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对策

杨雪锋

关键词:乳腺癌, 心理护理, 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本文将在介绍乳腺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对乳腺癌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特别是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微颗粒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微颗粒是(Microparticles, MPs)是细胞遇到缺氧、损伤、压力等刺激时产生并释放至细胞外间隙的一种异质性质膜超微结构,直径范围在100~1000 nm。MPs可携带多种信号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并调节靶细胞的功能[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Ps不仅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结果,因此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生物标记或治疗疾病的药物靶点,有着巨大的研究前景。本文就MPs与临床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冉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例和35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案有效率分别为91.4%,85.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梁丹;陈嘉升;梁莉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汪卉林主任治疗肩周炎经验总结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作者:果志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50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研究,并给予上述患者优质、全面护理干预。结果闭合性气胸14例患者均已治愈出院,临床症状消失;交通性气胸8例患者,7例好转出院,1例复发;张力性气胸2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且从事正常工作,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给予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全面优质护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几率,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李彩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戊酸雌二醇配伍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取节育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戊酸雌二醇配伍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取节育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64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两组(各32例),观察组戊酸雌二醇配伍利多卡因,对照组单纯戊酸雌二醇。结果观察组患者节育环取出总有效率、无痛或轻痛比例分别为100.0%、93.8%,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戊酸雌二醇配伍利多卡因可提高绝经后取节育环成功率,减轻痛苦。

    作者:邱梅珍;赖敬文;王新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疗法及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基础疗法及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显著低于各自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及相关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加速康复进程,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周旗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75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密封信封不透光法将患者分为普通模式组和人性化模式组。普通模式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人性化模式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①人性化模式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显著比普通模式组高,<0.05;②人性化模式组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显著比普通模式组好,<0.05;③人性化模式组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普通模式组低,<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其手术并发症。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中重度静息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中重度静息痛的发生率,分析中重度静息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术后1 d的关节静息痛情况。记录并分析哪些患者及手术因素与术后早期中重度静息痛(定于为VAS评分≥4分)相关。结果采用VAS评分,术后1 d中重度静息痛的比例<为20%。单因素分析中,低龄、体重指数(BMI)高、行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术前使用镇痛药及吸烟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中重度静息痛(<0.05)。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中,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对危险度3.05,2.73~3.78),行全身麻醉(7.78,2.13~33.98)及术前使用镇痛药(RR1.66,95%CI1.32-2.01)是中重度静息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出现中重度静息痛的危险因素有三个,分别是行髋膝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及术前使用镇痛药。临床上对该类患者应有预见性及针对性的加强术后护理及疼痛管理。

    作者:刘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颅骨表皮样囊肿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本院于2009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例颅骨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术中所见及术后病检结果明确诊断,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颅骨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颅骨病变,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不难,不典型者需与一些疾病进行鉴别。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张明;魏剑波;鄢克坤;黄志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药蒲黄外敷治疗对III期压疮患者疮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蒲黄进行外敷治疗对III期压疮患者疮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III期压疮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凡诺外敷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中药制剂蒲黄进行外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①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②试验组患者治愈时间为(14.3±5.4)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25.2±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蒲黄外敷治疗III期压疮效果确切,能够显著缩短治愈时间,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孙天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本文总结2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心肌梗死并发休克的急救重点是使梗死的冠脉再通、纠正休克,护理重点是准确辨别心电图、严密监测血压、持续吸氧、缓解心绞痛,尤其是有效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心肌耗量。

    作者:周洁;吴海珍;马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综合观察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路径干预方法。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唐珊;厉娟;刘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在无痛胃肠镜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深入探讨在无痛胃肠镜麻醉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0例无痛胃肠镜麻醉诊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5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麻醉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刘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血液生化检验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身体健康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5 mL的静脉血液,分别装进行两个试管,对照组给予室温自然下分离与规范离心进行血液检验,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溶血并进行规范离心分离,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标本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标本中的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K+以及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血尿素氮、血清尿酸、血糖以及甘油三酯等平均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跃0.05)。结论溶血现象对于血液生化检测中的多项指标均有较大的影响,表明检测人员应用严格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存储以及检验操作,以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王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西沙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4 h胃内残留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胃内残留率差异不明显(>0.05);治疗后,观察组胃内残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胃内残留率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6.6%,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有助改善患者临床表现,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林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效果

    目的对脑梗塞患者开展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收治的6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各为31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0.32%,与对照组的67.74%相比效果更佳,且差异<0.05;研究组肌肉恢复力度III级以上比重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差异<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增加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整体的肌肉恢复力度,值得推广。

    作者:余月琴;张颖;汪慧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心理护理技巧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心理障碍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基础上,再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和HA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临床上将心理护理技巧运用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可以使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增强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

    作者:李五秀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品管圈活动在延长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并观察品管圈活动对延长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采取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患者128例,设定为对照组。组织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因素,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式对其进行改善。选择活动结束后新入院的128例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和护士的执行力。结果治疗组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9.6±2.1)h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6.7) h,对比结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护士的执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切实延长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并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艳;梁必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CT与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性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7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前所作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GEHisPeedN/xi双排CT进行检查诊断;观察组35例采用MRI进行检查诊断。分析CT诊断结果与MRI诊断结果,对比两组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MRI)诊断结果显示35例鼻咽癌患者诊断出I期2例(5.71%),II期、III期31例(88.58%),漏诊2例(5.71%);对照组35例鼻咽癌患者诊断出I期1例(2.86%),II期、III期26例(74.29%),漏诊8例(22.86%)。结论 MBI检查诊断鼻咽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吴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案例式教学在儿童精神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案例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且找出在儿童精神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的方法。方法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5月的精神科专业学生82人,均为医学本科学生,将其按自然班级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使用常规的教学模式,研究组是使用案例式教学的模式,将两组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找到佳的儿童精神科教学方法。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比组,<0.05。结论在儿童精神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梁月竹;杨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