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紫杉醇注射液严重过敏反应的护理

何逢清;刘梅

关键词:紫杉醇, 严重过敏反应, 呼吸困难, 抢救, 护理
摘要:总结1例静脉滴注紫杉醇注射液发生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主要包括紧急救护、病情观察、启动应急预案、心理护理等措施。收获是早发现、早处理、加强护理及心理干预是抢救及护理此类患者的关键。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为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有症状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予米非司酮片口服25mg/d及12.5mg/d,连续90d,予米非司酮片口服5mg/d,连续90d,并在用药期间观测不良反应及在用药结束后观测肌瘤体积。结果三组患者肌瘤体积平均缩小无明显差异,但12.5mg及5mg组较25mg组不良反应发生减少。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治疗作用同较大剂量相似,但发生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胡桂梅;燕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吸氧、呼吸兴奋剂、支气管舒张剂、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PaCO2、心率、呼吸明显高于观察组,而PaO2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肖晴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8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后,实验组静脉泵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对照组使用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手术完成后停止泵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在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效果满意,患者术后呼吸恢复快,苏醒较早,拔管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晓庆;赵佩君;谭军源;李金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红景天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本文阐述了红景天的分布及主要有效成分、肝纤维化机制以及红景天抗纤维化相关机制。

    作者:孙凯华;王孝彬;李生栋;王晓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NT-proBNP的关系及急诊PCI术对前壁AMI 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的急性AMI患者共263例,按梗死部位分为:非ST段抬高型、下壁和前壁三组。选取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选取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前壁AMI患者为PCI组;各组均测定血清NT-proBNP。结果各AMI组的NT-proBNP均高于对照组(P<0.05)。前壁AMI组的NT-proBNP高(P<0.05)。前壁AMI,行PCI术组的NT-proBNP低于未行PCI术组(P<0.05)。结论血清NT-proBNP可作为评价急性AMI梗死部位的指标。 PCI术可降低急性AMI患者的NT-proBNP。

    作者:姜锋;刘颖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护理的比较

    目的:评价对于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护理路径、效果,分析共性、异性,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32例患者病历资料,对比相关指标,探讨护理内容异同点。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88±26)min、(66±18)ml、(20±7)h大于腹腔镜组(53±18)min、(38±20)ml、(12±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转手术与并发例,腹腔镜组、开腹组治愈率与患者满意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点主要为:术前体位护理、检查护理、病史问询、临床表现观察、心理护理,术中体征监护、手术配合,术后体位护理、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出院指导;不同点院开腹组术前排尿、排便训练,术中术区清洁等,腹腔镜组术前肠道管理、术后气腹并发症预防等。结论在明确手术适应证、禁忌症,给予高质量护理前提下,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均较安全、可靠;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护理相同点与异位妊娠病情、病理特点,手术风险特性有关,但两者因手术路径、手术影响不同,在并发症预防、技术操作护理上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刘东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IV感染者管理措施分析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由于发病后社会歧视和自卑心理,自愿咨询和检查的患者相对较少。为了更有效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管理,本次研究通过翻阅大量参考资料,总结相关管理方法,查找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管理方法和模式。通过健康教育、随访跟踪、心理支持、人文关怀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提高艾滋病患者健康教育程度,增加其健康行为和信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减少随访脱失率,从而达到控制艾滋病的目的。

    作者:和文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独特的医院文化润物无声

    通过医院的文化建设和长期的实践证明院独特的医院文化润物无声,独特的医院文化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张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在胃肠外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在胃肠外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胃肠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胃肠外科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胃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方法,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凝血酶原时间、术后排气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凝血酶原时间(17.05±0.55)s、术后排气时间(61.25±13.75)h、排便时间(105.35±25.55)h、住院时间(10.50±2.50)d、并发症4例(8%),明显优于对照组(18.25±0.75)s、(85.75±15.25)h、(135.25±30.75)h、(15.25±3.75)d、10例(20%),临床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科通过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能够显著提高急、重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胃肠外科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苟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是胃癌复发和转移的主要途径,传统HE染色确定肿瘤的转移和分期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进步,使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成为可能,其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国内外淋巴结微转移在胃癌的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为胃癌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向瑶;向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液检验在100例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不同性质的贫血患者及健康体验者各100例,并注意贫血患者与健康体验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我们分别对贫血患者和健康体验者分别进行血液检查,观察贫血患者及健康体验者的检验结果。结果与健康体验者相比,贫血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的诊断中的作用非常大,把患者的血液检验参数和临床的症状表现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对准确的鉴别诊断贫血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蜂学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临床研究

    目的:对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方法的临床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纳入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检查,确认无相关疾病后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进行干预指导,一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情况。结果接受中医治未病干预的患者组,其发生心脑血管硬化症的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硬化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永;汤丽丽;杨玉凤;杨文海;王永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6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医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给予中医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成功治疗29例,成功率为96%;对照组成功治疗23例,成功率为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疗效的成功率更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且见效快,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许抄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465例高龄妊娠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妊娠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产检的465例≥35岁的高龄妊娠者,统计分析她们的合并疾病与并发症。并纳入同期产检并分娩的非高龄妊娠者与之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合并慢性病对比,超重、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子宫肌瘤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羊水量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胎儿畸形等方面的并发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P<0.05),而高龄组在体重增加过度方面显著低于非高龄组,高龄组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的例数显著高于非高龄组(P<0.05);高龄组在并发症发病率从高到低的排序为:体重增加过度、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量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排序与非高龄组一致。其他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妊娠者的合并慢性病和并发症的发病率要比非高龄组要高,围产期应注意合并疾病和并发症的筛查与干预。

    作者:梁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中治愈22例,显效的有19例,总有效率为82.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有12例,显效14例,总有效率为52.0%,试验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肾病综合征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升高患者体内的血清白蛋白以及降低甘油三酯含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逸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型外固定与AO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与AO微型钢板在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上的优劣,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5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2例,实验组13例,对照组采用AO微型钢板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微型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预后感染、愈合延迟和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对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骨折部位均获得愈合。但其中采用微型外固定治疗的患者中,优秀率为84.62%;而采用AO微型钢板治疗的患者中,优秀率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仅如此,实验组患者在愈合延迟和愈合时间等方面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外固定用于治疗掌指骨骨折,能够使患者获得可靠的固定,且创伤小、愈合快,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掌指骨治疗方法。

    作者:何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癌筛查中血清胃蛋白酶原三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胃癌筛查中血清胃蛋白酶原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将10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100例胃癌患者和100例正常者血清中PG2个亚群PG1和PG2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较适应于大医院PG的检测,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大医院和中医院对PG的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适用于基层医院对PG的检测。

    作者:胡利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时间日间手术中的比较

    目的: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时间日间手术中的应用,并比较其优特点。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I~Ⅱ级,择期接受日间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和氯胺酮麻醉组(B组)各25例,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用药后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血氧饱合度SPO2小于95%、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 POV)以及燥动的发生例数等指标。结果 A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100.7±3.285)s,明显低于B组的(188.6±2.048)s(P<0.05);A组患儿清醒时间(404.3±12.66)s,明显低于B组的(1081±20.58)s(P<0.05),且术中SPO2短暂小于95%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七氟醚吸入麻醉组术后躁动的发生次数明显高于氯胺酮麻醉组(P<0.05),两组的术后呕吐POV的发生率基本相当(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日间手术,起效快,手术医生满意率高,术中更平稳,苏醒时间短,明显优于氯胺酮麻醉。但术后小儿烦躁情况稍多。

    作者:舒波;高田;廖和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科肺炎型哮喘临床分析治疗

    目的:探讨儿科肺炎型哮喘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11月儿科收治的肺炎型哮喘病例共计86例,入院后确诊均为肺炎型哮喘病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中治疗组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作为主要药物与抗生素进行配合治疗,1w后观察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使用激素类药物作为肺炎性哮喘的主要治疗药物,配合相应抗生素进行临床治疗,能有效提高该病的治疗和病例的痊愈情况,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推广。

    作者:杨瑞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穿心莲内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TrKA及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海马区TrKA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72只鼠龄为4个月的健康Wistar大鼠,实验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随机选择部分模型大鼠运用穿心莲内酯进行治疗,以Mor 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及运用免疫组化反复检测大鼠额叶TrKA及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组与治疗组大鼠的认知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0.01),治疗组大鼠的认知能力较手术组有显著提高(<0.01)。大鼠额叶TrKA及Bcl-2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且治疗组大鼠的TrKA及Bcl-2阳性细胞数目较手术组高(<0.01)。结论缺血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认知能力明显下降,穿心莲内酯可以通过调节TrKA及Bcl-2的表达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龚翠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