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军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结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营养指标以及VA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组、肠内营养(EN)+补充肠外营养(PN)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7 d后的血清蛋白水平、股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血肌酐水平和VAP的发生率。结果EN+PN组血清前白蛋白较营养支持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EN+PN组营养支持7 d后血清前白蛋白、血肌酐较EN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EN+PN组VAP的发生率较EN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肠内营养结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既维持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又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减少VAP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颖;程青虹;李建华;彭冲;刘瑞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复三七中三种皂苷含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三七总皂苷分散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批次三七总皂苷分散片中,人参皂苷Rb1含量在17.91 mg/片~18.23 mg/片,人参皂苷Rg1含量在17.12 mg/片~17.65 mg/片,三七皂苷R1含量在4.73 mg/片~4.82 mg/片。结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可以同时对三七中不同皂苷的含量进行准确定量,且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的优点,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可以用于三七相关药物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齐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牙周植骨手术治疗Ⅱ型根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些年来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Ⅱ型根分叉病变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行牙周植骨手术治疗,通过骨移植材料及生物膜进行修复;并抽取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牙龈翻瓣清创刮治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1.1%高于对照组成功率76.8%,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PD、HPD、AL、GI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对Ⅱ型根分叉病变患者采取牙周植骨手术治疗,能够提高牙龈附着位置,效果显著。
作者:祝文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大椎穴刮痧法应用于外感发热患者的退热效果。方法将80例确诊为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在原有基本治疗上,对照组给予温水擦浴辅助退热,观察组给予大椎穴刮痧法辅助退热,比较两组退热效果。结果观察组即刻退热和持续退热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大椎穴刮痧法对外感发热患者退热效果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菊英;黄俊喜;邹文妹;兰莉莉;温丽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6例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8例,观察组给予益生菌(口服)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益生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w。结果两组均未发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豫、75.9豫,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明显,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采取康复新液联合益生菌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且疗效较好。
作者:谢天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神经系统危重患者,根据患者结局情况进行分组。其中52例患者死亡作为死亡组,另134例患者存活作为生存组。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评分情况,探讨两种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结果生存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枢神经感染发生率高于死亡组(<0.05)。生存组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匹兹堡评分分别为(14.2±4.3)分、(35.5±2.1)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分别为(21.1±5.6)分、(32.2±2.4)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0.05)。不同时间段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有差异(<0.05),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无差异(跃0.05)。ApacheⅡ评分曲线面积为0.819,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曲线面积为0.706,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均可有效预测NICU患者死亡情况,但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测更为精准。
作者:卢知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对于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芯片研究,为我国骨关节炎疾病治疗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3例骨关节炎患者,将患有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患者,当做骨关节组(第一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当做RA组(第二组)、没有关节炎有创伤的患者,当做是创伤组(第三组),进行软骨标本、细胞培养,利用微阵列差异性基因分析软件,分析骨关节组,分别与剩下两组软骨细胞的差异性,以及差异性基因的性质。结果一、三组的差异基因有133个,包含的上调和下调分别是65个、68个;一、二组的差异基因有293个,包含的上调和下调分别是106个、187个。第一组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性基因功能,属于生物调节等,差异性基因的通路,符合统计学意义<0.05的包括细胞周期通路、一氧化氮通路等。但同时三组配对的差异性基因,既存在差异性,同时也存在相互性。结论从差异性基因的多角度入手分析其骨关节炎的生物信息,为以后骨关节,从基因表达方面进行治疗,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作者:窦鹏程;段娟;王万春;吴韧;朱威宏;黄添隆;李丁 刊期: 2016年第26期
摄入大量酒精的小鼠机体内的各个免疫系统、淋巴细胞的转化率、白细胞介素的活性都严重的下降,表明过量的酒精会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金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在无痛人流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早孕,要求施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120例,将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舒适的护理干预(两组均以丙泊酚为麻醉剂)。结果观察组麻醉用药剂量大大低于对照组,但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缓解情绪紧张,增强手术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作者:熊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病案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案室对病案的管理同样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发展,病案管理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病案室工作模式的转变现状,并提出必要相应对策。只有努力适应病案室工作模式的转变,才能为医院管理、临床、科研等提供良好的服务。
作者:孟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个性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干预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共收治的胆结石手术患者76例,并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聂香妮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肱骨内固定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ASA分级玉~芋级行肱骨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n=20),玉组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静吸复合全麻,Ⅱ组先行术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然后在喉罩下行静吸复合全麻。术后用布托菲诺行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手术结束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气管导管(玉组)或喉罩(Ⅱ组)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玉组)或置入喉罩(Ⅱ组)即刻(T3)、手术进行30 min时(T4)、术毕(T5)、拔气管导管(玉组)或喉罩(Ⅱ组)即刻(T6)的SBP、DBP、HR;记录术后24 h内的PCA按压次数、PCA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评价术后镇痛满意。结果与玉组比较,Ⅱ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麻醉苏醒和恢复时间缩短,术后镇痛用药量减少,效果更满意,不良反应少。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肱骨内固定术麻醉效果好,苏醒与恢复快,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提高手术及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黄涌;邓宏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导致呼吸科老年患者坠床和跌倒的因素,探讨对其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呼吸科164例老年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根据对以往安全事件发生因素的分析结果,采用有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呼吸科老年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坠床和跌倒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宋福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术式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1)行小切口椎板开窗术,观察组(n=41)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良,可有效改善疼痛与功能障碍。
作者:崔玉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行冠脉搭桥(CABG)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有效保证围术期安全。方法33例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冠脉搭桥术治疗后,给予有效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2例患者成功治愈,治愈率为96.9%院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CAD伴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积极的术后糖尿病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菊霞;赵慧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结果两组患者在发作次数和胸膜固定术选择因素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在体重、体重指标以及引流时间等因素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体重、体重指标、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引流次数以及胸膜固定术等,都是影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重要临床因素,在医学临床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上述指标,减少该疾病术后的复发次数。
作者:张清峰;唐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2014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和患者(或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疗效优、差率分别为80.19%、1.04%,对照组分别为64.46%、10.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8.35,5.39;<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满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康复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膝关节僵硬的康复训练效果显著,不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提高了患者对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玉荣;敬然;韩自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卡洛磺钠注射液和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进行配伍,在配伍完成后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两种物质在配伍后6 h之内的含量变化情况、pH值以及液体外观进行分析。结果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后的6 h之内,液体的外观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跃0.05。但液体在pH值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同时配物液体中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含量也出现了明显变化,<0.05。结论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后外观虽无变化,但稳定性已经出现了较大改变,因此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不宜配伍使用。
作者:刘景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恶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并发症之一,后果严重,病死率高,如能密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早期发现,早期救治,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通过对我院的收治的1例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徐丹彤;高晟;李景照;李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实施治疗,而观察组的50例患者则使用胺碘酮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豫,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仅仅为74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使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苏广春;易秀连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