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冉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倒。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路感染的发生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导尿管留置期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0.0豫,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3豫。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4.61±0.6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0.41)分。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张婷;骆英;陈云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成人斯蒂尔病即平常说的变异性亚败血症,此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体温多高于39℃,关节炎、咽痛、肌痛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腹痛、胸痛、肝肿大、胸膜炎、心包炎肺炎等但并非发病时所有症状全部表现可能在病程中需数月以至数年才能表现更充分,也可能始终未全部表现,我科于6月份收治1例成人斯蒂尔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向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总结了自2008年5月~2013年12月,行术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86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经验。包括充分评估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患者病情制定详细完整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并总结评价护理效果。认为对行术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2012年11月开始我院将FTS护理理念应用于实施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加快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其早日康复,也增加医院床位使用率,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作者:项春晖;蒋素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行常规扫查法检查,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特点及血流灌注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脏肿瘤32例,手术病理证实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肿瘤能做出准确的诊断,是该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妇科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VAS、SAS、SDS评分、睡眠时间,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VAS、SAS、SDS评分、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干预后VAS、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尽量使使处于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以提高术后的疗效。
作者:白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在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患者病因,确定患者病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果发病4h行急诊PCI术,术中见左前降支近中段次全闭塞,TIMI血流Ⅰ级;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Ⅲ级;右冠近段偏心性狭窄约80%,中远段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Ⅲ级。遂决定在前降支近中段病变处行PCI术,患者取得手术成功,且术后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较高,且患者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加强患者诊断并给予手术等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晓;丁志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LE)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本院收治的42例LE患者临床资料。用自行设计的健康、心理调查问卷表和面对面交流-沟通相结合,了解LE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正确分析判断,提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42例患者得到护理干预后,心理压力减轻,情绪得到缓解,医从性增加,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心理护理对本病患者的治疗、病情的转归和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家梅;孙月娥;李腊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癌因性疲乏是与癌症和癌症治疗有关的一个高发生率结果事件,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它与一般疲乏不同,癌因性疲乏起病快,持续时间长,程度重,无法通过休息得以缓解,涉及到认知、生理、情绪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日常生活。随着对这一症状所造成后果的日益重视,人们不断在探索缓解癌因性疲乏的有效途径,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文从中西医不同角度来综述癌因性疲乏目前的研究现状。
作者:甘露;陈杰;于鹏;章锋;侯恩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住院患者糖代谢的异常情况,为排除相关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糖代谢的情况进行测定并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心内科住院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情况均显著高于无糖代谢异常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糖代谢几率较高,但是临床确诊率相对较低,因此应重视心血管内科患者自身糖代谢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胡慧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行为习惯、膳食结构等行为生活方式。方法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以问卷的形式开展调查。结果吸烟19例,占17.24%;有体育锻炼89例,占74.14%;调查对象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为6.34h,晚睡26例,占22.41%,晚睡人群中,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与膳食宝塔建议摄入量比较谷类,蔬菜类,水果类,豆类及其豆制品,奶类及其奶制品,油脂摄入不足,肉类,蛋类摄入过量。结论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行为习惯,膳食结构等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应加强其对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的指导和干预。
作者:黄映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33例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肝肾功能等,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增强检查,对图像进行有效的评价。结果33例患者中采用CT检查均取得理想效果,患者中21例动脉闭塞21例,10例动脉狭窄,2例动脉瘸,1例诊断过程中没有发生异常情况。3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诊断和CTA诊断结果相同。结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英;韩庆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残余液量、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5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残余液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的引流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CSDH,具有安全、简单快捷、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孟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属支持及治疗依从性的程度,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收集85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收集500例体检证实为健康的老年人,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并观察家属支持的程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八个角度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支持的程度下降,观察组对治疗的依从率为83.57%。结论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家属支持的程度下降,治疗依从性较差,临床中应开展干预,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包聪妹;毛伟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四肢长管状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164例四肢长管状骨多段骨折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在316处骨折中,使用膨胀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行有限接触钢板内固定术,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关节置换术等。实施单独手术治疗,或实施联合手术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0.5~1.5年的随访中,愈合298处,骨折不愈合12处,畸形愈合6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0.7±0.3)年。结论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减少发生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周景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79例患者中1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在转运途中抢救无效死亡,78例均得到及时救护,安全转移到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其中有2例转入ICU后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6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及时、规范、高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是挽救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韩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84例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结果8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术毕转为窦性心律73例;随访3~12个月,共77例转为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91.6%。结论术后密切监测循环系统功能,保护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做好抗心律失常、抗凝药物的护理观察,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针对ESD与EMR术后存在的并发症实施策略,探讨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63例患者于术前给予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及术前护理,并做好术中护理;术后给予一般护理及针对并发症的术后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结果18例患者和45例患者分别顺利完成ESD和EMR治疗,两组病变直径大小分别为0.6~3.8cm和0.4~2.7cm,一次切除率分别为100%和88.9%,出血率分别为33.3%和17.8%,便血率72.2%和66.7%,腹痛率分别为44.4%和35.6%,两组均未见穿孔现象。术后经护理,随访1w~4年,ESD组局部复发率和残留病变均为0,EMR组5例结肠息肉病例复发后经手术后好转。两组腹痛及出血并发症的患者经药物治疗自行好转。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护理以及针对并发症的术后护理对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和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岁数为36周岁,孕4产3。于1974年3月30日因停经70d(末次月经1974年1月21日)要求人工流产。门诊检查诊断早孕,行吸刮术。术中探宫腔深12cm,吸出胎盘组织约30g,并见外形清楚的胎儿。术后休息2h,无不适而离院。同年4月9日下午16时突觉下腹疼痛,随即转为全腹疼痛,在卫生院诊断肠梗阻转来外科急诊。发病后无恶心呕吐及肛门坠胀。妇科会诊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呈休克病容,神清,血压90/60mmHg,脉搏120次/min,唇干,腹软,压痛及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双合诊: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前位略大,右侧附件增厚、压痛,左侧空软。腹腔穿刺抽出不凝结血液。诊断为腹内出血,宫外孕高度可疑。于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即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积血约1200ml,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破口处见一完整胎儿长6cm,遂即切除右侧输卵管,左侧行输卵管结扎。术中输血800ml。住院11d,痊愈出院。
作者:王晓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相关因素,得到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医院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重症感染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未发生感染者30例进行对照,对两组患者梗阻情况、输尿管镜操作时间、术前感染情况、结石情况、术中灌注压、术后引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以上这些因素均对感染发生率有一定成程度的影响。结论手术方法、结石情况、术后引流等可引起输尿管弹道碎石术有并发重症感染,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低压灌注,术后家访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作者:朱田开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