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方法降低误吸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林秋君

关键词: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护理, 改良, 误吸率,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危重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误吸发生率降低的改良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危重患者100例。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的危重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改良后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法的危重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护理中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误吸的患者例数为7例,误吸的发生率为14%;试验组发生误吸的患者例数为1例,误吸的发生率为0.2%。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误吸率显著下降,<0.05,差异显著。结论危重患者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成立专门的营养管理小组,对营养管理进行指导,护理人员均经过培训,提高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预防措施的,可以有效地减低误吸的发生,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新的治疗进展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也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治疗可使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如何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是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目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开腹手术、内镜、介入治疗等。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发病原因、病情、原发疾病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6岁,86kg,主因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1个月余,加重2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药物控制血压维持在140~150/90~100mmHg,糖尿病病史15年,口服药物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6.0~6.5mmol/L,冠心病病史10余年,未曾规律用药。术前CTA检查提示:①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混杂性斑块,相应处管腔狭窄,右侧颈外动脉分支减少;②右侧椎动脉末端及基底动脉起始部软斑块形成,相应处管腔轻度狭窄。MRA提示:①脑动脉硬化;②脑萎缩。颈部彩超提示右颈动脉内膜增厚,右颈动脉软斑块形成,狭窄85%~90%。心脏超声显示:主动脉瓣、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舒张功能减低,射血分数58%。术前诊断右侧颈动脉狭窄,拟在全麻下行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常规禁食水,入室BP 145/95mmHg,HR 72次/min,SpO294%,BIS监测,1%利多卡因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2%利多卡因喉麻管喷雾咽腔表面麻醉,咪达唑仑2mg,依托咪酯15mg,顺阿曲库铵15mg,舒芬太尼20mg,瑞芬太尼50ug,快速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应用七氟醚2~3%,瑞芬太尼0.1~0.2ug/kg/min,间断予以肌肉松弛剂,术中BIS值维持在50~60,调整麻醉药浓度,使BP维持在130~140/80~90mmHg,分离颈动脉结束,静脉予以肝素1mg/kg后,测ACT值为正常值得时,提升BP,必要时去甲肾上腺素2~4ug/次,维持BP在160~170/100~110mmHg,HR 60~70次/min,血管开放后静脉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脱水,手术结束后维持BP在基础值范围,吸痰拔管,安返ICU。

    作者:徐雪;李蔚;蔡劲松;戚翔;杨幼明;闫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科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心理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方法。方法通过对心理科病房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及安全意识教育,优化护理人员配备,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做好风险评估、病情观察及陪护的教育和管理,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使病区护理安全得到提高。结论针对护理安全隐患采取的管理对策可以减少和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周凤芹;张长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急诊抢救老年危重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比分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后,两组危重患者在存活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并发症上差异显著。通过分析发现,急诊抢救室老年患者存在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差,老年患者缺乏关爱等风险因素。结论为了减少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因护理不当导致的死亡和并发症,为医生的抢救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采取积极主动的护理对策来规避风险。

    作者:郭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例全身隐球菌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全身性隐球菌病又称播散性隐球菌病,是新型隐球菌血行播散引起的全身多系统感染,其有病程长,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及死亡率均很高[1]。我科收治1例患儿,经静脉用药76d,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秦芳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左肝外《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腹腔镜下左肝外《切除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各项时间指标、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下床活动、腹腔引流管拔出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0.05);研究组上腹部疼痛、发热、贫血及消化道症状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0.05);研究组感染、肺炎、胆道出血和胆管炎并发症比对照组低,无明显差异(跃0.05)。结论腹腔镜下左肝外《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术中、术后安全性均较强。

    作者:蒋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护理干预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时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对69例小儿无痛胃镜观察组和普通胃镜对照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不良反应均高于观察组。结论在充分做好检查前、中、后的护理干预基础上,小儿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患儿依从性强。

    作者:周其莲;宇丽;汤玉霞;桂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豆简易手册》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肝豆患者简易手册》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家属,将2012年1月~12月设为对照组30例,2013年1月~12月研究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宣教,研究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应用《肝豆患者简易手册》对家长进行教育。比较两组家长对对肝豆状核性相关知识认知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家属肝豆状核变性发病的缘由、临床表现、所受影响的人群、治疗的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相关护理、低铜饮食知晓率均较对照组高(<0.05)。结论应用《肝豆患者简易手册》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方式,便于家长学习阅读,随时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患者的管理能力,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李素红;周香雪;林巧玲;李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对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自愿的方式,对100例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活动室血压异常者实施健康教育,教育一年后对干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100例血压异常者高血压评价标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控制率以及治疗率明显提高,干预前后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其生活方式较合理;同时相对于干预前,健康教育后,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明显下降,所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不仅可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同时还可使患者所存不良习惯得到有效地改善。

    作者:洪维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防护教育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历来都是高校的中心问题之一。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校园安全通常指的是校园内的水、电、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师生的人生安全,但对活体动物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安全问题一般重视程度不够。为加强我校大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结合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的特点[1],谈谈我们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安全防护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

    作者:芮馨;钱大青;柴智明;张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患者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患者的症状。由于临终关怀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就世界范围而言,它的出现只有20、30年的时间。

    作者:郭金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社区医院护患关系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社区医院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2014年2月来本社区医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明显优于对照组68%;且研究组和对照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社区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金纪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0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20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的20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20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较多,占59%;年龄40~50岁为多,占到32%;剂型方面,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达到80%;药物种类方面,抗微生物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达到60%;在临床表现上,皮肤及附件损害比较突出,占到30%;200例药物不良反正中,1例为新的严重不良反应,20例为新的一般不良反应,5例为严重不良反应,174例为一般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28例治愈,172例好转。结论临床医生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到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药物知识采取合理的措施,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作者:张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在手术室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作用,提高手术应急及配合能力,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速度,改善手术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经过护理配合的急诊手术94例顺利进行,死亡6例,主要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继发脑干损伤,导致中枢性衰竭死亡,均未出现手术中死亡。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监测技术及抢救技术,及时熟练配合医生进行麻醉和手术,术中快速、精准地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对手术抢救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古丽阿依夏木·赛买提;玛尔哈巴·吾买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教学查房中成人教育理论应用研究

    在临床教学中护理查房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当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查房的过程中,能够将已学的医学知识、临床治疗、诊断、护理技能运用在一起,从而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在护理查房中结合成人教育理论,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作者:邱华;陶功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强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成为了医疗单位发展的源动力。医院档案是十分重要的文献参考,对于处理医院日常工作当中的各类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医院档案管理,不断创新医院档案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的改革,提升医院档案管理的使用率以及医院的综合能力,将医院档案与医疗事业相结合,协助医疗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耀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对创伤骨科患者在进行医学护理以后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这1年当中来我院就诊的11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的患者占52.5%,而观察组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占到83.1%;观察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的人数明显要比对照组的人数多,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0.05);而两组在护理之前是不具有明显的差异的(跃0.05);两组的患者在进行过护理以后疼痛患者人数明显下降,而且观察组的效果要比对照组的效果好,两组之间存在有明显的差异(<0.05);观察组的各方面指标都要比对照组好,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明显(<0.05)。结论如果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那么创伤骨科的患者的疼痛可以明显得到改善,患者进行护理以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对于这种护理满意程度比较高,生活得到了改善,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孙欣;刘子洪;刘志奎;张磊;张楠;鄂钢;马骏驰;马超;杨梦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例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及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使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分解产生酮体,导致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引起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其病程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2014年7月7日我科对1例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了抢救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鉴别是否为脓毒症及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上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地纳入2011年4月~2014年2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83例,其中脓毒症患者2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2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28例。并纳入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这四组患者间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0.05或<0.01)。不同程度脓毒症组之间血清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有显著差异,随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0.05或<0.01)。但C反应蛋白水平在不同程度脓毒症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判断早期脓毒症,反应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方面效果优于C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思睿;蔡茜;朱应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肺康复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中医肺康复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选用口服多索茶碱片治疗,对观察组则给予中医肺康复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其生存质量的评分提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选用中医肺康复法能够显著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肺部组织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影;方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