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丁兰;周龙兰
目的探讨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5月进行大量输血治疗的急性大出血患者154例随机分组,将血小板联合输注冷沉淀的患者设定为联合组,单独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设为血小板组,单独输注冷沉淀的患者设为冷沉淀组。对患者输注前1 h和输注后24 h内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PLT)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患者止血效果,住院天数和生存率以及输注的血液制品量。结果患者联合输注后24 h内的TT、PT和APT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0.001),Fbg与血小板组相比明显增加(<0.001),PLT与冷沉淀组相比明显增加(<0.001)。联合组的平均止血时间更短(3.7±2.2)h,平均止血率更高(91%),住院时间更短(22.5±5.6),生存率更高(89.29%)。结论在大出血患者治疗中,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与单独输注有更加明显的疗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26期
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能有效避免PICC带管期间的安全隐患,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目前,在开展延续性护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宣教力度,完善信息化服务,建立健全延续护理的医疗保障体系等,以进一步提高延续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于基于肿瘤大小以及核分裂数的提出,单纯的用良性和恶性定义胃肠间质瘤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1]。随着诊断标准的精确化,以往多种消化道肿瘤在相关临床诊断指标中均与GIST相同,应归属于GIST[2]。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和丝氨酸激酶的过度激活有关,免疫组化检测发现GIST过表达CD117和DOG1, ;并且大多数病例具有 C-Kit 基因扩增现象[3],KIT 或者PDGFRA基因的持续激活可以启动细胞的过度增殖[4]。然而,在一些KIT或者PDGFRA基因正常的GIST患者中,琥珀酸脱氢酶亚型SDHx(SDHA, SDHB, SDHC, and SDHD)也被证实发生了致病性突变[5]。GIST的发病也和细胞周期的紊乱有关, MDM2或者TP53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周期调节紊乱,这种现象在高危险的胃肠间质瘤中尤其常见[6]。除此以外,一些常见的胃癌致病的环境因素,诸如饮酒、不良饮食习惯亦可能成为胃肠间质瘤的诱导因素[7]。
作者:周东;毕瑞雪;杨勇;张江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儿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抗炎、止咳、平喘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症状减轻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结论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015年1月~2016年1月70例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观察,将采用胺碘酮治疗的35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将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3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总时间等情况。结果通过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少,治疗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建议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
作者:张姗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卡洛磺钠注射液和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进行配伍,在配伍完成后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两种物质在配伍后6 h之内的含量变化情况、pH值以及液体外观进行分析。结果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后的6 h之内,液体的外观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跃0.05。但液体在pH值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同时配物液体中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含量也出现了明显变化,<0.05。结论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后外观虽无变化,但稳定性已经出现了较大改变,因此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不宜配伍使用。
作者:刘景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产妇产褥期发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40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产妇是否发生产褥期感染分为感染组(n=149)和未感染组(n=256)。分析感染组产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并比较两组产妇临床资料。结果感染位于会阴、手术切口、子宫内膜或子宫肌层处的患者比例远高于其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感染致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感染组产妇中产钳助产、贫血、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压、软产道损伤、胎膜早破的比例远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产妇产后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结果采取措施减少产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蔡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成像应用于结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10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病变部位肠壁不均匀增厚,可形成隆起团块,也可以出现局限性溃疡凹陷,增强扫描病变部位明显均匀强化或明显不均匀强化。100例患者中,均经肠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位于升结肠27例(27%),位于横结肠19(19%),位于降结肠21(21%),位于乙状结肠33(33%)。结论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结肠癌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为临床提供TNM分期,并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前评估及预后提供很好的信息,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建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度诊断和临床处理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和胆汁酸水平将其分为轻度与重度ICP,并进行分度诊断和分度处理,观察妊娠结局与分度诊断前后的围生儿病死率。结果重度组和轻度组终止妊娠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重度和轻度分度诊断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重度组新生儿羊水粪染、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采用分度治疗围生儿病死率明显低于同期未采用分度治疗的围生儿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对ICP患者进行分度诊断和相应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芦雪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脑出血合并痛风患者尿酸水平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出血合并痛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检测治疗前的血尿酸水平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活动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并以血尿酸水平为自变量对疾病预后指标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血尿酸水平与CSS评分、NIHSS评分呈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628、0.532;与MMSE评分、活动状态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549、0.582、0.568。结论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含量越高、疾病的预后越差。
作者:滕兆平;谈晓峰;高菊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对50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探讨干扰素雾化对照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月住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0例,依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干扰素雾化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退热时间为(1.06±0.27)d、皮疹消退时间为(2.78±0.69)d、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2.94±0.53)d;对照组治疗后退热时间为(2.13±0.11)d、皮疹消退时间为(4.29±0.37)d、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4.84±0.5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干扰素雾化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率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不良反应和病发症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宗艳梅;刘亚敏;李颖 刊期: 2016年第26期
本文从加强环境管理、加强业务培训管理、加强服务态度管理、加强全程护理管理、加强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五方面为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既提高手术室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又让手术患者处在温馨安全的环境中,增加手术安全感并提升对医院的信赖度。通过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更好地服务患者,达到改善手术患者切身感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作者:成木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CT表现探索。方法本文选取39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其CT诊断结果加以分析探讨。结果在39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中,有32例患者采用CT诊断后结果准确,有4例患者误诊为肺癌患者,有1例患者误诊为肺肿瘤良性病症患者,有2例患者误诊后肺结核患者,本次研究过程中,其CT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82.05%(32/39)。患者全部开展CT诊断扫描检测过程,其中有类圆形、分叶形、不退则形状、斑点、斑块等多种病灶外形,其病灶密度呈现出了不同特征。结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采用CT方式诊断检测过程中,其CT诊断结果是多样性的,但是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采用CT检测有着较高的符合率,促进患者及时开展治疗过程。
作者:郑杰;段王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为了培养出从事基础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基础医学专业中开设了病理生理学选修课《心血管内分泌》。在其过程,结合我们的研究方向,讲授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对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做一系统的了解,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王红霞;曲爱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综合观察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路径干预方法。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唐珊;厉娟;刘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描述肝移植供者术后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供者术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预测肝移植供者术后心理健康、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30例肝移植供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肝移植供者术后抑郁、焦虑自评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0.01)。结论肝移植手术对供者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肝移植供者需要足够的重视和更多的帮助。
作者:孙萌;刘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接受优质护理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2%,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0.05。结论对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较快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王凌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窥镜在早期结肠癌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早期结肠癌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6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联合内窥镜和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感染、腹部粘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窥镜在早期结肠癌中治疗可减轻患者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东全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评价纳米铜IUD和TCu220C IUD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采用纳米铜材料IUD和TCu220C IUD,用细胞完全培养液做浸提介质分别浸提24 h、72 h制备相应浸提液,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通过采取MTT(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毒性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来进行毒性评价。结果纳米铜IUD细胞毒性分级为1~2级,TCu220C IUD细胞毒性分级为2~4级。结论纳米铜IUD较TCu220C IUD对细胞生长情况影响小,细胞相容性更好。
作者:李俊;朱长虹;胡利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丹参防治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受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丹参防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再对两组的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中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中的总有效率为56%,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研究组采用丹参防治的方法治疗敏性紫癜患者效果显著。<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组中的总受累率为12%,对照组中的总受累率为44%,研究组中的患者肾受累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运用丹参治疗,可以活血、止痛、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功效,大大改善各脏器的学院循环,对患儿肾受累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曾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