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

陈晓玲

关键词:糖尿病, 社区护理, 依从性,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与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12月对我院的临床护理管理实施人性化管理,将实施前2015年1月~6月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0.05。结论在护理管理过程中,人性化管理能够使护理风险事件和差错事件得到有效干预,从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云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典型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

    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病症,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以偏头痛为常见和普遍。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患者常伴随着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多为双侧疼痛,少数患者为一侧疼痛,典型偏头痛在发作前存在运动、视觉及感觉先兆,且该类患者多伴有家族史。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典型偏头痛的发病率正逐渐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将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并对社会造成影响。典型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未对该疾病的发病机理有一个明确的阐述,急性期通常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患者在长期服药的前提下,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并导致药物依赖性的产生,目前,世界卫生组已经将典型偏头痛纳入至难治性疾病的范畴中,并认为中西医结合是诊治该疾病的理想方案。

    作者:王志平;熊英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针对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于存在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的老年患者所起到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择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当中接受治疗的存在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的老年患者100例,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骨科护理模式,对实验组则行以循证护理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骨折的愈合效果以及发作并发症的概率,对护理效果做以系统的分析并记录。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明显地好于参照组(<0.05),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对于存在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的老年患者来说效果比较好,能够降低并发症概率,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文娟;程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手卫生措施在新生儿科护士中的执行情况研究

    目的手卫生作为防止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简单有效的措施已得到广泛认可。对手卫生执行措施在我国医护人员中的执行情况做系统的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扬州市16所医院的158名新生儿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这3项规定的执行情况。结果12%的新生儿护士总是执行洗手的规定,10%的新生儿护士总是执行卫生手消毒的规定,2%的新生儿护士总是执行外科手消毒的规定。执行手卫生措施的行为与是否接受过手卫生措施的培训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我国的新生儿护士对手卫生措施的执行情况不理想。应让新生儿护士接受更多的关于手卫生措施的正规培训以提高其对手卫生执行程度。

    作者:周伟;张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本文将在介绍乳腺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对乳腺癌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特别是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作者:杨雪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36例脑血管患者的护理,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其中25例好转,9例无变化,2例死亡。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自理生活的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周丁兰;周龙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对比

    目的讨论应用外固定支架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74例出现桡骨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患者。观察组,本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1.08%;对照组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优良率为70.27%。并且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13.51%;对照组发生率为18.91%。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贾捷登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巨大子宫肌瘤应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接收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共计8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40例。前者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者采取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疗效,比较相关治疗指征。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3.89±6.71)min、住院时间为(4.15±0.43)d、肛门排气时间为(10.3±4.5)d,对照组±次为(119.26±8.17)min、(7.84±0.69)d、(21.9±8.6)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64.37±5.32)ml,对照组为(97.03±5.41)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取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疗法,并将其积极用于巨大子宫肌瘤中,安全可靠,且利于患者相关治疗指征的改善。

    作者:邹学红;肖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芯片研究

    目的通过对于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芯片研究,为我国骨关节炎疾病治疗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3例骨关节炎患者,将患有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患者,当做骨关节组(第一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当做RA组(第二组)、没有关节炎有创伤的患者,当做是创伤组(第三组),进行软骨标本、细胞培养,利用微阵列差异性基因分析软件,分析骨关节组,分别与剩下两组软骨细胞的差异性,以及差异性基因的性质。结果一、三组的差异基因有133个,包含的上调和下调分别是65个、68个;一、二组的差异基因有293个,包含的上调和下调分别是106个、187个。第一组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性基因功能,属于生物调节等,差异性基因的通路,符合统计学意义<0.05的包括细胞周期通路、一氧化氮通路等。但同时三组配对的差异性基因,既存在差异性,同时也存在相互性。结论从差异性基因的多角度入手分析其骨关节炎的生物信息,为以后骨关节,从基因表达方面进行治疗,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作者:窦鹏程;段娟;王万春;吴韧;朱威宏;黄添隆;李丁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应用彩超诊断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彩超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3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中抽取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通过常规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6.67%、95.89%、94.67%、2.93%、5.01%,与对照组患者的86.67%、83.03%、84.09%、10.31%、15.32%相比,<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与常规检查相比,应用彩超诊断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更佳,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率更高,而误诊率、漏诊率更低,存在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心理护理技巧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心理障碍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基础上,再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和HA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临床上将心理护理技巧运用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可以使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增强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

    作者:李五秀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晚期癌症患者照顾者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验证家庭照护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各科室晚期癌症患者、照顾者,统计照顾者负担量表得分,分析影响照顾者照顾负担的相关因素。从中抽取40例患者及其照顾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0例的干预组和20例的对照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照顾者的知识技能、照顾负担情况。结果152例晚期癌症患者照顾者的时间依赖性负担、身体性负担、发展受限负担得分较高;照顾者平均每日照顾时间是照顾负担的重要影响因素;照顾者对疾病知识和照护技能的认知评分越高,照顾者负担越轻。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知识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0.001);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照顾者的照顾负担评分在各个时间段均无统计学差异(跃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的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担,晚期癌症患者照顾者家庭照护方案的实施对减轻照顾负担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短期效果并不明显,中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作者:许君;赵李克;唐静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预防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探究。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接受脑出血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共计52例,基于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是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26例患者,研究组是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的26例患者,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85%,与对照组的23.08%相比明显较低,且<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15%、73.08%,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实施预防性护理效果显著,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适合临床借鉴及推广。

    作者:汪慧芳;张颖;余月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颅脑B超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颅脑B超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总结诊断经验。方法2014年1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56例HIE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6例,纳入对照组,均在出生24 h内、24~72 h内开展颅脑B超声。结果24 h内、24~72 h内开展颅脑B超声图像均较清晰,检出6例室管膜下出血,15例脑室内出血,不同时间B超声图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初次检查Vs、Vm、RI高于对照组,Vd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二次检查Vs、Vd、Vm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初次检查Vd、Vm高于初次检查,RI低于初次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颅脑B超检查可随时开展,可较早的发现HIE并发颅脑出血,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随访复查评估病情变化情况、评价疗效。

    作者:龚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弹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5%、77.5%、83.5%,其中良性结节检出率、直径变化率和面积比值均低于恶性结节,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能够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在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雨洁;李日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75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密封信封不透光法将患者分为普通模式组和人性化模式组。普通模式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人性化模式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①人性化模式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显著比普通模式组高,<0.05;②人性化模式组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显著比普通模式组好,<0.05;③人性化模式组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普通模式组低,<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其手术并发症。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分析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后的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介入科住院的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为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采取整体的护理措施,主要通过术前术后的护理及病情观察,综合分析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整体的护理措施,25例颈动脉支架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仅出现了2例术后穿刺点渗血及血肿,1例脑梗塞,3例低血压与心率减慢,1例血尿。结论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病情观察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脑梗死、脑灌注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慧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不同药物口腔护理对牙周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药物口腔护理对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牙周炎患者(168颗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6例,三组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护理状况。结果组间PDL、PD、AL、SBI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而A组明显具有优势。结论临床中,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选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药物,此药物可使患者各临床指标得到更好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作者:韩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超声诊断在小儿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本文对临床小儿阑尾炎患者临床诊疗资料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探析超声对其病症的诊断作用,旨在为日后小儿阑尾炎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临床超声诊断应用效果。

    作者:董蕾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手术室患者护理中全程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患者护理中全程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所选病例均为2013年3月~2015年9月到院行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并且围手术期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常规组(<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人文关怀实施护理,便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保证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雷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