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疲劳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王艳

关键词:护士, 疲劳, 职业紧张, 影响因素, 措施
摘要:对临床护士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临床护士是一个特殊群体,而疲劳在护士中普遍存在,且躯体疲劳大于脑力疲劳;临床护士中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护龄、是否经常到夜班等对其疲劳程度影响有所不同;一些主要科室如急诊科、手术室、ICU等的护士疲劳发生率更高,且程度较为严重;个体的疲劳水平受所面临的职业紧张的影响。提出护理管理者应对护士实施情感管理,使其感到温馨,并营造促进身心健康的环境氛围;护士自身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从业过程中端正心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舒缓压力,以降低疲劳发生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丈夫参与孕妇自我管理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自护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丈夫参与自我管理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自护能力的影响价值。方法根据丈夫的参与意愿把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为对照组患者通过GDM一日门诊开展糖尿病知识及相关调节内容的自我管理教育,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让其丈夫参与进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等相关项目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均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相关项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丈夫加入自我管理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白爱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益生菌在补救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估益生菌在初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失败的补救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门诊经标准方案初治失败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84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14 d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雅2袋,3次/d。治疗结束后1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疗效,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Hp根除率为91.3%,优于对照组的73.9%;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2%,低于对照组的12.0%,以上各项二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益生菌在补救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中是安全有效的,既提高了根除率,又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任普海;孙卫东;俞峰;冯晓峰;郑永志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公司职工食堂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分析

    目的:某公司职工食堂发生疑似食物中毒,调查采样寻找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分离查找致病菌。结果分别在患者的肛拭和剩余的凉拌花生中检出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O 9,12院H g,m)。结论根据流行病学特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认了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污染所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作者:谢雯;高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术的2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其中包括心理护理、预防感染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的感染、血栓、血肿以及心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综合各项指标,得出观察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老年患者PICC置管前、置管中以及置管后的护理,规范、熟练的置管操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后遗症。

    作者:杨雅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电针调节骶3神经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及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及尿失禁采用电针调节骶3神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脊髓损伤逼尿肌过度活动及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及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患者每周尿失禁次数、24 h排尿量、24 h排尿次数、每日夜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电针调节骶3神经治疗脊髓损伤,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尿失禁的症状,减少了患者尿失禁的次数、排尿急迫次数及急迫程度,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作者:陈燕颜;刘德清;杨幸华;肖喜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对肾脏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及对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82例为被试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肾功能变化。结论观察组总有效率82.9%相较于对照组70.7%明显更优(<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16(38.1%)明显低于对照组32(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跃0.05),观察组治疗后尿红细胞(13.5±2.6)个/HP、尿蛋白(0.4±0.1)g/24h、尿微量蛋白(0.1±0.1)mg/L均明显较对照组(21.7±3.8)个/HP、(0.8±0.2)g/24h、(0.2±0.2)mg/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应用西咪替丁,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肾脏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张芳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阴式手术术前不同阴道消毒方法对比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两种阴道消毒方法的研究,选择一种科学、经济、实用的方法用于经阴道妇科手术前的准备。方法选择经阴道手术且均无阴道炎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1:5000高锰酸钾灌洗,2次/d,连续3 d。研究组予阴道臭氧消毒,1次/d,连续3d。观察记录消毒前后患者阴道清洁度,阴道乳酸杆菌的变化及消毒前后对患者舒适度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使用臭氧消毒可在短时间内杀灭阴道微生物,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也缩短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工作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阴道臭氧消毒具有起效快,广谱抗菌性,且不会破坏阴道酸碱环境,阴道臭氧消毒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是阴式手术术前阴道消毒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顾志乐;田惠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磁热振疗法对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磁热振疗法对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磁热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磁热振疗法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显效率为87.5%、治疗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磁热振疗法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方翠霓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奥洛他定滴眼液和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并分析奥洛他定滴眼液和依美斯汀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78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美斯汀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敏性结膜炎患者进行治疗,为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更好,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祁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输血科(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研究

    探讨输血科(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质量控制,以确保临床用血以及输血的安全性。输血科(血型实验室)没有出现例如配血不当、血液中存在传染病等情况,安全事故急剧减少。输血科(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的严格控制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必要前提,可以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降低传染病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作者:曾小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疾病认知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抽样法抽取12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乳腺癌疾病认知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认知度均明显提高,干预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组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提高乳腺癌住院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案例式教学法在《医用多元统计分析与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为了加强多元统计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医学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在医用多元统计分析与计算机应用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作者:陶丽新;罗燕;罗艳侠;郭晋;李霞;高琦;吴立娟;祝慧萍;郭秀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复发性卵巢癌调强放疗5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发性卵巢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4~9月我科收治的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行全身化疗同时针对复发转移病灶行盆腹腔调强放疗,分析5例患者临床资料及近期疗效。结果随访12个月,随访率100%;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进展1例。5例患者均有玉或域级胃肠道不良反应,域或芋级骨髓抑制。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能缓解,患者均可耐受不良反应,完成放疗计划。结论盆腹腔调强放疗对复发性卵巢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侯友翔;古丽娜·库尔班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回顾性分析这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相关的护理后,66例患者心绞痛症状得到好控制,护理的总有效率为10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解剖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术后康复护理

    目的:自体腘绳肌腱,解剖双束重建的前交叉韧带更接近于患者损伤前的形态,应用越发广泛。如何做好关节镜下解剖双束前交韧带叉(ACL)重建手术的康复指导,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尽可能恢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3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行自体腘肌绳肌腱解剖双束前交韧带叉重建术,术后与手术医生共同制订护理康复计划并实施,针对每位患者,个性化督促并指导患者按计划进行肢体肌力训练,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调整卡盘式支具外固定等。术后第一次功能锻炼指导由手术医生担任,消除患者不敢动,惧怕疼痛,随意锻炼等心理,取得患者密切配合,出院后,每人发放一份由医生制订的护理康复计划,便于患者家中练习,定期电话随访及定期门诊由手术医生复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双束重建术正确及尽早行术后康复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对于手术疗效尤为重要。

    作者:马淑云;杨成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无骨性重建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是否进行骨性重建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前窝底肿瘤伴大范围骨质破坏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肿瘤切除,其中未做骨性重建者26例作为观察组,做骨性重建及软组织重建者2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并无围术期死亡发生;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占11.5%;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占7.7%,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跃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无脑组织下沉、迟发型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前窝底骨质缺损并不一定要进行骨性重建,仅予以软组织重建亦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淡冰;彭宗清;李自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图像特征观察

    目的:观察胎儿泌尿系统异常通过超声诊断的影像学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孕产妇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研究对象中30例胎儿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存在泌尿系统畸形症状,通过分析图像特征诊断各种畸形症状。结论孕产妇产前采用超声进行诊断,能够更为全面的追踪显示肾动脉、肾脏集合系统以及肾脏实质,对鉴别诊断泌尿系统畸形有一定的帮助,为临床确诊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何春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分娩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分娩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诊治的52例产妇,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6例产妇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26例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以及分娩时间等。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的26例产妇中,21例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为80.77%,对照组患者中,15例自然分娩,分娩率为57.69%;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1小时内分娩率为69.23%,对照组为30.77%,两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前及分娩中实施新型护理模式能够提升产妇分娩的信心及自然分娩的几率,给予产妇必须的鼓励和心理安慰,能够有效缩短产妇分娩时间,提升分娩质量。

    作者:李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鼻腔冲洗器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使用效果评价

    鼻咽癌是一种原发于人鼻咽腔的恶性肿瘤之一[1]。肿瘤一般都位于深部,射线必须穿过其表面的正常组织才能达到肿瘤处,而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均须达到一定的照射剂量,肿瘤才能达到有效的控制或临床治愈。因此,在照射区内正常组织也会受到辐射,若辐射耐受量不足以抵抗辐射时,则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并由不同方式反应表达。如发生放射性粘膜炎、鼻中隔相贴。因此做好鼻咽癌患者鼻咽腔护理非常重要。我科自2013年8月~2014年11月对44例鼻咽癌患者采用地中海死海海盐、柠檬酸钠、柠檬酸成分的鼻可乐冲洗器进行鼻咽腔冲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麻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合并疾病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为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5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心悸、腹泻、无痛心肌梗死、腹痛和双肺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生存率为82.69%,对照组为94.23%,观察组明显对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种类多,并发症也多,预后差等特点,临床治疗较困难,采用血糖调节、病情调控等工作,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罗红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