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敏;王也;舒自琴;黄贤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使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分解产生酮体,导致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引起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其病程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2014年7月7日我科对1例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了抢救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临床诊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所有呼吸衰竭患者中,急性呼吸衰竭95例,慢性呼吸衰竭105例。95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包括院14例严重肺部感染所致,19例胸部外伤严重累及呼吸肌或肺组织,14例自发性气胸,20例尿毒症或肺癌胸膜腔积液短期内大量增多,8心源性肺水肿以及10例其他病因所致的呼吸衰竭,10例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累及呼吸中枢;105例慢性呼吸衰竭中包括院12例硅肺、石棉肺,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间质性肺疾病以及11例其他疾病。动脉握血分析院95例玉型呼吸衰竭者(PaO2<8.00kPa、PaCO2正常);108例Ⅱ型呼吸衰竭者(PaO2<8.00 kPa、PaO2跃6.67 kPa)。所有患者经过相应措施治疗后,发生7例患者死亡,包括5例严重胸部外伤、肺挫裂伤以及2例尿毒症、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临床对呼吸衰竭治疗时,应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动脉气血分析以及呼吸功能检查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即呼吸衰竭的治疗应根据吸衰竭的类型以及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探讨,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并健全工作制度,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结果通过风险管理,提高了我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结论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强风险监控意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周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综合心理干预对调节中职护生学业情绪的影响,为探索适合中职护生学业情绪的心理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情感量表》和《自我描述Ⅱ》针对分层随机抽样的102名中职护生的学业情绪进行系统心理干预实验研究。结果102名中职护生通过综合心理干预方案的实施正向学业情绪明显增加,有效减少了负向学业情绪,自我概念提升,明显地提高了学业成绩。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调节中职护生的学业情绪。
作者:易隽;温贤秀;邓静;王云群;罗媛玲;张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预注曲马多对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抑制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曲马多组静脉注射曲马多50mg,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两组均于1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ug/kg,注射时间为5s。记录两组患者咳嗽发生的例数和强度。在注射芬太尼前1min或注射曲马多时、注射芬太尼时及注射后1min、2min分别监测并记录血压、呼吸、心率以及任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曲马多组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5%,4/80)明显低于对照组(43.75%,35/80)(<0.05);曲马多组芬太尼诱发中度和重度咳嗽患者为25%(1/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8.6%(17/35)(<0.05)。两组患者各时段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马多预处理能有效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应的发生率和强度。
作者:刘召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将健康教育贯穿于门诊输液室,输液患者治疗的全过程。从细微之处入手,为静脉输液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从而能提高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医护人员利用所学的知识,主动为患者讲解输液前的准备,输液中的观察要点及输液后的注意事项。在门诊输液室中为静脉输液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增强了患者战胜疫病的信心,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乐季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从我院2013年随机抽取108例老年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6例。A组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C组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三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眼科手术成功率、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实验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8.9豫,89.6豫,99豫;三组患者眼科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5豫,90.61豫,96.88豫,三组比较差异显著,C组的眼科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另外圆组。结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康复和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让患者积极主动进行手术配合,提高手术成功,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作者:霍淑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胃肠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例胃肠肿瘤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9例,进展(PD)6例。有效率(RR)为50.0%(15/30),疾病控制率(DCR)为80%(24/30)。生存期为4~16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4.2个月。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蛋白尿3例,皮疹3例,高血压2例,便血2例。没有发现血栓栓塞、胃肠穿孔、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胃肠肿瘤可增强疗效,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成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调节性T细胞(Tregs)虽然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肿瘤微环境内的Treg细胞却减弱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作者:陈科均;权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研究证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miRNA表达异常,通过转录后水平参与MI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新的生化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在下文中,我们首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对miRNA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全面论述。
作者:黄小凤;胡昌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肘内侧联合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芋型肱骨踝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儿童芋型肱骨踝上骨折4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该组患儿行肘内侧联合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患儿共40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5d,平均随访时间为9.8个月,骨折部位于4~6w之间愈合,未出现肘内翻畸形、肘外翻畸形或缺血肌痉挛情况。对该组患儿的骨折部位综合伸屈功能根据Flynn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为优20例,占50.00%,良17例,占42.50%,一般3例,占7.50%,优良率为92.50%。结论此种治疗方法不仅可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且患儿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不易出现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胡建强;夏文波;徐明雄;冯左基;郝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耳穴压丸治疗脑卒中脾虚气弱型便秘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对50例脑卒中脾虚气弱型便秘患者于耳穴压丸治疗,并通过辨证施护,分析护理策略的合理性。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12例,好转31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86%。结论通过优质的护理策略可提高耳穴压丸治疗脑卒中脾虚气弱型便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陆陶陶;张新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为患者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护理方案,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运动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的病情变化,经过2w的护理后,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参加本次实验的100例患者中,89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5例患者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整体治愈率高达95.00%。结论对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杨华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通过分析导致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生理和社会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及其影响,针对更年期妇女不同的病症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从而切实改善妇女的更年期生活质量。
作者:王芸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急诊抢救老年危重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比分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后,两组危重患者在存活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并发症上差异显著。通过分析发现,急诊抢救室老年患者存在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差,老年患者缺乏关爱等风险因素。结论为了减少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因护理不当导致的死亡和并发症,为医生的抢救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采取积极主动的护理对策来规避风险。
作者:郭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立派唑治疗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入院顺续分层随机法,将阿立派唑与氟哌啶醇治疗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各60例作对照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w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平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Ⅱ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1),阿立派唑组有效率93.3%,显效率76.7%;氟哌啶醇组有效率90%,显效率75%。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8、12w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0.01)。结论阿立派唑治疗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作者:赵艳华;孙群星;刘勇;王尊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P-IgM IgG在本地区儿童MP感染中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渗滤式间接原理,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788例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肺炎支原体(IgM)阳性75例,(IgG)阳性36例,(IgM+IgG)同时阳性24例。阳性率占17%,且7~9月发病感染率高,3~5岁儿童感染率高。结论肺炎支原体在本地区发病率较高,全年均可发病,秋季多见,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IgG)检出率更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金善荣;涂晓雪;耿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部彩超与阴道彩超联合应用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疑诊宫外孕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的11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腹部彩超诊断为宫外孕64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0%(64/110),经阴道彩超诊断为宫外孕95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95/110),经腹部彩超及阴道彩超联合应用诊断为宫外孕106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96%(106/110)。结论对疑诊宫外孕患者,在行腹部彩超检查时,应结合阴道彩超,二者联合应用是早期诊断宫外孕较为有效的方法,对临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正霖;冯敏;曹红霞;刘碧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观察室患者规范化转运流程的建立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7~12月1345例急诊观察室转运患者设为实验组,2013年1~6月1230例急诊观察室转运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沿用传统转运方法,实验组采用新建规范化转运流程,两组分别运用转运患者安全交接情况调查表及转运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来进行评定。结果规范化转运组与对照组比,安全隐患3译(4例/1345例)低于对照组出现转运安全隐患17译(21例/1230例),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转运情况满意度为99.4%(1337例/1345例)高于对照组满意度92.5%(1138例/1230例),患者满意95.3%(1282例/1345例)也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9.0%(972例/1230例)。结论规范化转运流程可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转运安全,规范地与相关接收科室交接,能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晓竹;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急性发作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将其分为观察组(VTE)(静脉血栓栓塞组)和对照组(非VTE)各4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肿瘤、下肢疼痛、胸痛以及无法行动患者均高于对照组,且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患者而言,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同时患者D-二聚体水平会出现明显升高,在治疗时可以对患者采用抗凝治疗。
作者:喻廷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