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龙胜春

关键词:冠心病, 介入术, 阿托伐他汀,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术治疗,治疗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在治疗的同时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观察组患者同样使用常规治疗,在治疗的同时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结果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均比原先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血脂(除HDL-C外)、C反应蛋白、心肌缺血情况上均好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的降低血脂及C反应蛋白,防止心肌缺血的发生。且治疗效果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1781例手外伤住院患者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本地区手外伤住院患者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找出护理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大限度恢复手的功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结果护士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创造以利患者手术和预后的必要条件。结论良好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减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失误,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医院药膳开展的工作设想

    医院药膳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辨证施膳,而且可以弘扬药膳这一祖国医学奇葩。本文介绍了医院药膳开展的思路和工作设想,旨在探讨中华药膳的发展与思路。

    作者:周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气管切开是上呼吸道梗阻和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唯一途径,患者不能经口进食,需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从而保持肠粘膜细胞及其功能的完整性,防止因营养失调而导致的肠源性感染,对机体的康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然而肠内营养在应用过程中常发生许多并发症,其中误吸是鼻饲严重的并发症,它可以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2]。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与胃管的粗细,置管深度,体位不当,鼻饲量过多,过快以及间断时间过短有密切关系[3]。现对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做一综述,帮助临床医护人员预防误吸的发生。

    作者:许敬;胡钰镔;唐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护理临床路径模式下日间阶段评价法在外科病房低年资护理人员实践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建立护理临床路径模式下的日间阶段评价法,提高外科病房低年资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提高临床培训效果。方法在临床培训中将护理临床路径与日间阶段评价相结合,以疾病护理临床路径为培训内容框架,结合日间阶段评价完成PDCA循环的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培训周期,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中存在问题的对比,实验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在护理临床路径模式下的日间阶段评价法能够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培训的满意度。

    作者:马瑞娟;侯静;贾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儿科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穿刺成功率。结果本组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中,183例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注,6例发生局部渗漏,3例脱管,3例导管堵塞,2例针眼出血,2例皮肤炎症,1例静脉炎,穿刺成功率为91.5%。结论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仅保证输液时的安全,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因此在儿科临床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王富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普外科病房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监测与效果分析

    目的:降低普外科病房化疗患者PICC导管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167例进行PICC置管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对照组由当日责任护士进行患者PICC的周期性维护,观察组由科内建立的PICC专职护理小组成员负责患者的周期性维护和管理,将两组资料分别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判断、计算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作比较。结果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控制措施中,提高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技术水平和执行力,设专业护理小组进行PICC导管全过程质量管理,是降低导管并发症非常有效的措施。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与价值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价值,为临床药物的选择提供合理建议。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将其中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选择,其中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余患者均接受卡托普利片降压药治疗,两组患者人数相同都为33例。2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血糖指标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经相关专业检验后若结果<0.05则代表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全部疗程结束后血压水平明显稳定,治疗总体有效率达到93.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81.8%。并且两组间检验结果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有较好的安全性及优越性,可向患者推广病广泛应用与临床治疗。

    作者:薛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联合天麻素治疗血管性眩晕的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剖析尼莫地平联合天麻素治疗血管性眩晕的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观察。方法随机选取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院联合组,尼莫地平组和天麻素足,联合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天麻素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天麻素组给予天麻素治疗,并对三组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尼莫地平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天麻素组的总有效率为86.25%,联合组的疗效高于其他两组,且具有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和天麻素组的均无不良反应报告,仅尼莫地平组存在1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各组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症疗效优于单独给药,临床用药建议两者联合使用。

    作者:高玉翠;肖雪娜;欧阳晓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和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先兆早产孕妇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各有患者40例,对观察组采用盐酸利托君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药物进行治疗,分析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盐酸利托君药物的观察组治疗疗效要明显高于采用硫酸镁药物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29例(72.5%),有效9例(22.5%),总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11例(27.5%),有效13例(32.5%),总有效率为60%。经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药物要比硫酸镁药物治疗先兆早产生效快,能够有效延长孕期,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各大医疗机构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红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型餐馆餐饮用具卫生检验及安全性分析

    为了了解小型餐馆的卫生状况及对消费者的安全程度[1],2012年9月农一师九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阿拉尔市区的10家小型餐馆的餐饮用具进行了抽检,结果如下。

    作者:申光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无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腰穿测定颅内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进行监测,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测定值、病死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的检测性能与有创颅内压监测检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可以替代传统的颅内压监测,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金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对于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于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0例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术后进行采用综合护理,从心理、生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面进行综合护理与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在14~28h后逐步停止升压药,观察组25例患者患者心率及血压恢复情况良好,对照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恢复情况显著弱于观察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疗效优于常规护理,对于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较高,患者经综合护理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方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48例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体会

    职业性噪声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1]。职业性噪声聋病因明确,即由长期接触噪声而引起的感音性听力损失,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以耳蜗病变为主。

    作者: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肺心病患者病情危重期间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在危重期间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于2012年5月~2013年10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经过上述综合方式精心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护理效果为优、良、差,患者人数依次为(15、4、1)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20例患者护理效果为优、良、差,患者人数依次为(10、5、6)例,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心病危重期间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和身体护理,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查云琪;查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把我院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胆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24例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对照组24例患者只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胆结石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模式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易婵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应用过程中通过科学实施保护性约束及制定人性化护理模式。方法分析保护性约束的医疗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保护性约束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应用过程中通过科学实施保护性约束及制定人性化护理模式,减少了自伤与他伤的发生,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应用过程中通过科学实施保护性约束及制定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贺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理情景剧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护理学基础》的教授中使用心理情景剧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名为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号的奇偶随机平均实验组30名以及对照组30名,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即以操作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实验组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情景剧的教学方式,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的满意度较高,比采用传统模式上课的对照组明显要高,分别为93.3%以及50%,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护理学基础》的教授中使用心理情景剧,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满意度较高,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值得推广。

    作者:何东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上肢手术气囊止血带压力的个体化研究

    目的:应用血氧监测仪连续监测设置上肢手术止血带充气压力,观察该方法的止血效果。方法小儿上肢手术患者50例,男女不限,年龄5~11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连续血氧监测,根据血氧监测仪的动脉波设定充气压力,对照组采用传统充气压力设定25.0kPa~33.3kPa。记录充气压力、时间,观察止血效果和止血带损伤情况。结果试验组止血带充气压力小于对照组(<0.01),两组止血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止血带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1)。结论连续血氧监测设置上肢止血带充气压力能够达到良好止血效果,减少止血带损伤的发生,更好地确定个体化的止血带压力。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妇产科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

    目的:探析妇产科患者腹部切口手术后的临床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行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包括饮食指导、心理、疼痛、康复教育在内的人性化护理,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伤口甲级愈合率、肛门排气时间、伤口甲级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11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相比传统的常规护理,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更能促进患者的切口愈合及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正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观察中西药物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药物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药物联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和缓解有效时间都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其特点是疗程短、副作用小、疗效肯定等。

    作者:康瑜梅;王彩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