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华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2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20.9241,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尿蛋白及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向家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放射科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0.05)。结论放射科患者相对比较特殊,患者疾病类型较多,临床上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肖静琦;姜文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36种风险分析方法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的论文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吴茵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白癜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分析比较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白癜风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33例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肝肾功能等,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增强检查,对图像进行有效的评价。结果33例患者中采用CT检查均取得理想效果,患者中21例动脉闭塞21例,10例动脉狭窄,2例动脉瘸,1例诊断过程中没有发生异常情况。3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诊断和CTA诊断结果相同。结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英;韩庆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精神障碍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对34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34例患者经积极治疗,精神症状多数在5 d之内消失,未发现复发病例。其中1例死亡,死因为肾衰竭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影响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精神障碍的因素很多,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疗效,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寅慧;左飞;罗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静脉肾盂造影(IVP)与CT尿路造影(CTU)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6例临床确诊膀胱癌患者的IVU及CTU资料,统计分析IVP与CTU对膀胱癌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价值。结果 IVP和CTU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5.2豫(30/46)、97.8豫(4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 IVP可显示膀胱癌并行的上尿路肿瘤和输尿管积水,CTU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显示病变周围组织情况以及有无转移等。结论 CTU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IVP检查。
作者:董晓蕾;周鹏;冯斌;何长久;李海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管饲喂养的早产儿早期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及刺激肛门等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4月对我院新生儿科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及刺激肛门。将两组患儿的胃内残余量、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早产儿胃内残余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及刺激肛门能激发排便反射、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有效的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缩短住院时间,且经济、安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顾娟;刘艳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3个月,因流涕3d,双下肢无力伴口角歪斜1d入院。入院前3d因受凉后出现流涕,偶有咳嗽。入院前1d出现双下肢乏力,不能站立及行走,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歪斜。无呕吐,无抽搐,无呼吸费力,无大小便潴留,入院治疗。患儿系足月顺产儿,出生体重3.4 kg,生长发育史正常,3个月抬头,7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1岁会走。按时接种疫苗,父母健康,家庭中无遗传性疾病。
作者:张欣;陈四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复方岩杖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l80荷瘤小鼠模型,以环磷酰胺(CTX)作阳性对照,观察复方岩杖胶囊对荷瘤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抑瘤率、脾脏及胸腺指数的变化。结果复方岩杖胶囊对S180荷瘤小鼠经CTX化疗所致血液中白细胞降低有拮抗作用(P<0.05),对小鼠肉瘤S180无直接抑制作用,对化疗所引起脾脏及胸腺指数下降未见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复方岩杖胶囊能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减轻肿瘤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作用。
作者:黄鹏;黄其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研究生化分析仪与POCT血糖仪对血糖检测结果。方法取2份低浓度(2.2mmol/L)和中浓度(7.00mmol/L)氟化钠抗凝的全血标本,分别使用3台POCT血糖仪对同一标本各测试20次,检测其精密度,取卫生部中心POCT室间质评价标本,在3台POCT血糖仪上分别测定其血糖,比较POCT血糖仪测定结果与相同组靶值的偏差,检测其准确度,并对比生化分析仪与POCT血糖仪对血糖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测定,3台仪器测定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通过POCT血糖仪检测,准确度较高,精密度检测,低浓度时变异系数为6.1~6.7%,中浓度时变异系数为2.0~2.3%,POCT血糖仪测定血清的结果低于生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两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生化分析仪与POCT血糖仪对血糖检测结果相差不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晶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相关药学分析。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总有效率为97.5%,对照总有效率为8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0.05);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及心肌梗死的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科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90例患儿的真实治疗资料回顾分析。结果实施综合性护理3~12个月以后,21例年龄小于6个月的患者,13例效果显著,6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超过90.5%。在30例6个月~1岁的患者中,有1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86.7%。39例大于1岁的患者中,24例效果明显,10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7.2%[1,2]。结论小儿脑瘫的治疗,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早普查、早诊断,趁并发症少、病情轻的阶段早治疗,加强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丁梦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84例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结果8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术毕转为窦性心律73例;随访3~12个月,共77例转为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91.6%。结论术后密切监测循环系统功能,保护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做好抗心律失常、抗凝药物的护理观察,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回顾性分析了46例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归纳了健康教育和护理措施后得出结论:对高血压性鼻出血填塞期患者积极地实施心理、饮食及舒适护理,能有效降低血压,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对鼻腔填塞的耐受能力,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作者:丁平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岁数为36周岁,孕4产3。于1974年3月30日因停经70d(末次月经1974年1月21日)要求人工流产。门诊检查诊断早孕,行吸刮术。术中探宫腔深12cm,吸出胎盘组织约30g,并见外形清楚的胎儿。术后休息2h,无不适而离院。同年4月9日下午16时突觉下腹疼痛,随即转为全腹疼痛,在卫生院诊断肠梗阻转来外科急诊。发病后无恶心呕吐及肛门坠胀。妇科会诊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呈休克病容,神清,血压90/60mmHg,脉搏120次/min,唇干,腹软,压痛及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双合诊: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前位略大,右侧附件增厚、压痛,左侧空软。腹腔穿刺抽出不凝结血液。诊断为腹内出血,宫外孕高度可疑。于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即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积血约1200ml,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破口处见一完整胎儿长6cm,遂即切除右侧输卵管,左侧行输卵管结扎。术中输血800ml。住院11d,痊愈出院。
作者:王晓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11月收治的49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我院2014年1月~6月以来收治的49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实施全程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根据笔者多年在儿科诊室的护理经验,本文针对小儿肺炎发生的原因、治疗期间的护理、及护理时的一般注意事项作了比较详细的讲解,对小儿肺炎患者应该进行有效的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潘羊伶;王晓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施以来,我国的GMP管理水平随着GMP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在不断提高与进步。但是,我国的GMP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药品生产现场GMP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本文主要对于药品生产现场的GMP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作者:郭江波;康健;李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吸入疗法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行吸入疗法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30豫)明显优于对照组(81.08豫),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接受吸入法治疗的同时予以临床护理干预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罗燕;曾传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