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及其对降低纠纷和投诉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门诊输液室输液的患儿6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并对两组患者的配合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情况和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输液配合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方面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05);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90.9%和69.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优质护理能降低小儿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值得推广。
作者:吴敏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二肽基肽酶-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改善糖代谢、减少β细胞凋亡和促进β细胞增殖作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中,具有降低HbA1c、FPG(空腹血糖)、PPG(餐后血糖)水平、体重及减少低血糖和副反应发生的作用。DPP-4抑制剂逐渐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选择。本文着重阐述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智;张瑞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实施精细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精细化的护理。结果20例患者康复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精细化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认真指导康复训练,可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墨祥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在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患者病因,确定患者病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果发病4h行急诊PCI术,术中见左前降支近中段次全闭塞,TIMI血流Ⅰ级;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Ⅲ级;右冠近段偏心性狭窄约80%,中远段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Ⅲ级。遂决定在前降支近中段病变处行PCI术,患者取得手术成功,且术后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较高,且患者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加强患者诊断并给予手术等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晓;丁志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研究组予以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分析两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后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24h尿蛋白定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安全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冯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把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医疗、预防、保健综合服务型知识结构的医学人才,是目前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项目为重视和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意识和能力,特进行临床医学生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立体式实践教学的探究,对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情况进行了2年500名医学生的调查统计,并在重症医学病房进行了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理论学习与实践,监测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结果明显降低实效显著。
作者:佟青;张一兵;张素文;石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住院患者糖代谢的异常情况,为排除相关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糖代谢的情况进行测定并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心内科住院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情况均显著高于无糖代谢异常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糖代谢几率较高,但是临床确诊率相对较低,因此应重视心血管内科患者自身糖代谢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胡慧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36种风险分析方法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的论文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吴茵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付素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消渴丸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消渴丸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与消渴丸。结果两组治疗后FPG、1h PG、2h PG、3h PG、HbA1C、qTC、TG比治疗前降低(均<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2.58±0.34)d、低血糖发生率10%(5/50),对照组分别为(5.52±1.25)d、6%(3/50),<0.01。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率90%(45/50),对照组明显改善率50%(25/50),<0.01。结论消渴丸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T2DM可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较好改善患者症状,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作者:朱丽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管饲喂养的早产儿早期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及刺激肛门等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4月对我院新生儿科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及刺激肛门。将两组患儿的胃内残余量、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早产儿胃内残余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及刺激肛门能激发排便反射、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有效的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缩短住院时间,且经济、安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顾娟;刘艳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空腹采静脉血4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0.05),比较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对照组检测前后CRP数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血清CRP变化情况能够较灵敏地反应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准确评价其预后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继强;耿元晖;张豪;王喜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门诊及住院部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总并发症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临床上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美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蒽环类药物是一种抗瘤谱广且高效的抗肿瘤药,对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肺癌、卵巢癌、软组织肿瘤、肝癌均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去甲氧柔红霉素和米托蒽醌等,属周期非特异性药,其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随着G-CSF等药物的出现和治疗手段的进步,使得蒽环类药物的单次使用剂量和化疗周期数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其急性剂量限制性毒性-骨髓抑制可得到有效的防治,而其慢性剂量累积限制性毒性-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和长期使用,使得复发或转移的肿瘤患者不得不使用其它药物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是目前临床应用为广泛的蒽环类药物,近年来在提高表阿霉素临床疗效与降低其心脏毒性反应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作者:雷巧;陶静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复方岩杖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l80荷瘤小鼠模型,以环磷酰胺(CTX)作阳性对照,观察复方岩杖胶囊对荷瘤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抑瘤率、脾脏及胸腺指数的变化。结果复方岩杖胶囊对S180荷瘤小鼠经CTX化疗所致血液中白细胞降低有拮抗作用(P<0.05),对小鼠肉瘤S180无直接抑制作用,对化疗所引起脾脏及胸腺指数下降未见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复方岩杖胶囊能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减轻肿瘤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作用。
作者:黄鹏;黄其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均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81.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两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采用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动脉血气,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贺石良;许峰;谢清清;肖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中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8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4例患者予常规护理,研究组5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护理,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复位良好49(90.74%)例比对照组39(72.22%)例多,依从性94.44%比对照组74.07%高,并发症发生率5.56%比对照组25.93%低,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具有积极应用价值疗效显著,且依从性高并发症少。
作者:夏红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年应用MIS-TLIF治疗的5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术前1 d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腰痛评分,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62.6±28.2)min,平均切口大小为(4.6±0.6)cm,平均术中失血量(115.4±24.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5±2.1)d,共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硬膜囊破裂2例(4.0%),神经损伤1例(2.0%),切口浅部感染1例(2.0%),椎间融合器下沉2例(4.0%),术前1 d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5.4±1.2)和(2.8±0.8);术前1d及术后3个月ODI评分分别为(54.4±6.2)和(24.3±5.4)。结论 MIS-TLIF技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章友财;张仁良;肖远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超声助显剂胃充盈检查在进展期胃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胃超声助显剂胃充盈检查法对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予以检查,与胃镜检查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胃癌诊断符合46例(92%),病变位置诊断符合49例(98%),手术病理浸润深度分期符合为38例(76%),淋巴结转移检出符合26例(52%),癌灶浸润肝脏检查25例(50%)。结论胃超声助显剂胃充盈检查应用于进展期胃癌临床诊断,病灶检查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姬传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探究超声治疗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11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超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症状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患者宫颈炎恢复过程中阴道排液、结痂渗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超声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龙金芝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