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米沙坦片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何刚;梅勇;杨莉;罗磊;江燕;唐检珍;游媛;蔡茂;许小明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高血压, 替米沙坦, 格列美脲
摘要:目的:评价替米沙坦(平克亚欣茵R)联合格列美脲片(力贻萍茵R)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替米沙坦/格列美脲组)和对照组(氨氯地平/格列齐特片),试验组根据血压和血糖水平每日早餐前30min给予替米沙坦片/格列美脲片40mg/(2~4)mg,1次/d;对照组同样每日早餐前给予氨氯地平片/格列齐特片2.5mg/(40~80)mg,1次/d。分析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FPG、2hPG、HbA1c等水平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患者的HOMA-IR下降明显、HOMA-β功能升高显著(<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低血糖和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均较少(跃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进行认知、心理以及行为等方面长达1年的优质护理干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在SCL-90测评中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以及睡眠得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肝功能正常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钟华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肾肿瘤腹腔镜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们共收治50例肾肿瘤患者,经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切除,通过精心的护理,效果令人满意。现将肾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9~65岁,平均42岁。29例肿瘤位于左侧,20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双侧。1.2方法全身麻醉,内镜下暴露肿瘤的位置,腹腔镜需要腹部打4~5个孔,在腹腔镜下,打开侧腹膜和肾周筋膜,暴露肾蒂和肾肿瘤,放置无创伤钳,钳肾蒂,切除可疑病例组织活检,标本行冰冻病理切片检查。肾蒂钳用于切口缝合,肾蒂钳无损伤组织,术后无出血,病理报告阴性,缝合肾周筋膜后,肾周皮管引流及手术结束。

    作者:黄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连续和间断缝合效果的临床比较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动静脉内瘘吻合口缝合方式对手术成功率、内瘘年通畅率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年来317例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间断及连续动静脉吻合术对手术成功率及内瘘年通畅率及血流量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缝合术一次手术成功率及短期通畅率相近(>0.05),间断缝合术内瘘6个月、2年通畅率及血流量优于连续缝合术(<0.05)。而性别、年龄、肾功能、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等因素对手术成功率及内瘘年通畅率均无影响(>0.05),缝合方式对内瘘功能不良起着重要影响。结论间断缝合术优于连续动静脉吻合术,应作为动静脉内瘘血管吻合方式的首选。

    作者:唐丽萍;马晓露;黄仁发;程新;赖申昌;唐宁波;梁冰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幽门螺旋菌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目的:探究幽门螺旋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幽门螺旋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随访1年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9.78%,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为2.50%,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做好加强药物指导、消毒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等护理措施,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的关键事项。

    作者:陈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丙泊酚在特殊人群行胃肠镜检查和治疗时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丙泊酚在特殊人群行胃肠镜检查和内镜治疗时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1706例特殊人群(婴幼儿、儿童、老年患者)行胃肠镜检查和内镜治疗时使用丙泊酚静脉镇静。结果1706例患者均在丙泊酚静脉镇静下安全有效地完成了胃肠镜检查和内镜治疗。结论丙泊酚镇静在特殊人群行胃肠镜检查和内镜治疗时应用安全、有效;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必信;王玲;张莉;穆秋林;唐滇蜀;魏祖永;刘豪;刘信才;谭福碧;张韶禹;罗祥碧;高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免疫组化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孕16、运蚤-67对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促进宫颈疾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从我院接诊的宫颈上皮瘤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宫颈单一增生鳞化、尖锐湿疣等,采用化验的方法测得患者体内的孕16、运蚤-67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分别观察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患者(悦陨晕芋)、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患者(悦陨晕Ⅱ)、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患者(悦陨晕玉)、宫颈单一增生鳞化患者和尖锐湿疣患者检查结果发现,孕16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0%、90.92%、85.18%、0.00%、1.01%,而运蚤-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0%、100.00%、100.00%、30.01%、1.88%。两种指标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明显,<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16、运蚤-67指标与宫颈疾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联系,指标值越高,患者的宫颈癌的发生几率越高,病情越严重。对患者进行指标化验有助于准确把握病症的发展阶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尹黎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炎性症反应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人手术后常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不仅影响病情恢复,而且增加了住院时间,严重者有可能导致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痴呆。以往的研究表明炎性症反应在POCD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而术中炎症反应可能加重老年人POCD的发展,但是炎症反应又是手术麻醉当中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我们探讨炎症反应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峻岭;王志发;郝在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肺栓塞早期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 fat 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对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5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H-FABP测定值分为阳性组21例(H-FABP≥10μg/l)及阴性组30例(H-FABP<10μg/l),分析H-FABP升高对APE患者危险分层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阳性组中高危9例,中危10例,低危2例,死亡6例。阴性组中高危4例,中危14例,低危12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低血压、右心室功能不全以及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高危、低危及1月内死亡人数方面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H-FABP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早期预后判定有着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黄奕奕;沈翔;张淑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当肺部结核炎症累及胸膜时引起的胸膜炎症。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常有少量至中等量积液,由于结核性胸膜炎渗液中的蛋白质较高,易引起胸膜粘连及肥厚。目前多采用抽胸腔积液联合抗结核化疗进行治疗,并口服糖皮质激素口服,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胸液包裹和(或)胸膜肥厚、粘连,严重者甚至胸廓变形或形成结核性脓胸。近年来,人们通过胸穿抽液后向胸腔内注射药物的方法,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在促进积液的吸收、预防胸膜肥厚或粘连、减少包裹形成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作者:刘利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经过手术证实的3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进行高频超声诊断,回顾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果高频超声诊断检出率为90.91%%,误诊率为6.06%。结论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能够清晰显示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血供情况与内部回声,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创无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传双;尹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高血压心率失常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8月100例高血压心率失常患者,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测,并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讨论分析。结果73%的人出现左心室增厚现象,仅有27%的人无此种情况出现。左心室肥大的73例患者中房性早搏的患者有11例,占总比的15.06%,室性早搏的患者有27例,占总比的36.99%,而在非左心室肥大的患者汇总房性早搏患者有6例,占总比的22.22%,室性早搏患者有8例,占总比的29.63%。结论高血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多是由于左室肥厚造成,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因此对于高血压心率失常应该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作者:周珏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35例输血正常受试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盐水法检测血样,研究组采用凝聚胺技术检测血样,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检测抗体灵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非特异性凝集消失时间6~10 s和11~20 s的例数的概率高于21 s~3 min和跃3 min的概率(<0.05)。结论凝聚胺技术应用于输血检验中优势明显,灵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红叶;王培琴;黑慧霞;张洁;马芳芳;杨飞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负载RPL8蛋白DC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制备RPL8蛋白冲击的树突状细胞。方法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RPL8,IPTG诱导RPL8融合蛋白表达,RPL8蛋白纯化后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分离小鼠骨髓细胞,经rmGM-CSF、rmIL-4体外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RPL8蛋白致敏DC后,采用荧光标记抗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RPL8负载情况。结果经双酶切及PCR鉴定可见大小<774bp的条带,纯化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见28kD大小的特异性条带;体外培养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高表达CD11C、CD80、MHC-玉类、MHC-Ⅱ类分子,RPL8蛋白致敏DC后,DC见绿色荧光。结论成功制备RPL8蛋白冲击的DC疫苗,为进一步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李燕;叶腊梅;李成;兰洁;岳欢;尹令丝;黄俊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时降钙素原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期合并感染时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测定我科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时合并感染时降钙素原值共102例,同时选取化疗后未发生感染患儿50例作为对照,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02例感染患儿按照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与非细菌感染组(52例),按照易感程度分为低危感染组(27例)与高危感染组(75例)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合并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而非细菌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危险程度对于降钙素原无影响。结论降钙素原可以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合并感染时判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作者:杜超;郝国平;邱运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配戴隐形眼镜对角膜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术前检查中,配戴隐形眼镜者角膜厚度增大的幅度和原因。方法对自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眼科做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中,有23例45只眼摘下隐形眼镜不到24h,检查完毕后,给予泰利必妥滴眼液和贝复舒滴眼液4次/d,1滴/次点眼,1w后复查角膜测厚。结果有22只眼角膜厚度降低20~30um占48.89%,18只眼角膜厚度降低10~20um,占40%,5只眼角膜厚度降低5~10um,占11.11%。结论长期配戴隐形眼镜者做LASIK手术,必须先摘隐形眼镜1~2w后检查的数据更准确,手术更安全。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压疮风险评估在术中压疮防范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根据手术室风险量表由巡回护士术前1d到病房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并测评出相应分值,是否达到高危值,如果是高危患者,术中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防止术中压疮的发生。结果术前对高危手术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了术中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得到保障。结论压疮风险评估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危险因素,使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降至低,挺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作者:李林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PFNA内固定组(PFNA组)与锁定DHS固定组(DHS组),各7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 PFNA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术后负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DHS组显著缩短(<0.05);PFNA组的Har is功能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DHS组的84.00%(<0.05);PFNA组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与DHS组的12.00%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回顾性分析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比较普通护理与程序化护理对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教育术后康复效果,评价程序化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的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是否运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分为两组,根据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开展工作,患者及家属清楚自己的护理方案,自觉配合护理过程,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刘洁;周靓;刘艳;周杰;叶春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3年所收治的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结果后者用药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等和全身麻醉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用药量,缩短拔管时间,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侯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围移植期的心理护理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已被大多数血液病患者接受,但由于供者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知识的缺乏,采集动员针所带来的不适,使供者更加恐惧和焦虑,心理压力很大,从而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困扰或障碍。也正因此会使供者在采集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不适,就会导致采集的失败。而有针对性的围移植期心理护理,可大大改善供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成功率,使移植顺利完成。

    作者:丁凌芳;徐琳洁;蒋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