮年起病,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锥体外系症状,如肌张力增高、上肢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应考虑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的可能,加强神经系统检查、肝功能检查和必要的铜代谢检查是避免本病误诊的关键。

    作者:胡惜岚;熊海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32例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护理体会

    腹股沟斜疝为常见的一种临床外科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大约为15:1。本病好发于大腿与腹壁交界处的三角区内,腹壁下动脉主要通过该三角区,临床上可根据疝环与动脉之间的关系将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但斜疝多见于直疝[1]。目前临床上多在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疝,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小等优点,在手术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临床护理,可很大的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有很大帮助。本文探讨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兰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64例外伤性骨折患者在护理中重视了心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的病例,分析重视心理干预所起到的作用。结果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积极加行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及术后的疼痛程度,利于患者骨折的恢复。结论外伤性骨折患者在护理中重视心理干预有利于骨折的治疗及康复。

    作者:张先莉;武瑞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化疗联合治疗胃癌疗效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疗效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91例胃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的方法,将本组试验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45例患者接受常规的化疗治疗,观察组的46例患者在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67.39%)优于对照组(35.5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582,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9.6428,P<0.05)。结论在胃癌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复方苦参注射液、化疗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鲁欣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例隔物灸烫伤致瘢痕形成的教训

    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认真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规范中医技术操作,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科患者疼痛方面的护理

    目的:研究骨科患者疼痛的状态及治疗,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能够在较舒适环境下早日康复。方法对某院2012年收治的100例骨科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总结骨科护理的有效护理途径及经验。结果通过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等,可有效减轻骨科患者的疾病痛苦,提升了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确保了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骨科患者疼痛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很有帮助。

    作者:万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症胸外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胸外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02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腹内脏损伤、慢性肺疾病、吸烟、肺挫伤、呕吐误吸等。结果导致重症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因素有:年龄>50岁,肺挫伤、慢性肺疾病、吸烟、有腹内伤等。对患者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SS值>20分,GCSP<8分时是重症胸外伤患者导致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一个高危因素。结论分析出引发重症胸外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应该在临床中得到广大医生护士的重视。

    作者:张国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胃肠乳甲外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8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行开腹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效果、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指标上,优于对照组(<0.01),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谭永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无痛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93例手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护理组156例和对照组13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痛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护理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无痛护理用于手术室患者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生命特征的异常波动,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素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静脉肾盂造影与CT尿路造影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肾盂造影(IVP)与CT尿路造影(CTU)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6例临床确诊膀胱癌患者的IVU及CTU资料,统计分析IVP与CTU对膀胱癌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价值。结果 IVP和CTU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5.2豫(30/46)、97.8豫(4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 IVP可显示膀胱癌并行的上尿路肿瘤和输尿管积水,CTU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显示病变周围组织情况以及有无转移等。结论 CTU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IVP检查。

    作者:董晓蕾;周鹏;冯斌;何长久;李海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DPP-IV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二肽基肽酶-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改善糖代谢、减少β细胞凋亡和促进β细胞增殖作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中,具有降低HbA1c、FPG(空腹血糖)、PPG(餐后血糖)水平、体重及减少低血糖和副反应发生的作用。DPP-4抑制剂逐渐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选择。本文着重阐述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智;张瑞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在习惯性流产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由妇产科收治的84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烯丙雌醇联合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保胎率、临床症状积分、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了不同用药方案的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高于对照组的52.4%;保胎成功率观察组78.6%,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2.4%,两者结果在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曾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64例四肢长管状骨多段骨折临床治疗总结

    目的:对四肢长管状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164例四肢长管状骨多段骨折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在316处骨折中,使用膨胀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行有限接触钢板内固定术,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关节置换术等。实施单独手术治疗,或实施联合手术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0.5~1.5年的随访中,愈合298处,骨折不愈合12处,畸形愈合6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0.7±0.3)年。结论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减少发生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周景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