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寿
放化疗后可出现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内脏毒性、神经毒性、皮肤损害等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反应常见.消化道反应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少患者因此不愿接受而中断或放弃治疗,常用 5HT3受体阻滞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以及胃肠道粘膜保护剂等来防治,这些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良反应明显、且价格昂贵.
作者:陶双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 例 1:崔某,男, 67岁. 2003年 8月 9日晨,出现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神志清楚,面色无华,无恶心呕吐,伸舌右偏,左上肢肌力 1~2级,左下肢肌力 0~1级,舌淡苔白,脉沉细.血压 130/90 mmHg,红细胞压积 49.54%, CT提示右侧脑梗死.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作者:左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据我国调查资料显示,癌痛发生率占癌症患者的 51%~61 6%,每天约有 100万患者在忍受癌痛折磨.上世纪 80年代中期, WHO开始制定三阶梯止痛基本原则,即按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和注意具体细节 [1].通过实践证明,三阶梯止痛疗法可以使 80%~85%的癌痛患者完全无痛 [2].然而由于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甚至我们的部分医护人员对癌痛的规范治疗认识不够深入,思想上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我们对癌痛的关注和治疗还远远达不到癌痛患者的需要.在多年的基层临床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点,现就其错误的原因简单分析如下,以提醒同道们注意.
作者:于恒旺;吴绍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眩晕是病人自觉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的临床常见病症.
作者:聂勋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 例 1:患者女, 35岁,反复发作性腰痛及双下肢疼痛 2年并进行性加重 2月,加重期出现下肢畏寒麻木等.入院前 CT扫描检查提示 L4~5椎间盘突出.住院后临床检查发现:双下肢皮肤感觉正常,右下肢直腿抬高 300(+),左 600(+);拇背伸试验右(+),左(-).诊断为椎间盘突出行手术治疗,术中切除突出的 L4~5椎间盘,术后第三天腰及双下肢疼痛复发并加重,术后 10天作腰椎穿刺脑脊液动力学试验和蛋白含量测定、碘水脊髓腔造影检查,发现 T11~12段硬膜下造影剂梗阻,考虑椎管内肿瘤行椎管探查,术中证实为髓内肿瘤并切除,病理学检查证实诊断:神经纤维瘤.术后恢复好.
作者:郑汉江;汤龙飞;雷光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4年6月25日,某部驻地附近一家公司发生了一起 53例食物中毒事件,经医院抢救治疗全部康复.经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确认为一起因误食桐油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孙雷臣;马恒太;田卫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采用中西医结合改进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68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治疗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符合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1].
作者:李万有;白献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病例介绍:患者男, 72岁,因腹部胀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 2天入院.检查:痛苦面容、神清合作,心肺(-)、腹部膨隆、可见胃肠形,压痛,可闻气过水声.既往有腹腔手术病史,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予以暂禁食,胃肠减压,皮下注射阿托品 1 mg后,病员腹痛症状缓解.
作者:何明寿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冠心病心绞痛是目前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 ,也是严重危害人类键康的疾病之一 ,我院使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30例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如何从事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出以下见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包括孕期、产前、产时和产后 4个阶段. 1 孕期健康教育
作者:赵淑琼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笔者遇到3例 X线酷似恶性肿瘤,而手术证实为骨结核病人.另1例 X线酷似骨结核,而实则为转移癌病人.现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髂骨结核误诊骨肿瘤2例
作者:李永信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例 1:杜某,男, 1岁半, 2000年 7月 3日初诊,患儿因烦躁不安、消瘦、盗汗、食欲不振、口干、时有低热咳嗽,曾在几家医院儿科医师诊断为小儿佝偻病,曾注射维丁胶性钙、维生素 B12、口服维生素 D浓缩剂、各种钙类等,治疗 2个月余,效果欠佳,故请中医诊治.诊见面恍神差、烦躁不安、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灼津虚劳所致.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味:方药青蒿 6 g、鳖甲 6 g打碎另包先煎半小时,生地 6 g、知母 5 g、丹皮 5 g、鸡内金 6 g、淮山 6 g、太子参 6 g、神曲 5 g、浙贝 5 g、生石膏 10 g先煎半小时,加甘草 3 g, 5剂每日 1剂,服完 5剂后,诸症明显减轻,复诊时去生石膏,经服半个月后诸症消失,食欲正常,体重增加.
作者:唐金来;钟天芳;黄作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建立科学有序的药事管理体系,开发药房的药学服务功能,是改善和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和迫切需要. 1 药学服务的概念、作用和地位
作者:艾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1年以来用自拟排石汤为主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人均经 B超和腹部 X线平片确诊,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 50例,男 26例、女 24例.年龄 15~20岁 6例, 21~30岁 12例, 31~40岁 16例, 41~50岁 9例, 50岁以上 7例.对照组 22例,男 12例、女 10例, 14~20岁 3例, 21~30岁 5例, 31~40岁 7例, 41~50岁 5例, 50岁以上 2例.两组病人中,肾结石 18例(双肾结石 9例),输尿管结石 16例,肾合并输尿管结石 34例,膀胱结石 4例.结石大小 0.2cm× 0.3 cm~1.0 cm×1.1 cm,并肾盂积水 16例,输尿管积水 13例.
作者:范榕森;龙天贵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 1 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近时有的医生为求速效,剂量常有加大,目前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其实,只有在一定范围内,药物浓度增加,作用可与之俱增.但既达到大作用浓度后,若再增加浓度,则不能再增加治疗作用,甚或出现相反的结果.而且疗程过长也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尤其是使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时.
作者:黄凤婷;曾翠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例 1:男,71岁,农民.因反复咳嗽、咳痰 20年,再发 1月,加重伴上腹痛 1周入院.体检: T39.6℃, P 140次 /分, R 40次 /分, Bp 160/90 mmHg,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桶状胸,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界向左扩大.
作者:杨永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应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本身致病性有限,机体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造成的免疫损害是造成肝脏病变的原因.但是在疾病的自然发展及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的过程均可发现病毒水平和人体免疫力有相关性.康复时,先出现病毒下降,再出现临床病情缓解;病情复发时,则出现病毒水平上升,然后出现病情加重.说明病毒作用为免疫应答的靶抗原,在决定病情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 CHB的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温帆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将盈亏分析法引入医院决策中 ,有助于加强医院经营管理 [1],随着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工作的深入和细化 ,将盈亏分析法分别运用于门诊和住院经营管理分析中 ,能使分析管理工作更直观形象 ,更能调动管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避免了将门诊人次、住院床日折合为综合工作量时无统一标准的弊端.
作者:闵传新;刘婉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根据中西医结合实践,探讨常见皮肤病寻常性痤疮的中西医结合路径.1 病机与病理的中西医结合 古代对痤疮的认识,外为风湿寒热之邪乘肌虚内侵,内因肺热胃热蕴积循经薰于头面,病机血热郁滞.现代中医以素体阳热偏盛立论,青春期营血渐热,过食肥甘辛辣,或受风热拂郁,肺胃蕴热薰蒸,致血热雍于头面胸背,气血郁滞而发病.西医学认为痤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疾病,虽有遗传、心理等因素影响,但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作者:杜晓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多种潜能,如应变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相容能力、创新能力、医患沟通及交际能力,因此,对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应该有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尤其是心理素质能力的训练.我们在临床带教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作者:王兴勇;张明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