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对肝癌结节血液动力学变化的诊断价值分析

熊家兵

关键词:肝癌结节, 血液动力学, 多层螺旋CT, 灌注参数,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结节血液动力学变化采取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肝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取多层螺旋CT平扫、灌注成像及增强扫描,对比分析组间灌注参数值,包括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指数(HAI)、肝血容积(HBV)、肝动脉灌注量(HAP)及门静脉灌注量(HPP)。结果研究组患者中肝癌结节在HBF、HAP、HAI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尽管HBV有所升高、HPP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0.05);肝癌结节患者与癌周肝实质患者在HAP、HPP、HAI上有显著差异(<0.05),而HBV与HB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能反应肝癌结节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值得借鉴。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骨外科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0例骨外科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两个小组,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的患者仅仅接受常规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高达91.3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82.0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外科的临床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满意程度提高,而且护理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李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和对策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呼吸内科88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护理问题,并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护理问题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主要包括心理问题、皮肤问题、饮食问题、用药安全问题;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进行调查,老年患者各项常见护理问题发生率由护理前的32.95%、20.45%、22.73%、17.05%降至3.41%、5.68%、4.54%、3.41%,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易出现多种护理问题,对其进行对症处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问题发生率,对保障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诊疗活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李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18例晕厥患者临床病因分析及治疗转归

    目的:探讨晕厥患者常见病因,分析其临床特点,以便及时得到预防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因晕厥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118例晕厥患者病因中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占第一59/118例(50%),以女性患者为多33/59例(55.93%),心源性晕厥占第二37/118例(31.36%),以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为主27/37例(72.97%),在心源性晕厥中老年人占较大比例26/37(70.27%),而神经介导的反身性晕厥则以中青年为主39/59例(66.10%)。结论晕厥病因纷杂,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检查,尽快明确晕厥的病因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死致伤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任晓楠;刘芙蓉;赵霞;韩献华;王明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了解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将来我院就诊的48例确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24例应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对照组24例应用莫沙必利,持续应用1个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6个月,以明确复发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3.3豫)远远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8.3豫),经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的轻微增多,其肝功能、甘油三酯及ALT均正常。两组的差异经统计学计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跃0.05)。随访中,实验组中的复发率(8.3豫)远远小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5豫)。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作者:张坚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常德地区2013~2015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回顾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2013~2015年常德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该地区苯丙酮尿症(PKU)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情况。方法采集出生后72 h新生儿的足跟血,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化学荧光法分别检测滤纸片中全血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苯丙氨酸(Phe)的含量。结果3年共筛查新生儿157345例,筛查率为94.5%,确诊PKU患儿6例,发病率1/26224,确诊CH患儿41例,发病率1/3838。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残疾率的发生。

    作者:滕平;龚志峰;程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实施腹腔镜剔除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剔除术。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优质护理)各30例,评估护理满意程度,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28例(93.3%),并发症发生1例(3.3%);对照组护理满意22例(73.3%),并发症发生7例(2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剔除术中,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获得满意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作者:卞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简述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内出血,常见于动脉分叉,尤其是大脑底动脉环,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脑内动脉瘤破裂往往会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故常常被称之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1]。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瘤形成的病因,概括有以下几种:①先天性因素;②动脉硬化;③感染;④创伤;⑤吸烟、酗酒;⑥遗传。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脉瘤,烟雾病,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病人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只有极少数病人,因动脉瘤影响到邻近神经或脑部结构而产生特殊的表现。动脉瘤症状和体征大致可分为破裂前先兆症状、破裂时出血症状、局部定位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作者:刘芬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高级创伤护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高级创伤护理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急诊室接诊的300例严重创伤患者在抢救前进行高级创伤护理程序:接到患者后准确的诊察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措施,避免呼吸道受阻并保证患者的呼吸维持生命;检查患者是否有伤口和出血情况,妥善处理伤口并尽力控制流血情况;检查瞳孔变化和意识状态,确定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彻底暴露患者进行全身检查,确保发现所有出血部位并对他们对了简单的处理;进行AMPLE病史的收集,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尽的记录。结果300例严重创伤患者中,265例患者的生命体征正常,经过抢救基本脱离危险。35例患者在护理前已经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虽及时进行抢救但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有效地应用高级创伤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对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汤思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焦虑状态的临床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焦虑状态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渐进性放松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疼痛、睡眠、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等方面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睡眠、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渐进性放松训练可明显缓解接受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的焦虑状态,增强治疗效果,改善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方敏慧;李泗枝;王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68例脊柱外伤的CT和MRI影像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68例脊柱外伤患者经CT以及MRI影像检查后的诊断检出率,以供临床参考研究。方法特选取由于脊柱外伤来我院治疗的68例患者(2014年5月~2015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对68例患者均分别对其实施CT检查以及MRI检查,探究其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针对68例脊柱外伤患者实施MRI进行检查,其脊椎损伤检出率(94.12%)、脊髓损伤检出率(55.88%)、神经根损伤检出率(16.18%)明显高于采用CT检查的脊柱外伤患者,<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脊柱外伤患者实施MRI检查方法进行治疗,其可以有效提高诊断检出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其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马力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血透室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不良事件患者,针对不良事件患者发生等级和诱发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探讨不同因素对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程度。结果血透室护理不良反应事件原因包括院健康宣教环节缺失、无菌观念薄弱、操作水平低、自我护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差、查对制度缺失、责任心较差等,不同原因所致血透室护理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加强血透室护理管理工作,针对常见的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诱发原因,采取控制和管理措施,有助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万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G试验和GM试验在诊断AECOPD患者肺真菌感染的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抗生素的使用率增加,肺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正发生着变化,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真菌等不同病原致病后应对措施不同,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真菌感染的病死率也居高不下。如何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是当下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临床问题[1]。我科自圆园员3年员月~2015年6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粤耘悦韵孕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陨孕云陨)的高危79例患者进行了真菌员,猿原茁原阅-葡聚糖(郧试验)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郧酝试验),旨在早期诊断。

    作者:谢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关于微信公众号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伴随着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现代社会步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医疗改革的环境下,研究微信公众号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概念、具体功能切入话题,分析其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如何保障其作用的发挥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作者:朱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新生儿糖尿病研究进展

    新生儿糖尿病通常指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糖尿病。作者总结近年新生儿糖尿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整理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图像特征观察

    目的:观察胎儿泌尿系统异常通过超声诊断的影像学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孕产妇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研究对象中30例胎儿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存在泌尿系统畸形症状,通过分析图像特征诊断各种畸形症状。结论孕产妇产前采用超声进行诊断,能够更为全面的追踪显示肾动脉、肾脏集合系统以及肾脏实质,对鉴别诊断泌尿系统畸形有一定的帮助,为临床确诊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何春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并知情同意。将10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但干预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辅以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改善生存质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袁银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观察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使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有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各52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利尿、强心和必要的扩血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进行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能够有效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刘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并评价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呼吸内科治疗的72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86.1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缓解。

    作者:杨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对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和护理,研究组29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再对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并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作者:李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疗法,共41例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针灸治疗,持续治疗2~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侧负重能力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医针灸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显著提升了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广。

    作者:刘树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