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AK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诊断治疗关系的研究

周东;毕瑞雪;杨勇;张江南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瘤组织, 诊断指标, 胃肠间质瘤, 细胞周期调节, 免疫组化检测, 间叶源性肿瘤, 基因扩增, 琥珀酸脱氢酶, 不良饮食习惯, 消化道肿瘤, 肿瘤大小, 诊断标准, 诱导因素, 环境因素, 核分裂数, 过度增殖, 过度激活, 发病, 致病性
摘要: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于基于肿瘤大小以及核分裂数的提出,单纯的用良性和恶性定义胃肠间质瘤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1]。随着诊断标准的精确化,以往多种消化道肿瘤在相关临床诊断指标中均与GIST相同,应归属于GIST[2]。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和丝氨酸激酶的过度激活有关,免疫组化检测发现GIST过表达CD117和DOG1, ;并且大多数病例具有 C-Kit 基因扩增现象[3],KIT 或者PDGFRA基因的持续激活可以启动细胞的过度增殖[4]。然而,在一些KIT或者PDGFRA基因正常的GIST患者中,琥珀酸脱氢酶亚型SDHx(SDHA, SDHB, SDHC, and SDHD)也被证实发生了致病性突变[5]。GIST的发病也和细胞周期的紊乱有关, MDM2或者TP53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周期调节紊乱,这种现象在高危险的胃肠间质瘤中尤其常见[6]。除此以外,一些常见的胃癌致病的环境因素,诸如饮酒、不良饮食习惯亦可能成为胃肠间质瘤的诱导因素[7]。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酗酒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摄入大量酒精的小鼠机体内的各个免疫系统、淋巴细胞的转化率、白细胞介素的活性都严重的下降,表明过量的酒精会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金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品管圈在我院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平均分组的方法将这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从患者的根本利益出发,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根据患者的需要,优化服务环境、上作流程及上作方法,使手术室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优质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在手术室实施品管圈服务,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在手术室服务中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加强护理团队之间的团结合作,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秦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6S管理在产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S管理在产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产房成立6S管理小组,对产房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对产房的环境、物品及人进行整顿和改进,比较实施6S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6S管理后产房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提高(<0.05)。结论6S管理活动的开展,提升了产房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产房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并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亢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肠内营养结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结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营养指标以及VA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组、肠内营养(EN)+补充肠外营养(PN)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7 d后的血清蛋白水平、股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血肌酐水平和VAP的发生率。结果EN+PN组血清前白蛋白较营养支持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EN+PN组营养支持7 d后血清前白蛋白、血肌酐较EN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EN+PN组VAP的发生率较EN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肠内营养结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既维持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又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减少VAP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颖;程青虹;李建华;彭冲;刘瑞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复杂关节细微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关节细微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100例临床怀疑关节细微骨折患者,其中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各20例。对所选取病例行DR片检查、单纯螺旋CT平扫及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MPR、SSD等)后,对所得影像表现及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与普通DR片、单纯CT平扫比较,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关节细微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R平片检查、单纯双排螺旋CT平扫及双排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三者的准确率分别为院48%、92%、100%。由此可见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更准确、清晰的显示出比较细微的关节骨折,可降低或避免漏诊、误诊。结论对于关节细微骨折或关节骨折在行X线检查后结果未见异常或可疑异常但有临床症状者,需进一步行CT平扫+三维重建,这样能更好的发现细微骨折,指导临床医师对病患进行诊断以及制定合理严谨的治疗方案,减少此类患者的致残、致畸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沈立双;张力;李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我院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为规范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2015年1月~12月门诊内科和儿童保健科所有处方,妇科及产科住院手术病历、新生儿科住院病历,对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重点监控药品门诊内科和儿童保健科处方共315张,其中门诊内科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肠溶片有243张,不合理使用处方共41张,占泮托拉唑肠溶片使用处方的16.87%;儿童保健科使用辅助用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处方有72张,新生儿科住院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病例有35份,不合理用药情况共15例,占其使用处方或病例的14.02%;妇科和产科病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分别有15例和51例,不合理使用共12例,占18.18%。结论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的品种少,使用量较小,用药基本合理,但辅助用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待进一步商榷。

    作者:贾萍;何梦婕;王华飞;顾倩兰;王晓丽;徐文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本文将在介绍乳腺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对乳腺癌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特别是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作者:杨雪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童恶性血液病的应用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儿童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化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5。结论对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服务,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综合护理服务质量,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和借鉴。

    作者:赵素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婴儿肺炎应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婴儿肺炎患者时使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婴儿肺炎患者共119例,根据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儿的治疗药物为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7%,2=8.287,=0.004;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0.05。结论在婴儿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的联合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儿的痛苦,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徐润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医患关系管理促进医院流程再造

    在新医改背景改革下,我国的医疗事业在市场环境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医疗服务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格局,医患关系管理发挥了较大的发展地位。医院在以患者为中心管理道路上,已经发展了现代的医患关系管理形式。本文根据对医患关系管理与医院流程再造相关概述进行了解,阐述医患关系管理促进医院流程的主要作用。

    作者:郭智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干扰素雾化与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50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探讨干扰素雾化对照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月住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0例,依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干扰素雾化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退热时间为(1.06±0.27)d、皮疹消退时间为(2.78±0.69)d、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2.94±0.53)d;对照组治疗后退热时间为(2.13±0.11)d、皮疹消退时间为(4.29±0.37)d、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4.84±0.5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干扰素雾化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率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不良反应和病发症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宗艳梅;刘亚敏;李颖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应用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综合干预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应用的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连续护理模式进行综合干预。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0d、90d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arthel指数的对比(<0.05);两组组间出院后的30 d、90 d Barthel指数的对比(<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不同时间点GDS评分的对比(<0.05);两组组间手术前、出院时、出院后30d的对比(>0.05),但出院后90 d两组的对比(<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与髋关节功能,使其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徐友凤;黄新荣;苏如洪;王小红;涂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经后路重建治疗11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经后路重建治疗11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通道同种异体骨植骨方法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伤椎高度、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年末经X线检查,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内置物断裂,螺钉松动、手术源性神经损伤等情况。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经Frankel分级分析,提高2级者36例,提高1级者57例,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率为83.04%。术后1 w末、术后1年末伤椎前缘高度/正常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极显著(<0.01),伤椎后缘高度/正常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0.05)。结论经后路重建治疗胸腰椎脊柱爆裂性骨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帮助患者脊柱复位,恢复脊柱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李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治疗早期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时应用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早期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n=20)和参照组(n=20),参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辅酶Q10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过程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治疗方法,患者的心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该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新涛;郭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药养生与保健

    目的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药养生与保健意识。方法阐述高血压病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结论低中危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药养生与保健不容忽视。

    作者:谢春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在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接受优质护理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2%,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0.05。结论对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较快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王凌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地佐辛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方法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采用地佐辛0.1 mg/kg镇痛,对照组仅使用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镇静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吞咽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6 h、12 h的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术后48 h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能够有效减少髋关节术后患者的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海生;张来宝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彩超在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筛查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彩超在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筛查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术前分别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管造影检查,并以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统计发现,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5例,检出率为84.6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诊断的灵敏度为96.5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类型与造影检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跃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童应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典型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

    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病症,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以偏头痛为常见和普遍。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患者常伴随着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多为双侧疼痛,少数患者为一侧疼痛,典型偏头痛在发作前存在运动、视觉及感觉先兆,且该类患者多伴有家族史。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典型偏头痛的发病率正逐渐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将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并对社会造成影响。典型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未对该疾病的发病机理有一个明确的阐述,急性期通常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患者在长期服药的前提下,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并导致药物依赖性的产生,目前,世界卫生组已经将典型偏头痛纳入至难治性疾病的范畴中,并认为中西医结合是诊治该疾病的理想方案。

    作者:王志平;熊英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构建

    对医院实施标准化管理、开展管理水平标准认证是医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档案信息标准化管理已形成医院发展的一种趋势。

    作者:邓惠欣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