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兰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7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97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NB患儿中男女比例1.425:1;首发症状为腹部肿块36例,发热27例,腹痛伴发热10例,腹泻4例,咳嗽伴低热10例,肢体关节疼痛6例,头痛2例,阴囊肿大1例,突眼1例;原发部位以腹膜后比例高(78.4%);接受治疗的共63例,根据分期及临床危险度分组不同采用化疗(15例)、原发瘤灶切除术(27例)、综合治疗(21例)。全组1年总生存率80.7%,2年总生存率57.9%,5年总生存率28.1%。结论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多样,就诊时常已发生转移。如能早期诊断,根据危险分组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黄晓阳;孙念政;张爱军;鞠秀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究持续性人文关怀用于ICU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常规组45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另外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记录,整理以及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恢复率97.78%,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总恢复48.89%,实验组明显又有常规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人文关怀用于ICU护理中的效果很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参考。
作者:赵李侠;杨俊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探讨射频治疗肝脏肿瘤方法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肝脏肿瘤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射频治疗,并完善患者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各项护理,并总结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射频治疗的同时又对患者进行了精心的护理,减少了射频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手术治疗过程中虽然有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且无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肝脏肿瘤患者经射频治疗及各项护理后,其生存时间有所延长,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作者:冯引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术的2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其中包括心理护理、预防感染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的感染、血栓、血肿以及心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综合各项指标,得出观察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老年患者PICC置管前、置管中以及置管后的护理,规范、熟练的置管操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后遗症。
作者:杨雅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发凉、疼痛、感觉障碍,甚至出现肌肉萎缩;且容易引发足部感染、溃疡以及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GM1)联合琢-硫辛酸(ALA)和木丹颗粒治疗DPN,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峰;吴海武;杨吉林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本院老年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其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老年科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70例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株病原菌中,有70株多重耐药菌株,<占52.2%;134株阳性病原体中有94株属于医院感染,占70.1%;64株常见病原体中有40株属于医院感染,占62.5%;70株多重耐药菌中有46株属于医院感染,占65.7%。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多发生与老年人,死亡率高,应引起重视,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监管与护理干预。
作者:越小丽;罗仕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新生儿糖尿病通常指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糖尿病。作者总结近年新生儿糖尿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整理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士实施循证护理实践(EBP)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障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中文版的循证护理量表在本地区二级甲等及三级甲等医院中总共抽选90名护士,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护士在实施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障碍因素。结果本次循证护理量表总得分为(60.5±18.2)分,评级为中度影响水平,影响量表总分大的是研究结果的质量分析和实施循证护理的条件分析。护士所在科室及其职称和对循证护理知识的知晓情况是影响EBP的相关因素。结论临床护士开展EBP障碍较为严重,应营造医院良好的科研氛围,提供有效的循证资源,重视护理管理,提升循证素质。
作者:尹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比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有效治疗方案,探讨不同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4月收治的患者85例,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类型、波及范围、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外科治疗,现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案,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5.9%,共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1%。其中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5%。结论正确地把握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与指征,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对于决定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何余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A组服用降血脂、血压、血糖药物进行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静滴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总有效率的94.9%明显高于A组的79.5%(<0.05);治疗后A、B两组血清Scr和血尿BUN水平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继红;丁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用于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如巨大儿、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孕妇86例。随机分为两组院缩宫素加欣母沛组43例,即胎儿娩出后立刻使用缩宫素20哉入液及欣母沛250μ早宫肌注射;缩宫素组43例,即胎儿娩出后立刻使用缩宫素20哉宫体注射及缩宫素20哉静滴。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2澡出血量、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缩宫素加欣母沛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及血红蛋白下降明显低于缩宫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欣母沛用于预防高危因素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方便、快速、安全特点,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立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年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一般护理、用药护理、口腔及皮肤护理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经过正规用药治疗和精心护理,67例出血患者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可减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穆瑞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血液透析室实施深静脉置管患者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分析感染患者发病原因,总结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166例患者共深静脉置管189例次,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21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1%;拔出的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9例次;外周血、导管血培养阳性21例次;培养的病原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71.5%;革兰氏阳性菌占28.5%;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原因与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等有关。结论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因素很多,应针对感染发生的原因,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降低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从而提高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廖秀英;兰春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凝血四项指标与抗磷脂综合征(APS)的相关性,评价其在APS诊断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疑似APS患者120例,根据2006年新修正的APS诊断标准判别APS患者37例,非APS患者83例,对120例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D-二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计数进行检测,分析其在APS诊断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PS的APTT、PT、PLT水平与非APS比较无明显差异(跃0.05),APS患者DD水平明显高于非APS患者(P<0.05)。结论 DD水平与APS具有相关性,有助于对APS血栓形成进行评价,在APS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全民;牟红兰;游德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大部分肝性脑病是由各型肝硬化引起,比例可达70%。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和昏迷前期的表现,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有效的护理,可以避免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后尚好。所以患者家属及医院护理工作者应该加强注重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冷杨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w的临床治疗后,效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价值,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本文主要分析主要分析黄芪的免疫药理、抑菌剂抑制病毒、内分泌调节、抗衰老、抗疲劳、抑瘤方面药理作用,并且对黄芪在循环系统(心肌炎、心衰、肺心病)、消化系统(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泌尿系统(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12月收治的13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顾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法,将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损伤少,符合自然分娩规律。
作者:言兰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7月~2015年9月,根据患儿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均采取常规措施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黄疸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中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83.33%,且黄疸消退时间为(3.56±1.25)h,平均住院时间为(2.76±1.54)d,短于常规组的(4.87±2.89)h、(4.35±2.54)d,数据对比有差异,<0.05。结论临床上对黄疸新生儿进行疾病治疗时,于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采取茵栀黄口服液能有效改善疾病疗效,有效缩短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对于疾病治疗及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江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使用腹腔镜方法进行胆囊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一组在围手术期使用优质护理为观察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患者都成功的进行了手术,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明显的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进行优质的护理,可以明显的增加护理的满意程度,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出现,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林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