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价值分析

程春凤

关键词:冠心病, 心绞痛, 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所接收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之上采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的优化管理

    内镜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临床,随着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的深入开展,引发的内镜传播疾病也在不断增加,对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导致组织损伤,若污染后清洗消毒不彻底,极易引起医院感染[1]。使用后的内镜粘有大量黏液、蛋白质、血液等有机物,且由于其管身细软、管腔多,材质特殊,精密度高,结构复杂,许多部件不耐高温高压、怕腐蚀、消毒灭菌难度大[2]。2015年前,我科检查、治疗及清洗消毒均在同室进行,每季度空气及消毒后内镜监测,虽无致病菌,但合格率也不尽人意。2015年1月,我院整体搬迁后,我科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置,消毒合格率大大提高。

    作者:许玲;薛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临床路径在卵巢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临床路径在卵巢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卵巢肿瘤手术患者,随机抽取41例按临床路径的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路径组),并与同期同类41例按传统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对照组)在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患者的满意度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过去的(12.45±2.35)d下降到(9.34±1.54)d,<0.05;平均住院费用由(9550±259)元下降到(7860±222)元,<0.05,患者满意度由75%上升至97%。结论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医疗模式,可使患者获得佳医疗服务,明显降低了住院费用,减少了住院天数,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汤瑞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耐药结核茵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人耐药结核菌的耐药特点。方法对采用罗氏培养法阳性的疫结核分枝杆菌131株进行INH(异烟肼),SM(链霉素),RFP(利福平),EMB(乙胺丁醇),PAS(对氨基水杨酸钠),AK(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测试。结果初治病例耐单药顺位前四位INH=EMB>SM>左氧氟沙星;复治病例耐单药顺位前四位SM>INH>左氧氟沙星>RFP;复治病例耐多药,泛耐药构成比均高于初治病例。结论继续加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统一抗结核药物管理和推行全程督导化疗,根据药敏结果及早建立个体化的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谢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巨大子宫肌瘤应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接收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共计8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40例。前者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者采取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疗效,比较相关治疗指征。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3.89±6.71)min、住院时间为(4.15±0.43)d、肛门排气时间为(10.3±4.5)d,对照组±次为(119.26±8.17)min、(7.84±0.69)d、(21.9±8.6)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64.37±5.32)ml,对照组为(97.03±5.41)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取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疗法,并将其积极用于巨大子宫肌瘤中,安全可靠,且利于患者相关治疗指征的改善。

    作者:邹学红;肖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内镜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院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是46例接受抗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中青年患者,实验组是60例同期接受抗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老年患者,对两组的内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上腹疼痛、消化道出血、癌变、穿孔、梗阻以及并发症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在内镜观察方面,观察组巨大溃疡发生率(33.3%)明显高于对照组(17.4%);其小溃疡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32.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不具备典型性,同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对病情的控制难度较大,应该加强内镜检查,以便病症得到及时的治疗。

    作者:黄卫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心理护理技巧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心理障碍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基础上,再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和HA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临床上将心理护理技巧运用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可以使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增强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

    作者:李五秀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希罗达治疗结肠癌的毒副反应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希罗达治疗结肠癌的毒副反应以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应用希罗达化疗方案治疗并辅以有效护理后,观察患者的总有效率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毒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结肠癌患者应用希罗达化疗方案治疗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朱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典型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

    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病症,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以偏头痛为常见和普遍。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患者常伴随着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多为双侧疼痛,少数患者为一侧疼痛,典型偏头痛在发作前存在运动、视觉及感觉先兆,且该类患者多伴有家族史。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典型偏头痛的发病率正逐渐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将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并对社会造成影响。典型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未对该疾病的发病机理有一个明确的阐述,急性期通常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患者在长期服药的前提下,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并导致药物依赖性的产生,目前,世界卫生组已经将典型偏头痛纳入至难治性疾病的范畴中,并认为中西医结合是诊治该疾病的理想方案。

    作者:王志平;熊英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枣仁安神胶囊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枣仁安神胶囊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失眠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枣仁安神胶囊,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比较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枣仁安神胶囊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失眠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梁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延伸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延伸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Barthel指数、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0.05,观察组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延伸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融洽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矛盾。

    作者:游玲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浅谈灌肠术教学设计

    灌肠术是临床护理重要措施之一,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运用合理的教学设计,达到佳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作者:杨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评价的比较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神经系统危重患者,根据患者结局情况进行分组。其中52例患者死亡作为死亡组,另134例患者存活作为生存组。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评分情况,探讨两种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结果生存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枢神经感染发生率高于死亡组(<0.05)。生存组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匹兹堡评分分别为(14.2±4.3)分、(35.5±2.1)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分别为(21.1±5.6)分、(32.2±2.4)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0.05)。不同时间段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有差异(<0.05),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无差异(跃0.05)。ApacheⅡ评分曲线面积为0.819,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曲线面积为0.706,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均可有效预测NICU患者死亡情况,但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测更为精准。

    作者:卢知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5例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37例)和优质综合组(38例)。基础组行出血常规护理;优质综合组行优质综合护理。评价:①止血效果;②止血时间、住院时间;③护理后贫血率、感染率。结果优质综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基础组,<0.05。结论子宫出血患者给予行优质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止血效果,缩短止血时间,降低贫血、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陶园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3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选择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36例正常妊娠再次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出血率及中转剖宫产率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出血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要综合评估及产妇与患者沟通,在把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作者:岳立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科技创新背景下的科技查新工作

    科技查新工作是将有价值的信息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对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科研评价、自主创新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化,科技查新工作的服务内容应向深度信息咨询方向发展,开展多元化服务模式,更好服务于科技创新,实现服务内容的创新增值。文章阐述了在科技创新形势下科技查新的作用、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作者:吴珞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鼻内镜下中耳检查与鼓膜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鼻内镜下中耳检查及鼓膜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鼻内镜下中耳检查及鼓膜修补术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诊,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半年,一次性治愈59例,治愈率为92.2%,小型鼓膜穿孔均一次性治愈,有效4例,有效率为6.3%,临床总有效为63例,占98.4%,无效1例,为大型鼓膜穿孔,术后3个月发现其移植片消失,穿孔与术前相同。其原因可能与术后移植片血运不良有关。手术前后患者的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具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鼻内镜下中耳检查与鼓膜修补术操作简便、分辨率清晰,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费璐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微颗粒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微颗粒是(Microparticles, MPs)是细胞遇到缺氧、损伤、压力等刺激时产生并释放至细胞外间隙的一种异质性质膜超微结构,直径范围在100~1000 nm。MPs可携带多种信号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并调节靶细胞的功能[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Ps不仅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结果,因此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生物标记或治疗疾病的药物靶点,有着巨大的研究前景。本文就MPs与临床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冉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芯片研究

    目的通过对于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芯片研究,为我国骨关节炎疾病治疗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3例骨关节炎患者,将患有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患者,当做骨关节组(第一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当做RA组(第二组)、没有关节炎有创伤的患者,当做是创伤组(第三组),进行软骨标本、细胞培养,利用微阵列差异性基因分析软件,分析骨关节组,分别与剩下两组软骨细胞的差异性,以及差异性基因的性质。结果一、三组的差异基因有133个,包含的上调和下调分别是65个、68个;一、二组的差异基因有293个,包含的上调和下调分别是106个、187个。第一组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性基因功能,属于生物调节等,差异性基因的通路,符合统计学意义<0.05的包括细胞周期通路、一氧化氮通路等。但同时三组配对的差异性基因,既存在差异性,同时也存在相互性。结论从差异性基因的多角度入手分析其骨关节炎的生物信息,为以后骨关节,从基因表达方面进行治疗,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作者:窦鹏程;段娟;王万春;吴韧;朱威宏;黄添隆;李丁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4*、CD8*、CD4*/CD8*比值、CTLA-4等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变化测定,同时选取健康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中治疗组、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0.05);CD8*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另外未治疗组、治疗无效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对照组(<0.05)。结论进行共刺激分子表达变化研究可以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为深入评价细胞免疫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

    作者:吴杰儒;呙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目的为加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探索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方法在临床见习中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BL方法进行心内科的临床见习。结果教师评估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临床思维、临床技能等能力,医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对应用PBL方法教学见习进行评价,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 PBL教学法在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更有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龚洪涛;杜凤和;陈步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