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
目的:探讨分析甘露醇在下腹部CT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需进行下腹部CT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患者,在进行下腹部CT检查之前做口服甘露醇加水溶液的肠道准备工作,对照组44例患者,在进行下腹部CT检查之前只做普通的肠道准备工作,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小肠充盈情况以及比较两组患者在结肠和直肠的充盈状况。结果对下腹部CT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进行甘露醇溶液准备的患者一级占比61.54%(32/52)和总有效率94.23%(49/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行清水准备的38.64%(17/44)、68.18%(30/44),并且观察组的三级占比5.77%(3/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2%(1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的肠道充盈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甘露醇应用于下腹部CT肠道准备中,能够显著提高肠道的充盈程度,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但越往肠道下部,对比剂被稀释的程度越大,所以下部肠道的肠道准备中应适当的增加甘露醇的浓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海燕;张红峰;苗云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传统胸腔闭式引流与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创伤性血胸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留管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等均少于参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93.03%),两组差异显著。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创伤性血胸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青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仪检测血钾(K+)、血钠(Na+)、血糖(Glu)、总二氧化碳(TCO2)和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与生化分析仪相同项目的可比性以及呼吸指数(RI)是否会影响血气以上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方法用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对193例患者动脉全血进行K+、Na+、Glu、TCO2、RI的检测,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以上患者静脉血清进行K+、Na+、Glu、TCO2检测,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测定K+、Na+结果均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Glu、TCO2果无统计学差异(>0.05)。 RI对血气K+测定影响有统计学意义(<0.05),对血气Na+、Glu、TCO2测定影响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血气Glu、TCO2可分别用于血糖水平、呼吸功能的评估,而血气K+、Na+指标仅有参考价值。
作者:余建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标准的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以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等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但PICC在留置的过程中常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等。
作者:高慧荣;刘松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围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住院时间则显著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宋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女性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情况,探讨其与清洁度、年龄的关系。方法对146311例门诊、住院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生理盐水涂片显微镜检查。结果146311例患者中,滴虫、霉菌和加德纳菌的总感染率为21.60%,表现为6种感染模式。病原体感染患者阴道清洁度主要在芋度占93.28%,阴道清洁度郁度者感染率高达88.50%;21~30岁感染率高为24.75%,不同阴道清洁度及年龄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南宁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较严重,分泌物的清洁度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各年龄段女性均有感染,应加强妇女儿童健康宣传、积极开展生殖道健康普查。
作者:黄战;李明艺;陈燕;李东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研究证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miRNA表达异常,通过转录后水平参与MI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新的生化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在下文中,我们首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对miRNA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全面论述。
作者:黄小凤;胡昌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中医肺康复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选用口服多索茶碱片治疗,对观察组则给予中医肺康复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其生存质量的评分提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选用中医肺康复法能够显著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肺部组织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影;方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前影像解剖类书本具有图片资料有限、更新慢、无法自主学习等缺点。本文介绍了一个医学断层图像网络资源系统。目前该系统包含了人体各断层的CT、MRI、VHP图像。系统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不受时空的限制从而方便学生的自学。系统从临床影像诊断的角度让学生认清了局部结构在整体中的具体位置,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为在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唐鹤云;杨娜;陈卫卫;梦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探讨应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3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肺泡灌洗测肺孢子菌包囊数的变化情况、肺部病灶影像学的吸收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为219.34个/μl、肺孢子菌包囊数为1.81个、肺部病灶吸收率为86.67%、治疗有效率为8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能显著提高CD4+T淋巴细胞数和病灶吸收率,减少肺孢子菌包囊数,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宁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47例骨科手术术后发生POCD的老年患者,研究手术前后心理情感干预及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精神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在出现精神神经症状3~11 d(平均6 d)认知功能逐渐恢复,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加强心理干预,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监测,积极对症处理患者术后出现的各种认知障碍,使患者逐渐恢复认知功能,顺利康复。
作者:李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6例,采取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正规用药治疗及精心护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延长生存期限。
作者:林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138例,吸痰时,每根吸痰管反复使用,注重无菌操作,根据经验使用抗生素;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45例,采取勤吸痰,翻身并保持气道湿化,雾化吸入、面罩给氧,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予以必要的营养支持以及及时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等措施。结果肺部感染发生率由2008年1月~2011年1月的92.8%(128/138)显著下降到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27.6%(40/145);<0.05。出院时肺部感染治愈率由2008年1月~2011年1月的43.8%(56/128)显著提高到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65%(26/40;<0.05)。结论有效的吸痰、湿化气道,创造人工呼吸道屏障,消毒隔离、雾化吸入、及时合理、足量使用抗生素治疗是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陆业平;赵文旭;毛胜;廖黎庆;尹璋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评估量表MMSE对老年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调查2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方面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共1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5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GA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EID组),在患者术后12h、24h、72h、第7d和1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MMSE神经精神功能方面评定。结果在术后的24h是术后认知障碍(POCD)主要发生的时间,所有患者中,术后第7d GA组有2例出现POCD外,其他患者均恢复正常;其中GA组中患者出现POCD多,且严重,与EID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0.05);术后1个月后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单纯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具有一定的影响;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认知障碍影响相对较小;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张国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报道1例以耳带状疱症为首发症状,后期出现乙状窦血栓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后好转出院的病例。
作者:陈胜燕;陈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救中心、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与结果从患者的安全角度出发,准确识别各种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对急诊患者的全流程安全管理。并规范了工作流程,保障了急诊护理安全,从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实施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对急诊患者的护理及抢救质量。
作者:匡永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冠心病和骨质疏松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骨质疏松以及骨量减小的绝经后女性,分为对照组(即无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组)、观察组(即有血压或者是冠心病组),每组4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的指标,分析两组血脂和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TC、LDL-C、腰椎骨密度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TC、LDL-C方面高于观察组,腰椎骨密度小于观察组;在Ward三角、TG、左侧股骨近端总骨密度以及HDL-C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冠心病和骨质疏松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贾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rt干预人膀胱癌T-24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用药后细胞增殖的改变;划痕实验检测鱼藤素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和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t可显著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株增殖(<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鱼藤素可降低T-24细胞的迁移能力;FCM结果显示Art可使人膀胱癌T-24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可诱导T-24细胞的凋亡(<0.01)。结论 Art可显著抑制T-24细胞的增殖以及降低其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Art使T-24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诱导其凋亡相关。
作者:袁红纲;张路生;董自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信息时代的来临,生活和工作方式均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享受信息时代所带来便捷的同时,信息安全也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在企事业单位中,医院信息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涉及患者病史资料及所有诊疗记录,本文旨在阐述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明确网络安全在医院信息系统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确保医院网络系统安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和完整性,才能使医院的信息系统更可靠。笔者旨在对医院信息系统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对策。
作者:李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下肢神经病变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下肢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治疗后股动脉血流、腘动脉血流、足背动脉血流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能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下肢的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糖尿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一个较佳的方法。
作者:张学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