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陈嘉升;梁莉君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后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2.4%,差异显著(<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的Lund-Kennedy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5.6%,对照组复发率23.5%,差异显著(<0.05)。结论鼻内镜术后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阴鹰;杜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6S管理在产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产房成立6S管理小组,对产房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对产房的环境、物品及人进行整顿和改进,比较实施6S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6S管理后产房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提高(<0.05)。结论6S管理活动的开展,提升了产房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产房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并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亢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现代社会基层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对策。方法分析我市基层儿科护理工作现状,找出其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当前基层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主要表现为院患者特殊性、护理工作压力大、病房不易管理、缺乏护理人员。结论现代社会基层儿科护理工作中还面临着很多的工作难点,医院要能够及时了解儿科护理工作难点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便于有效的提升儿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作者:程彩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卡洛磺钠注射液和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进行配伍,在配伍完成后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两种物质在配伍后6 h之内的含量变化情况、pH值以及液体外观进行分析。结果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后的6 h之内,液体的外观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跃0.05。但液体在pH值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同时配物液体中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含量也出现了明显变化,<0.05。结论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后外观虽无变化,但稳定性已经出现了较大改变,因此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不宜配伍使用。
作者:刘景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在无痛人流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早孕,要求施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120例,将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舒适的护理干预(两组均以丙泊酚为麻醉剂)。结果观察组麻醉用药剂量大大低于对照组,但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缓解情绪紧张,增强手术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作者:熊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实行护理的标准化建设和提高技术水平为核心,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为手术患者提供规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身心接受手术治疗,融洽了护患关系,并且在术后尽快康复。结论给予手术区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周淑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针对慢性的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间的护理进行记录和观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在本院收集患者资料46例,患者均存在慢性的化脓性中耳炎病症,并且需要接受手术方式的干预治疗,针对46例患者进行手术前期的临床心理干预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手术伤口进行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46例患者资料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促成44例患者完全治愈,占总资料比例的95.7%。接受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与接受手术前的患者资料相比,其听力范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本次研究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取科学的手术治疗方式,并进行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并促进患者的听力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
作者:常淑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方法的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护理人员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护理人员分成常规组和绩效组。为常规组护理人员应用常规管理制度,绩效组护理人员在常规组管理制度基础之上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对比实施绩效考核以后,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绩效考核以后,患者对绩效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人员,并且绩效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更高。组间比较,<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因此,应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广泛推广和运用绩效考核方法。
作者:张海燕;唐青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声音嘶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声音嘶哑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1:1比例分为A组(n=90,采用中药结合中医针灸治疗)和B组(n=90,单纯采用中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同B组治疗总有效率84.44%进行统计比较,B组显著低于A组(<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声音嘶哑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
作者:陆海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血液生化检验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身体健康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5 mL的静脉血液,分别装进行两个试管,对照组给予室温自然下分离与规范离心进行血液检验,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溶血并进行规范离心分离,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标本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标本中的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K+以及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血尿素氮、血清尿酸、血糖以及甘油三酯等平均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跃0.05)。结论溶血现象对于血液生化检测中的多项指标均有较大的影响,表明检测人员应用严格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存储以及检验操作,以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王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在骨关节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88例骨关节外科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对比两组的术后疼痛严重程度、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结果护理后,护理组的术后疼痛严重程度、止痛满意度、疼痛治疗方式满意度以及疼痛照顾满意度评分分别是(3.56±1.13)分、(4.30±0.17)分、(4.89±0.59)分以及(4.60±0.44)分,和对照组对应的疼痛严重程度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关节外科患者采用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反应,提升疼痛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早日痊愈。
作者:刘坚;王瑛;刘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描述肝移植供者术后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供者术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预测肝移植供者术后心理健康、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30例肝移植供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肝移植供者术后抑郁、焦虑自评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0.01)。结论肝移植手术对供者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肝移植供者需要足够的重视和更多的帮助。
作者:孙萌;刘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采用集束化护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顺铂致胃肠道反应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顺铂联合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手段分为集束化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不同时间呕吐、恶心治疗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顺铂致胃肠道反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减低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同时亦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估,积极有效的护理,有效减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治疗取得更大的效果。
作者:罗红;凡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及内镜下治疗时机与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时间方法将患者分为48 h内治疗患者和48 h外治疗患者,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且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组,对比分组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结果48 h内内镜治疗阳性检出率为44.44%,48 h外内镜治疗阳性检出率为23.33%,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另外,对于高危患者来说,综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2.56%,药物组治疗有效率为53.85%,钛夹组治疗有效率为83.04%,电凝组治疗有效率为62.5%,综合组明显高于其它三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0.05)。结论在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患者中,尽早治疗并采用综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韩建高;杨小庆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50 g葡萄糖筛查法,分析妊娠期妇女的血糖值,从而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和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接诊的2196例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行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当1 h血糖高于7.8 mmol/L时,需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期糖耐量减低的诊断标准,方可确诊为糖尿病或妊娠期糖耐量减低。需详细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孕妇或家属要详细填写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调查表。通过以上资料,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和发病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依据临床观察纪录的资料分析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年龄、肥胖、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孕产次数等因素与妊娠期糖尿内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05%(45例);妊娠期糖耐量减低者的发病率为2.50%(55例)。结论上述筛查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做到了及早发现和诊断的作用,并且通过总结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对于预防该病也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该筛查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探讨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关节细微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100例临床怀疑关节细微骨折患者,其中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各20例。对所选取病例行DR片检查、单纯螺旋CT平扫及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MPR、SSD等)后,对所得影像表现及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与普通DR片、单纯CT平扫比较,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关节细微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R平片检查、单纯双排螺旋CT平扫及双排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三者的准确率分别为院48%、92%、100%。由此可见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更准确、清晰的显示出比较细微的关节骨折,可降低或避免漏诊、误诊。结论对于关节细微骨折或关节骨折在行X线检查后结果未见异常或可疑异常但有临床症状者,需进一步行CT平扫+三维重建,这样能更好的发现细微骨折,指导临床医师对病患进行诊断以及制定合理严谨的治疗方案,减少此类患者的致残、致畸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沈立双;张力;李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与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产妇产褥期发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40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产妇是否发生产褥期感染分为感染组(n=149)和未感染组(n=256)。分析感染组产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并比较两组产妇临床资料。结果感染位于会阴、手术切口、子宫内膜或子宫肌层处的患者比例远高于其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感染致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感染组产妇中产钳助产、贫血、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压、软产道损伤、胎膜早破的比例远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产妇产后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结果采取措施减少产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蔡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督脉灸对产后身痛的临床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产后身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督脉灸治疗,1次治疗完成。隔日一次,3次为1个疗程,共三个疗程;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0.05 g/次,2次/d,7 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 w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督脉灸治疗产后身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翠;鄢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对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ICU病房住院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及观察组(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差异以及研究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ICU病房临床护理中加强风险管理能够对护理质量起到明显优化作用,抑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税春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