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李侠;杨俊伟
目的: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全部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达到再通标准的患者38例,再通成功率为76.0%;未满足再通标准的患者12例,发病后6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成功率显著高于6~12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成功率(<0.05)。结论临床中在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姗姗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总结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我院手术室施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术前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82.5±1.6)次/min、收缩压(102.3±3.8)mmHg及舒张压(75.6±5.1)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护理满意度(95.2±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用于手术室患者麻醉中能提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患者之间的配合度,对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晓贤;夏兰芬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分娩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诊治的52例产妇,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6例产妇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26例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以及分娩时间等。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的26例产妇中,21例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为80.77%,对照组患者中,15例自然分娩,分娩率为57.69%;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1小时内分娩率为69.23%,对照组为30.77%,两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前及分娩中实施新型护理模式能够提升产妇分娩的信心及自然分娩的几率,给予产妇必须的鼓励和心理安慰,能够有效缩短产妇分娩时间,提升分娩质量。
作者:李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了解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将来我院就诊的48例确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24例应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对照组24例应用莫沙必利,持续应用1个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6个月,以明确复发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3.3豫)远远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8.3豫),经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的轻微增多,其肝功能、甘油三酯及ALT均正常。两组的差异经统计学计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跃0.05)。随访中,实验组中的复发率(8.3豫)远远小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5豫)。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作者:张坚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用于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如巨大儿、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孕妇86例。随机分为两组院缩宫素加欣母沛组43例,即胎儿娩出后立刻使用缩宫素20哉入液及欣母沛250μ早宫肌注射;缩宫素组43例,即胎儿娩出后立刻使用缩宫素20哉宫体注射及缩宫素20哉静滴。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2澡出血量、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缩宫素加欣母沛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及血红蛋白下降明显低于缩宫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欣母沛用于预防高危因素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方便、快速、安全特点,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立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4月收治的56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收治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统计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为60.7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为67.86%,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彭耀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医护标准化沟通在降低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个护理单元。 A护理单元为对照组,按传统方式沟通后处理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B护理单元为实验组,按标准化沟通后处理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比较两医护单元在处理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状况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处理的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实验组处理的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医护标准化沟通方式在降低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状况上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窦超;孟琪;高春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跟骨骨折36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合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宽度均优于治疗前,同时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治疗,与闭合复位治疗相比,前者效果更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缪逸鸣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对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两种方式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别采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两种方式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患者在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合并巧克力囊肿、合并子宫肌瘤3项上的诊断符合率。观察在两种方式诊断时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情况。结果阴道超声方式诊断各项指标均优于腹部超声诊断,<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更宜采用阴道超声方式,能够提升诊断敏感性与符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栋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髌骨置换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拟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髌骨置换组(实验组)与非髌骨置换组(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2、3、6个月后的髌骨评分与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12个月后的髌骨评分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髌骨置换,能够大幅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术后膝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具体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12名护士纳入本次研究,均在绩效管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策略。结果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策略后,护士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同时工作质量也显著提升。与未实施绩效考核策略前相比,实施绩效考核策略后的临床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过程中实施绩效考核策略,有助于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使临床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进而确保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作者:顾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实施格列喹酮治疗,观察其疗效,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空腹血糖在治疗前后相比显著下降(<0.01);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肌酐水平有所下降(<0.01)。结论格列喹酮可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有效降低尿蛋白排泄量,保护肾功能,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佳;张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尿道形成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临床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Th1、Th2百分比测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据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经过72 h护理后,其Th1、Th2百分比测量结果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72 h两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采用尿道性成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采取全面、细致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儿免疫力。
作者:艾向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应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换药的治疗效果。方法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0例术后采取康复新液坐浴换药,对照组130例术后采取凡士林纱条换药。观察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肛门狭窄、肛门溢液、肛门失禁、便秘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疗效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尤其是在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率两方面。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创面应用康复新液有更好的愈合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作者:井晓峰;秦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是否进行骨性重建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前窝底肿瘤伴大范围骨质破坏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肿瘤切除,其中未做骨性重建者26例作为观察组,做骨性重建及软组织重建者2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并无围术期死亡发生;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占11.5%;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占7.7%,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跃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无脑组织下沉、迟发型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前窝底骨质缺损并不一定要进行骨性重建,仅予以软组织重建亦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淡冰;彭宗清;李自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通过对2013~2015年常德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该地区苯丙酮尿症(PKU)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情况。方法采集出生后72 h新生儿的足跟血,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化学荧光法分别检测滤纸片中全血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苯丙氨酸(Phe)的含量。结果3年共筛查新生儿157345例,筛查率为94.5%,确诊PKU患儿6例,发病率1/26224,确诊CH患儿41例,发病率1/3838。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残疾率的发生。
作者:滕平;龚志峰;程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麻醉前补偿性扩容对手术患者血气分析及酸碱电解质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择期进行手术的麻醉分级(ASA)为I-III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的CVE方式为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的CVE方式为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CVE前、后血气情况以及酸碱电解质平衡状况。结果两组患者CVE前后pH、PaO2、HCO3-以及Lac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 CVE前后两组患者的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82%)低于对照组(31.4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患者手术麻醉诱导前为其静脉滴注8 ml/kg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补偿性扩容,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麻醉诱导期的安全性。
作者:赖肖梅;王玉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吸烟患者与不吸烟患者的C-反应蛋白等指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吸烟组(n=100)和不吸烟组(n=80),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后TNT、CKMB、CRP及随访患者有无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TNT、CKMB、CRP水平以及患者30 d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吸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不吸烟组(<0.05);吸烟组中CRP、TNT、CKMB较不吸烟组有统计学意义(<0.05),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结果吸烟组患者随访30 d内并发症与非吸烟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本组研究的心肌梗死患者中,吸烟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更年轻;吸烟组患者的CRP、TNT、CKMB数较非吸烟组显著升高,提示吸烟可加重AMI患者的心肌损伤;吸烟组30 d内发生主要并发症显著多于非吸烟组患者。
作者:刘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身体不适和对所患疾病缺乏一定的科学了解,以及对健康和生存的渴求,导致患者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患者身体生理功能,导致躯体功能明显下降,也会导致患者病态的时间延长,复发率上升等。分析了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里需求,提出了心理护理的的原则和措施。
作者:张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呼吸内科88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护理问题,并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护理问题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主要包括心理问题、皮肤问题、饮食问题、用药安全问题;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进行调查,老年患者各项常见护理问题发生率由护理前的32.95%、20.45%、22.73%、17.05%降至3.41%、5.68%、4.54%、3.41%,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易出现多种护理问题,对其进行对症处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问题发生率,对保障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诊疗活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李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