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如何应用临床路径来提高肿瘤内科研究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林燕;廖英萍;梁嵘;张锦燕

关键词:临床路径, 肿瘤内科, 临床实习
摘要:肿瘤内科研究生按照临床路径进行诊疗活动与探索学习,可减少初入临床时的盲目,提高临床工作效益,逐渐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手卫生措施在新生儿科护士中的执行情况研究

    目的手卫生作为防止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简单有效的措施已得到广泛认可。对手卫生执行措施在我国医护人员中的执行情况做系统的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扬州市16所医院的158名新生儿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这3项规定的执行情况。结果12%的新生儿护士总是执行洗手的规定,10%的新生儿护士总是执行卫生手消毒的规定,2%的新生儿护士总是执行外科手消毒的规定。执行手卫生措施的行为与是否接受过手卫生措施的培训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我国的新生儿护士对手卫生措施的执行情况不理想。应让新生儿护士接受更多的关于手卫生措施的正规培训以提高其对手卫生执行程度。

    作者:周伟;张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流动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成效、挑战与展望

    目的分析流动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成效、挑战与展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区开展预防流动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结果进行成效分析,并分析这项工作的未来挑战与展望。结果相对于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预防成效,2011年1月~2015年12月的预防成效更加明显,说明采用一定的预防措施对控制艾滋病、梅毒、乙肝有着良好效果。结论对流动性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检测与预防十分必要,对降低孕产妇以及新生儿感染几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殷明霞;郑洁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乌头汤加味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乌头汤加味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用我院收治的100例风湿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乌头汤加味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采用乌头汤加味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应用价值较高,可以进一步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熊振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抑郁情绪评分等指标结果。结果两组的抑郁情绪评分大小随着医护时间的延长,都发生了下降,这表明患者的抑郁情绪状态逐渐得到改善。同时护理组在护理前、护理半个月后、护理1个月后、护理1个半月后以及护理两个月后的抑郁情绪评分分别是(28.12±2.13)分、(20.17±1.13)、(16.56±0.68)分、(12.89±0.17)以及(7.57±0.10)分,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进一步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使得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维护患者家庭和谐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吴姜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呼吸科老年患者坠跌安全隐患及优质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导致呼吸科老年患者坠床和跌倒的因素,探讨对其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呼吸科164例老年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根据对以往安全事件发生因素的分析结果,采用有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呼吸科老年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坠床和跌倒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宋福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目的针对慢性的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间的护理进行记录和观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在本院收集患者资料46例,患者均存在慢性的化脓性中耳炎病症,并且需要接受手术方式的干预治疗,针对46例患者进行手术前期的临床心理干预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手术伤口进行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46例患者资料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促成44例患者完全治愈,占总资料比例的95.7%。接受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与接受手术前的患者资料相比,其听力范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本次研究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取科学的手术治疗方式,并进行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并促进患者的听力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

    作者:常淑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FAK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诊断治疗关系的研究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于基于肿瘤大小以及核分裂数的提出,单纯的用良性和恶性定义胃肠间质瘤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1]。随着诊断标准的精确化,以往多种消化道肿瘤在相关临床诊断指标中均与GIST相同,应归属于GIST[2]。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和丝氨酸激酶的过度激活有关,免疫组化检测发现GIST过表达CD117和DOG1, ;并且大多数病例具有 C-Kit 基因扩增现象[3],KIT 或者PDGFRA基因的持续激活可以启动细胞的过度增殖[4]。然而,在一些KIT或者PDGFRA基因正常的GIST患者中,琥珀酸脱氢酶亚型SDHx(SDHA, SDHB, SDHC, and SDHD)也被证实发生了致病性突变[5]。GIST的发病也和细胞周期的紊乱有关, MDM2或者TP53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周期调节紊乱,这种现象在高危险的胃肠间质瘤中尤其常见[6]。除此以外,一些常见的胃癌致病的环境因素,诸如饮酒、不良饮食习惯亦可能成为胃肠间质瘤的诱导因素[7]。

    作者:周东;毕瑞雪;杨勇;张江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与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微创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白永杰;杨春光;王夏红;孙世龙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40例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临床上以腰痛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是由于各种原因退变、劳损、损伤等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向后突起或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窜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腰痛伴根性坐骨神经痛或二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者,也有人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或髓核脱出症。该病反复发作,根治比较困难,因此日常保健对防止其复发就显得非常重要。80%~85%患者保守治疗后可痊愈[1]。我院骨科对2011年7月~2012年7月以来40例实施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谭悦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希罗达治疗结肠癌的毒副反应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希罗达治疗结肠癌的毒副反应以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应用希罗达化疗方案治疗并辅以有效护理后,观察患者的总有效率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毒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结肠癌患者应用希罗达化疗方案治疗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朱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婴儿肺炎应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婴儿肺炎患者时使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婴儿肺炎患者共119例,根据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儿的治疗药物为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7%,2=8.287,=0.004;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0.05。结论在婴儿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的联合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儿的痛苦,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徐润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开放性跟骨骨折9例治疗报道

    目的探讨开放性跟骨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5年6月收治开放性跟骨骨折9例10足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本组9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跟骨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评分,优2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60%,其中1足发生慢性骨髓炎,经治疗后治愈,2例皮肤撕脱伤术后出现皮肤坏死缺损,二期手术以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覆盖消灭创面。4例待伤口愈合后,行骨折切开复位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植骨术。结论开放性跟骨骨折处理较为棘手,预后较差,治疗上应重视首次清创的重要性,和对局部软组织的保护。

    作者:胡敏;李绪松;刘庆;唐浩然;李晓天;刘和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妊娠糖尿病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6例妊娠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和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妊娠糖尿病的认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志晶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药学监护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治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有效病例15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这1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和研究组(实施临床药学监护),每组分别75例,然后观察两组血压的控制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结果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药学监护干预后,研究组75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该组患者依从性也较对照组高,同时比较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发现,研究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临床药学监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7月~12月笔者所在社区257例经三甲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入选者均参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随访管理满1年,观察其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分析影响血糖控制的原因。结果257例患者中,血糖控制不良率为29.96%。血糖控制满意组患者体育锻炼率72.78%明显高于控制不良组61.04%,糖尿病病程>5年率26.67%明显低于控制不良组42.86%(2=4.521~6.550,<0.05)。结论影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较多,缺乏体育锻炼和糖尿病病程较长是主要的原因。

    作者:刘爱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治疗早期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时应用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早期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n=20)和参照组(n=20),参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辅酶Q10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过程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治疗方法,患者的心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该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新涛;郭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幅度明显小于观察组;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对应值;观察组的满意度(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经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数据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也能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芦莹;余月琴;汪慧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在基础医学专业中开设病理生理选修课的探索

    为了培养出从事基础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基础医学专业中开设了病理生理学选修课《心血管内分泌》。在其过程,结合我们的研究方向,讲授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对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做一系统的了解,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王红霞;曲爱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综合观察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路径干预方法。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唐珊;厉娟;刘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所收治的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干预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0.05);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干预组(7.7%)低于常规组(28.2%),差异显著(<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罗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