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结合信息时代数字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就泌尿外科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创建意义、建立方法、运用与维护进行探讨,说明其在数字化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刘晓龙;薛波新;阳东荣;孙传洋;单玉喜;高鹏;朱进;周毅彬;许立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于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院选择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244例组成小组,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都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在干预焦虑程度明显的改善,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实施腹腔镜剔除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剔除术。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优质护理)各30例,评估护理满意程度,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28例(93.3%),并发症发生1例(3.3%);对照组护理满意22例(73.3%),并发症发生7例(2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剔除术中,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获得满意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作者:卞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使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有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各52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利尿、强心和必要的扩血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进行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能够有效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刘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大部分肝性脑病是由各型肝硬化引起,比例可达70%。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和昏迷前期的表现,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有效的护理,可以避免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后尚好。所以患者家属及医院护理工作者应该加强注重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冷杨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整理我院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室资料,探讨手术室感染的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812例外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控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6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控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PDCA循环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控制效果。结果控制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1.97%,常规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3.21%,控制组手术室消毒合格率98.52%,常规组手术室消毒合格率86.69%,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率、手术室消毒合格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医院的外科手术室感染高危因素包括手术室管理不到位、消毒措施不到位与无菌化操作不到位等,通过PDCA循环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有效改善了患者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出现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诊治的153例腹部手术患者,对其手术部位切口出现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所选的153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8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5.23%。每种类别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具体如下:2例为阑尾手术出现切口感染,1例为胆道手术感染,3例为肠道手术切口感染,1例为胃部手术出现感染,1例为肝脏手术出现感染。综合分析,手术部位切口出现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长短、切口类型、放置引流管数量以及住院时间长短等相关联。结论根据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及护理,缩短手术所需时间,术前进行正确评估,降低术后引流管放置的几率,营养支持和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能够很好的降低感染出现几率。
作者:周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并分析奥洛他定滴眼液和依美斯汀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78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美斯汀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敏性结膜炎患者进行治疗,为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更好,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祁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通过对2013~2015年常德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该地区苯丙酮尿症(PKU)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情况。方法采集出生后72 h新生儿的足跟血,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化学荧光法分别检测滤纸片中全血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苯丙氨酸(Phe)的含量。结果3年共筛查新生儿157345例,筛查率为94.5%,确诊PKU患儿6例,发病率1/26224,确诊CH患儿41例,发病率1/3838。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残疾率的发生。
作者:滕平;龚志峰;程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单一的降纤酶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治疗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脑循环,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为脑梗死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玉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151例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根据采用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差异明显,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能够增强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痊愈时间,值得推荐。
作者:孙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析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顾小荣;郑新斌;林森;黄利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分析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2014年神经外科收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为对照组采取统一集中化护理措施,为实验组实施细节化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一段时间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细节化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细节化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当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马天铃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安普贴薄膜对芋期压疮治疗效果的观察。方法将我科从2013年1月~2014年06月带入36例共48处芋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院观察组18例,24处压疮;对照组18例,24处压疮。观察组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待创面周围皮肤干燥后,在创面上贴安普贴薄膜;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法即用双氧水、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及予碘伏消毒创面后,用无菌纱布块覆盖,均治疗14 d后,对两组患者的压疮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通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普贴薄膜治疗芋期压疮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换药,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龄;罗月英;黄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及对肾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82例为被试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肾功能变化。结论观察组总有效率82.9%相较于对照组70.7%明显更优(<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16(38.1%)明显低于对照组32(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跃0.05),观察组治疗后尿红细胞(13.5±2.6)个/HP、尿蛋白(0.4±0.1)g/24h、尿微量蛋白(0.1±0.1)mg/L均明显较对照组(21.7±3.8)个/HP、(0.8±0.2)g/24h、(0.2±0.2)mg/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应用西咪替丁,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肾脏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张芳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结合目前脑外科护理现状,分析现阶段脑外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2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3例与对照组1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愈率87.41%,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愈率为76.22%,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3.71%,高于对照组85.31%,两组间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优质化护理对脑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控制脑外科患者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家祯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晕厥患者常见病因,分析其临床特点,以便及时得到预防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因晕厥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118例晕厥患者病因中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占第一59/118例(50%),以女性患者为多33/59例(55.93%),心源性晕厥占第二37/118例(31.36%),以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为主27/37例(72.97%),在心源性晕厥中老年人占较大比例26/37(70.27%),而神经介导的反身性晕厥则以中青年为主39/59例(66.10%)。结论晕厥病因纷杂,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检查,尽快明确晕厥的病因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死致伤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任晓楠;刘芙蓉;赵霞;韩献华;王明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其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室上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均明显较少,差异对比<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将心率失常进行改善,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新涛;郭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探讨门诊分诊护士工作内涵拓展及模式建立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实施一般问诊方法,观察组64例在门诊分诊护士工作内涵拓展的基础上,实施优质的门诊分诊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权力(知情权与选择权)满足率、复诊知晓率,分别为95.31%、96.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82.8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表现率为32.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对问诊的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门诊分诊护士工作内涵拓展及模式建立对门诊问诊工作的优化及完善有显著推进作用。
作者:马金丽;王红艳;闫影;郭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中国每年约有200万人发病,其中70%~80%人不能独立生活[1]。循证医学证明,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的有效途径,是脑卒中管理模式的重要环节。现代康复理论与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功能障碍,加快脑卒中的康复过程,降低护理成本,节约社会资源。目前,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是时间的长短,但调查显示,出院后患者的护理需求量在65%以上,达到94.12%[2]。社区康复指导是患者护理的延伸,对降低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家庭康复护理和放松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邱玉春;刘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