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巴曲亭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渗液的效果研究

白向东

关键词:巴曲亭,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渗液
摘要:目的:观察巴曲亭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渗液中的运用,并对其效果做出相应评价。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共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回顾性分析。该42例患者在术后有50%人采取巴曲亭对渗液进行处理,另21例患者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分别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手术后液体引流量及颜色进行记录。结果对所得数据整理后发现,采用巴曲亭处理的患者术后渗液量明显比不采取措施的患者要少,并经检验可以看出,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本次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渗液情况可运用巴曲亭有效进行缓解。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现状浅议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临床检验的重要性在临床医学中越来越突出。临床检验是医疗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前提,为各种疾病的判断与诊治提供了依据。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能够为临床的试验人员提供参考,并且还可以识别、判断、监测、改正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是保证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真实性、代表性和科学性的前提条件。本文将着重阐述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相关概况,分析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现状,探析相关的改进措施与对策。

    作者:陈玉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住院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

    目的:了解住院抑郁症家属的心里健康状况,探讨心里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抑郁状态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抑郁症患者家属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其干预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心里干预后分值比干预前下降,干预后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减轻。结论采用恰当的心里干预措施,可以解决家属诸多的心里问题,明显改善家属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手术后ICU中发生睡眠障碍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术后ICU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280例重症或大手术患者其中出现睡眠障碍6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结论 ICU中术后患者睡眠障碍是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与患者心理、躯体创伤及ICU的环境、加强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做好晚间护理、妥置管道、减轻不适、增进舒适等是预防和护理术后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的关键。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做好晚间护理、妥置管道、减轻不适、增进舒适等是预防和护理术后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芳;綦翠丽;董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螺旋CT对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48例壶腹部周围癌的患者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壶腹部周围癌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52例,不一致者2例,分别占94.5%,3.7%),未明确诊断者1例,占1.8%。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9%、88.9%、85.7%、100%。结论64层螺旋CT对于诊断壶腹部癌是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作者:吴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孟鲁司特钠与酮替酚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孟鲁司特钠与酮替酚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酮替酚口服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0.0%,经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少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30例患有膝关节疾病的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在术前术后均予以一定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死亡及伤口感染病例,所有关节恢复良好。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术后予以一定的有效护理护理措施能够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兰;张亚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脂肪肝的自我干预

    当今社会脂肪肝的发生率呈迅速增加的趋势,在日常生活中要对脂肪肝进行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脂肪肝自我干预的方法。

    作者:孙菁;罗秀婷;石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四维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和锁骨下入路臂丛阻滞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四维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和锁骨下入路臂丛阻滞效果。方法将10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锁骨上入路组,对照组为锁骨下入路组,每组50例,均在四维超声引导下进行阻滞,记录比较两组阻滞操作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成功率及阻滞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相较,麻醉维持时间和麻醉成功率无差异(P>0.05),阻滞操作时间延长(P<0.05),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阻滞有效率升高(P<0.05)。结论四维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准确、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入路方法,尤其对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更为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顾志伟;胡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IV感染者管理措施分析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由于发病后社会歧视和自卑心理,自愿咨询和检查的患者相对较少。为了更有效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管理,本次研究通过翻阅大量参考资料,总结相关管理方法,查找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管理方法和模式。通过健康教育、随访跟踪、心理支持、人文关怀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提高艾滋病患者健康教育程度,增加其健康行为和信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减少随访脱失率,从而达到控制艾滋病的目的。

    作者:和文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钾离子通道相关疾病

    钾离子通道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功能复杂,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离子通道病的提出,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钾离子通道相关疾病做一简要综述,为临床新药的研究提供精确的分子靶点。

    作者:马艳芳;赵秀丽;杨春丽;拜承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评估

    目的:评价探索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1月~12月冠心病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和生理健康得分的情况。结果胰岛素抵抗指标院在干预前对照组是4.07±2.19,观察组是4.33±1.79;干预后对照组是3.17±1.04,观察组是4.77±3.43。收缩压指标院在干预前对照组是89.57±6.17,观察组是88.99±7.44;干预后对照组是77.66±4.51,观察组是80.03±7.43。空腹血糖指标院在干预前对照组是7.57±2.73,观察组是7.57±3.43;干预后对照组是6.17±1.04,观察组是8.07±0.78。总胆固醇指标院在干预前对照组是5.74±1.43,观察组是5.69±4.43;干预后对照组是5.26±1.02,观察组是5.67±0.45。对照组患者的医学指标低于观察组。SAS指标在干预前对照组是42.26±7.43,观察组是44.23±1.79;干预后对照组是24.57±1.4,观察组是44.87±3.43。SDS指标在干预前对照组是33.54±1.2,观察组是37.22±4.43;干预后对照组是25.46±0.93,观察组是35.03±0.45。对照组数据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缓解了其负面的心理状况,纠正了生理指标,改善了生活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

    作者:顾晓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康复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路径。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肢体及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安成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口腔医院医护人员诊疗中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目的:分析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从五个方面针对口腔医院存在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职业防护的具体措施。结果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严格洗手,推广四手操作,使用橡皮障进行隔离,限制每天患者就诊的号数,提高防护意识,管理部门思想上给予重视并定期进行知识培训,定期体检和预防接种,可有效地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口腔操作行为及要求,有效控制了职业暴露,确保了医疗安全。

    作者:刘奕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1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呼吸功能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的呼吸道管理、病情观察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降低手术并发症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玉华;吴新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处理

    根据我院实施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探讨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处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术后风险,提高患者成活率。

    作者:陈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麻醉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6月~12月,在我院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90例早孕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50例,均自愿选择使用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40例,均自愿选择咪达挫仑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总有效率以及镇静时间。结果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药物的麻醉下,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表明丙泊酚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咪达挫仑(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镇静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孕患者进行无痛人流术时,静脉注射丙泊酚进行麻醉,安全、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在临床上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金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牙齿残根保存修复与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牙齿残根保存修复与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牙齿残根保存修复的60例牙患作为A组,种植修复的60例牙患为B组,进过一段时间进行走访,对比A、B两组牙患牙齿保存修复与种植修复的效果和牙患满意程度。结果比较A、B两组牙患牙齿残根保存修复与种植修复的满意程度,统计学差异有统计意义<0.05,比较成功率,P>0.05,证明统计学无意义。结论牙齿残根经过保存修复与种植修复治疗后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进过治疗有助于改善牙患咀嚼功能,提高牙齿修复后的质量,同时手术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值得临床研究广泛使用。

    作者:于江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患者的护理

    目前,诊治冠心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经冠状动脉介入可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与后者相比,前者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外围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1]。我科自2013年1月~6月对35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诊治以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喉罩全麻手术不同通气模式的护理体会

    目的:比较喉罩全麻手术不同通气模式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66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自主通气组(SV组,n=33)和机械通气组(IPPV组,n=33)。麻醉诱导采用七氟醚诱导,SV组待下颌松弛后插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并维持至术毕;IPPV组加用维库溴铵全麻诱导后插入喉罩并予以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后胃胀、返流误吸、咽喉部不适、呼吸抑制、肺部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麻醉诱导前(T0)、喉罩置入即刻(T1),喉罩置入后15min(T2)、喉罩置入后60min(T3)、喉罩拔出即刻(T4)、喉罩拔出后15min(T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SV组的清醒恢复时间短于IPPV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V组和IPPV组在喉罩置入前后的HR、MAP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SV组的PetCO2,T1、T2、T3与同组T0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PPV组的同时点比较也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使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的使用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利于护理。但使用喉罩长时间保留自主呼吸有产生二氧化碳蓄积的风险。

    作者:朱宏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对比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两种护理方式的不同效果,以期提高对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确诊并治疗的1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着和观实验组,两组在患者性别、病程、发病时间、临床症状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入院后均行阑尾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保证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本研究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率,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1±1.4)d,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8±2.1)d,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愈率84.3%;实验组治愈率97.1%,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满意率74.3%;实验组满意率98.6%,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率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护理质量大幅度提高,因此有必要推广综合护理。

    作者:董永红;杨素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