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精神障碍原因及护理干预

徐寅慧;左飞;罗惠琴

关键词: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精神障碍,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精神障碍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对34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34例患者经积极治疗,精神症状多数在5 d之内消失,未发现复发病例。其中1例死亡,死因为肾衰竭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影响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精神障碍的因素很多,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疗效,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咸安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咸安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此轮机构改革后人力资源现状,为优化及合理配置本系统监管队伍提供调研资料。方法使用Excel软件统计本行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机构改革人员划转后岗位配置、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执业资格、人员编制及聘任认证检查员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得出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男女性别比为1:0.36;平均年龄为40.4岁,年龄段为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全区系统工作人员拥有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比率分别为9%、40%、51%,学历层次较低;专业分布则呈现出多元化而专业性不强,涉及到主要专业如药学、医学、食品、法律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拥有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较多且有2名执业药师(含中西药)。结论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是人员学历、专业配置较低,亟待解决派出机构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执法人员数量及执法工作人员身份等突出问题。

    作者:赵梦遐;贺盛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LE)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本院收治的42例LE患者临床资料。用自行设计的健康、心理调查问卷表和面对面交流-沟通相结合,了解LE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正确分析判断,提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42例患者得到护理干预后,心理压力减轻,情绪得到缓解,医从性增加,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心理护理对本病患者的治疗、病情的转归和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家梅;孙月娥;李腊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60例中药活血滋肾法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滋肾法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患者以活血滋肾法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辅以经期的护理。结果采用上述方法3个月后月经量明显改善。结论中药活血滋肾法并辅以护理能有效改善人流术后月经过少。

    作者:秦安敏;易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

    目的: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合理解决并给予合理建议。方法采用我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的80例心血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于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给予对策和建议。结论心血管内科等护理工作水平决定了患者的后期康复进程,此外更加需要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相互沟通,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

    作者:唐晓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以及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治疗分析和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的并发症和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32例,把3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并发症的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在采用术后并发症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护理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复发率,并把其作为评价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效果的依据。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实施干预护理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雍小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32例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护理体会

    腹股沟斜疝为常见的一种临床外科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大约为15:1。本病好发于大腿与腹壁交界处的三角区内,腹壁下动脉主要通过该三角区,临床上可根据疝环与动脉之间的关系将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但斜疝多见于直疝[1]。目前临床上多在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疝,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小等优点,在手术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临床护理,可很大的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有很大帮助。本文探讨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兰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OPD肌肉代谢与功能障碍相关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类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在其临床症状中,COPD的肺外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骨骼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COPD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近年来也有许多学者对于COPD功能衰退机理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本文就COPD肌肉纤维类型,肌蛋白及酶的代谢,线粒体的相关变化进行综述。

    作者:余鑫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治疗55例宫颈炎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究超声治疗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11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超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症状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患者宫颈炎恢复过程中阴道排液、结痂渗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超声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龙金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尿毒清联合爱西特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尿毒清联合爱西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单纯给予对照组患者尿毒清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爱西特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UN、Scr水平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毒清联合爱西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在习惯性流产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由妇产科收治的84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烯丙雌醇联合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保胎率、临床症状积分、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了不同用药方案的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高于对照组的52.4%;保胎成功率观察组78.6%,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2.4%,两者结果在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曾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患者均予以临床择期手术治疗,并于术前行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诊断检查,患者术后均予以病理学检查,分析并比较患者的临床X线诊断与病理检查报告相关性情况。结果78例胃癌患者经临床X线检查临床早期检出率为85.90%(67/78),误诊率为6.41%(5/78),漏诊率为7.69%(6/78);经临床X线检出的67例患者,其中溃疡型46例,蕈伞型13例,肿块型8例;患者经临床X线检查后显示,其病发部位多集中于胃底贲门、胃窦、胃体及胃大弯部位。结论 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可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率,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可通过病理学相关结果予以早期病情判断。

    作者:王强;姚秋菊;鲁芳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抢救。方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0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进行药物和临时或永久起搏器的安置,探讨心电监护、用药护理、电极脱落的预防、消化道及呼吸道护理、感染的预防和心理护理等。结果20例AMI合并AVB患者入院后有8例患者给予了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短时间治疗,4转为I 度I型,2例转为I度AVB,2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12例患者中9例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3例药物治疗无效,均行急诊手术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8例患者7d内回复至窦性心律,遂撤除起搏器,4例在10d内尚未恢复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及手术护理能够提高抢救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韩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分析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患有老年高血压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的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两组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获得显著效果,11例患者获得有效效果,总有效率为70.0豫;而实验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获得显著效果,12例患者获得有效效果,总有效率为90.0豫。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顾晓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残余液量、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5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残余液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的引流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CSDH,具有安全、简单快捷、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孟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治疗-高风险患者的容量指导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是临床麻醉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目标导向性治疗是现今围手术期容量治疗的新方法。恰当的目标性导向性治疗避免了患者的容量不足和容量过负荷,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相对于一般患者,高风险患者从中获得的益处可能更大。生理优化方案促进个体化的容量治疗,代表了在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的的一种可能的简单方法。

    作者:何君君;金孝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与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做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姚明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神经梅毒的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由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因侵犯的部位而不同,如侵犯视神经则可引起视力下降或失明、语音神经则引起语言障碍、甚至还会出现痴呆。由于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而且目前缺乏统一的诊断金标准,因此在临床上极易漏诊。本文对关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的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希望能增加对于神经梅毒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边艳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自我院使用硫普罗宁的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的回顾性统计、分析,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导致了皮肤、心血管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视觉系统、胃肠系统及全身性损害。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各不相同,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用药后30min内。结论在临床用药时,医生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权衡药物的利弊,合理用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体会

    精神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疾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目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全世界重大的公共问题和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而由于精神疾病引起的经济负担也跃居前列[1]。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相比具有疾病发病时间长,长期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高等特点。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多的以社区、家庭为主,不仅能减轻患者症状,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章会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氯沙坦钾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体检正常的2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钾50mg,1次/d,2w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则增加至100mg,1次/d。再经1w后未达标,给予氢氯噻嗪片12.5mg,1次/d,共8w。治疗前和治疗8w后测定内皮素-1(ET-1)水平、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MALB)。对照组仅测定1次。测量血压2次/d。观察治疗前、后血压、ET-1、NO和24hU-MALB变化,同时观察有无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血压、ET-1、NO和24hU-MALB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沙坦钾降压作用安全、有效,能纠正ET-1和NO平衡紊乱,减少24h尿微量白蛋白,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内皮功能。

    作者:王忠林;章可谓;陈晓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