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
目的:研究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操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中影响术后恢复的因素出现人次明显多于观察组,且对照组需将近1w时间出院,观察组仅3d便可出院,对比呈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腔内激光治疗围术期采用护理干预能够为手术做好更优准备,减轻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通过术后护理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全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为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与管理体系都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措施,但是如何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成了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都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采用P2DR模型为基础设计,对防护设计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手段,构建一个多角度、多元化的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体系。实现管理与技术的相互配合,相互统一,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任务。
作者:唐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于水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ICU患者早期机械通气患者的初期采用右美托咪进行镇静与阵痛的对比效果,与该种镇静阵痛方法的效果。方法通过入院的ICU患者100例的早期治疗效果分析对比得到实际处理的效果用以讨论。结果发现在ICU患者的早期机械通气中运用右美托咪进行处理确实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实现对患者镇静效果的良好控制。结论对于以后的ICU早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与阵痛确实能够采用右美托咪来进行注射,作用效果良好,对于患者帮助效果较优。
作者:罗华;钱传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在临床教学中护理查房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当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查房的过程中,能够将已学的医学知识、临床治疗、诊断、护理技能运用在一起,从而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在护理查房中结合成人教育理论,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作者:邱华;陶功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频振动治疗仪(体外振动排痰机)与药物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按性别、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给予常规抗生素、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原有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多频振动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多频振动治疗仪与药物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护士为患儿提供合理优质服务,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作者:朱会坤;陈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循证理念在分娩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既往接产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其中300例为常规组,就循证分析结果进行探讨,对近期接产的300例产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导乐护理,严格执行催产素使用标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循证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94±13)min、(30±5)min低于常规组(103±11)min、(35±4)min,循证组催产素使用率0.67%、剖宫产率6.67%、转剖宫产率4.33%低于常规组4.33%、18.67%、31.67%,并发率10.33、不良妊娠率0.33、早期泌乳率35.00均低于常规组9.67%、3.00%、2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循证分娩护理,有助于降低催产素应用率、剖宫产率,保证分娩顺利完成,进而降低并发风险,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早期泌乳几率。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医疗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引入,以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来华的留学生中医学专业占据里很大的比例。我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逐步摸索出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我们也发现,在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中,由于各自国家的知识文化结构和人文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这部分留学生在外科实习轮转过程中,遇到不少继续解决的问题。因而,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分析外科临床实习过程中的困境,探索提高临床医学留学生外科轮转实习的教学质量。
作者:杨晓东;李柳炳;李蓓;陈思;邢春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在急腹症手术中的应该选择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7例急腹症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麻醉方法使用的分析,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采用气管内全麻和硬膜外的综合麻醉方法,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硬膜外的麻醉方法,对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血压变化程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老年急腹症手术治疗患者选择气管中全麻和硬膜外的综合麻醉方法,不仅能使患者得到充分的镇痛,应激反应较小,而且血压不会有较大的波动,是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丙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138例,吸痰时,每根吸痰管反复使用,注重无菌操作,根据经验使用抗生素;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45例,采取勤吸痰,翻身并保持气道湿化,雾化吸入、面罩给氧,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予以必要的营养支持以及及时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等措施。结果肺部感染发生率由2008年1月~2011年1月的92.8%(128/138)显著下降到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27.6%(40/145);<0.05。出院时肺部感染治愈率由2008年1月~2011年1月的43.8%(56/128)显著提高到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65%(26/40;<0.05)。结论有效的吸痰、湿化气道,创造人工呼吸道屏障,消毒隔离、雾化吸入、及时合理、足量使用抗生素治疗是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陆业平;赵文旭;毛胜;廖黎庆;尹璋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划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均为61例。给予实验组研究对象常规护理,而对照组予以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等方面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0.05)。结论针对急诊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不仅能改善其抑郁、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缓解其心理问题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几率。
作者:屈彦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用于肝癌患者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7例肝癌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137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实施护理15d后,观察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15d后,两组SDS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术后,且护理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肝癌患者切除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疼痛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荣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评估量表MMSE对老年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调查2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方面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共1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5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GA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EID组),在患者术后12h、24h、72h、第7d和1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MMSE神经精神功能方面评定。结果在术后的24h是术后认知障碍(POCD)主要发生的时间,所有患者中,术后第7d GA组有2例出现POCD外,其他患者均恢复正常;其中GA组中患者出现POCD多,且严重,与EID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0.05);术后1个月后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单纯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具有一定的影响;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认知障碍影响相对较小;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张国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理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方法。方法通过对心理科病房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及安全意识教育,优化护理人员配备,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做好风险评估、病情观察及陪护的教育和管理,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使病区护理安全得到提高。结论针对护理安全隐患采取的管理对策可以减少和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周凤芹;张长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当代社会,护理技术不断的发展,人们掌握健康知识的范围不断扩大,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护理服务是综合性的工作,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往往一个不注意就会产生护患纠纷。为了提升骨科的护理质量,我们对骨科发生的护患纠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范策略。
作者:柯爱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术中保温对预防高龄全髋置换患者低温性寒战的效果。方法将62例高龄全髋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保温组32例,对照组30例。保温组患者术中术中所有补液均为(36.5~37.5℃)的温热液体,并予恒温水浴箱加温后至37℃的生理盐水进行创面冲洗;常温组患者使用室温(22~24℃)的手术室内放置液体静脉输入及术区冲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麻醉30min、术中1h、2h、3h、术毕即刻6个观察时相体温变化、术中失血量及发生寒战情况。结果保温组患者术中体温维持稳定,手术前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术中体温显著下降,与术前及保温组比较均显著下降(<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保温组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术中保温措施在维持高龄全髋置换患者体温恒定的同时,能够降低术中寒战的发生,而且《不会增加术中失血量。
作者:姜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析纤维鼻咽镜鼻咽活检对早期诊断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86例鼻咽癌患者,并按照活检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中实施间接鼻咽镜活检的43例患者记为A组、将其中实施纤维鼻咽镜活检的43例患者记为B组。结果检出的鼻咽癌患者,其病理分型以结节型为主,其次依次为菜花型、黏膜下型及溃疡型。以一次钳取组织阳性检测结果为准计算活检准确率,A组患者的活检准确率为76.74%,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活检准确率97.67%(<0.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实施纤维鼻咽镜鼻咽活检诊断,可以对鼻咽部各个部位的组织进行钳取,对深层病变组织钳取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适合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测膝关节的胫腓侧副韧带,为临床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并为国人体质调查积累宝贵资料。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30具,男性19具[3],女性11具,膝关节60例。身高(162.25±9.3)cm。行层次解剖,暴露胫、腓侧副韧带,测量其曲、伸膝关节是的长度、宽度、厚度,全部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胫侧副韧带(TCL)呈扁条状,长9(6.40±4.49)mm,宽(12.53±2.22)mm,厚(1.82±0.36)mm。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分为浅、深两层,分别止于鹅足后下方的胫骨内侧髁和胫骨关节缘下。腓侧副韧带(FCL)呈圆索状,长(52.03±3.49)mm,宽(4.10±0.61)mm,厚(2.81±0.59)mm。起自股骨外上髁近端偏后方的骨性凹陷,向下止于腓骨头外侧面的骨性压迹。伸膝位与屈膝位TCL、FCL长度、宽度、厚度差异显著(<0.05)。男性TCL、FCL的长度大于女性,差异显著(<0.05,<0.01)。结论 TCL呈扁条状,较薄弱,与关节囊及MM结合紧密,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分为浅、深两层,分别止于鹅足后下方的胫骨内侧面和胫骨关节缘下。FCL呈圆索状,不与LM相连,独立于囊外。起自股骨外上髁近端偏后方的骨性凹陷中,向下止于腓骨头外侧面的骨性压迹中。伸膝位和屈膝位时TCL、FCL长度、宽度、厚度差异显著。男性TCL、FCL的长度大于女性,差异显著(<0.05,<0.01)。
作者:马登越;葛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后,对照组的治愈率与患者满意度分别为68.9豫与72.4豫,实验组的治愈率与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1豫与96.6豫,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过程中,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治愈。
作者:徐燕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腿软组织缺损经交腿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行交腿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的21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对其实施手术前后的针对性护理,并就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仅1例患者发生静脉血管危象,在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后好转。患者皮瓣均成活,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接受交腿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的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皮瓣的成活机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琪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