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病症,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以偏头痛为常见和普遍。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患者常伴随着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多为双侧疼痛,少数患者为一侧疼痛,典型偏头痛在发作前存在运动、视觉及感觉先兆,且该类患者多伴有家族史。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典型偏头痛的发病率正逐渐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将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并对社会造成影响。典型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未对该疾病的发病机理有一个明确的阐述,急性期通常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患者在长期服药的前提下,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并导致药物依赖性的产生,目前,世界卫生组已经将典型偏头痛纳入至难治性疾病的范畴中,并认为中西医结合是诊治该疾病的理想方案。
作者:王志平;熊英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所接收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之上采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程春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后的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介入科住院的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为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采取整体的护理措施,主要通过术前术后的护理及病情观察,综合分析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整体的护理措施,25例颈动脉支架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仅出现了2例术后穿刺点渗血及血肿,1例脑梗塞,3例低血压与心率减慢,1例血尿。结论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病情观察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脑梗死、脑灌注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慧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方法的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护理人员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护理人员分成常规组和绩效组。为常规组护理人员应用常规管理制度,绩效组护理人员在常规组管理制度基础之上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对比实施绩效考核以后,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绩效考核以后,患者对绩效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人员,并且绩效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更高。组间比较,<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因此,应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广泛推广和运用绩效考核方法。
作者:张海燕;唐青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显微手术+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接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与GOS评分。结果实验组康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95.65%、4.35%,对照组为78.26%、17.39%。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GOS评分为(4.53±1.02)分,对照组为(2.84±0.73)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将“显微手术+纳洛酮”疗法积极用于高血压脑出血中,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并发症少且安全。
作者:吴裕山;韩立虎;陈志明;佘希龙;冯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应用于带状疱疹的变异情况及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患者221例及未入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患者101例,将实施临床路径患者和未实施临床路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变异进行分析。结果实施临床路径使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下降、满意度提高,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通过对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路径变异分析,有利于改进医疗质量,并为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提供依据。
作者:廖阳英;冯浩;徐晓芃;唐桦;伍博;旷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目标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手术室安全目标、护理质量目标、护理效果目标管理,采用2014年实施目标管理与2013年未实施目标管理手术室26名护理人员年终考评的结果比较,通过目标管理的效果判断标准的分析与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测评,评价目标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013年与2014年手术室护理工作考评结果比较,护理记录与书写、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无菌操作、危急患者抢救、抢救物品使用与管理、人际关系与团队协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014年明显比2013年好(<0.05,<0.01)。两年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结果比较,2014年比2013年好,两年满意度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0.01)。结论目标管理在手术室实施后,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了手术室的安全目标的执行,减少了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了为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创造良好护理服务的目的。
作者:黄志兰;万丹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手卫生作为防止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简单有效的措施已得到广泛认可。对手卫生执行措施在我国医护人员中的执行情况做系统的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扬州市16所医院的158名新生儿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这3项规定的执行情况。结果12%的新生儿护士总是执行洗手的规定,10%的新生儿护士总是执行卫生手消毒的规定,2%的新生儿护士总是执行外科手消毒的规定。执行手卫生措施的行为与是否接受过手卫生措施的培训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我国的新生儿护士对手卫生措施的执行情况不理想。应让新生儿护士接受更多的关于手卫生措施的正规培训以提高其对手卫生执行程度。
作者:周伟;张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采用集束化护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顺铂致胃肠道反应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顺铂联合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手段分为集束化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不同时间呕吐、恶心治疗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顺铂致胃肠道反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减低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同时亦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估,积极有效的护理,有效减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治疗取得更大的效果。
作者:罗红;凡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彩超在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筛查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术前分别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管造影检查,并以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统计发现,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5例,检出率为84.6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诊断的灵敏度为96.5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类型与造影检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跃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童应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不同放疗技术对T1~T2期鼻咽癌放疗后耳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T1~T2期鼻咽癌患者50例,按照放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每组患者各占据25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实验组采取适型调强放疗,常规组采取三维适型放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中耳与耳蜗平均剂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0.05;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的中耳炎发生率差异显著,<0.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采取适型调强放疗相比三维适型放疗的应用价值更高,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中耳炎发生率也较低。
作者:王新安;万新;郭婧;周漫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内镜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院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是46例接受抗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中青年患者,实验组是60例同期接受抗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老年患者,对两组的内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上腹疼痛、消化道出血、癌变、穿孔、梗阻以及并发症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在内镜观察方面,观察组巨大溃疡发生率(33.3%)明显高于对照组(17.4%);其小溃疡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32.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不具备典型性,同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对病情的控制难度较大,应该加强内镜检查,以便病症得到及时的治疗。
作者:黄卫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积极探索超声波清洗机的技术改进,力求将护士的清洗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合理,而且能减少包装时的差错。方法在超声波清洗机中加入弹簧装置,使用改装后超声波清洗器与普通超声波清洗器的医疗手术器械进行清洗质量及效率对比。结果超声波清洗机中加入的弹簧装置能随着器械的重量自动升降,另加的网盖能将每筐器械盖住,防止器械飘入清洗槽中,减少差错的发生。结论该研究既能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也能减少护士工作中差错的发生;此研究成果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可制造出新的超声清洗机,并投入临床使用。
作者:姜丽萍;刘华之;候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为脑卒中、重度脑外伤、脑肿瘤术后、COPD、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①两组意外拔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①两组意外拔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比较有差异(<0.05)。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有差异(<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人工气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意外拔管及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连芝 刊期: 2016年第26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从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遗留不可逆转的神经后遗症,导致生存质量下降。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技术己成熟、疗效好,安全、应用广泛。
作者:夏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结果两组患者在发作次数和胸膜固定术选择因素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在体重、体重指标以及引流时间等因素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体重、体重指标、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引流次数以及胸膜固定术等,都是影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重要临床因素,在医学临床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上述指标,减少该疾病术后的复发次数。
作者:张清峰;唐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在无痛人流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早孕,要求施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120例,将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舒适的护理干预(两组均以丙泊酚为麻醉剂)。结果观察组麻醉用药剂量大大低于对照组,但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缓解情绪紧张,增强手术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作者:熊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导致呼吸科老年患者坠床和跌倒的因素,探讨对其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呼吸科164例老年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根据对以往安全事件发生因素的分析结果,采用有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呼吸科老年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坠床和跌倒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宋福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在新医改背景改革下,我国的医疗事业在市场环境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医疗服务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格局,医患关系管理发挥了较大的发展地位。医院在以患者为中心管理道路上,已经发展了现代的医患关系管理形式。本文根据对医患关系管理与医院流程再造相关概述进行了解,阐述医患关系管理促进医院流程的主要作用。
作者:郭智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血液生化检验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身体健康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5 mL的静脉血液,分别装进行两个试管,对照组给予室温自然下分离与规范离心进行血液检验,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溶血并进行规范离心分离,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标本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标本中的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K+以及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血尿素氮、血清尿酸、血糖以及甘油三酯等平均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跃0.05)。结论溶血现象对于血液生化检测中的多项指标均有较大的影响,表明检测人员应用严格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存储以及检验操作,以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王峥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