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颗粒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冉黎

关键词:微颗粒, 靶细胞, 治疗疾病, 药物靶点, 生物标记, 临床诊断, 多种信号, 超微结构, 病理变化, 异质性, 外间隙, 综述, 质膜, 直径, 压力, 损伤, 缺氧, 机体, 功能, 调节
摘要:微颗粒是(Microparticles, MPs)是细胞遇到缺氧、损伤、压力等刺激时产生并释放至细胞外间隙的一种异质性质膜超微结构,直径范围在100~1000 nm。MPs可携带多种信号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并调节靶细胞的功能[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Ps不仅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结果,因此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生物标记或治疗疾病的药物靶点,有着巨大的研究前景。本文就MPs与临床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卧位管理在老年呼吸内科中的运用

    目的调查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探讨合理的卧位管理。方法研究年度2014年2月~2015年10月,纳入老年病房共200例,按入院时间的顺序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压疮预防措施,共100例;观察组实施卧位管理模式压疮预防管理,共100例,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观察Braden评分上升幅度大,压疮率低,有显著差异(<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呼吸内科开展卧位管理,可有效预防压疮,降低发生率,需予以推广。

    作者:柯小瑜;胡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鼻内镜下中耳检查与鼓膜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鼻内镜下中耳检查及鼓膜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鼻内镜下中耳检查及鼓膜修补术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诊,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半年,一次性治愈59例,治愈率为92.2%,小型鼓膜穿孔均一次性治愈,有效4例,有效率为6.3%,临床总有效为63例,占98.4%,无效1例,为大型鼓膜穿孔,术后3个月发现其移植片消失,穿孔与术前相同。其原因可能与术后移植片血运不良有关。手术前后患者的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具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鼻内镜下中耳检查与鼓膜修补术操作简便、分辨率清晰,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费璐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3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选择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36例正常妊娠再次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出血率及中转剖宫产率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出血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要综合评估及产妇与患者沟通,在把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作者:岳立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39例。放疗过程中常规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0.05。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应用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思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就诊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78例,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39例,行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39例,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采取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取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标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开展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荐。

    作者:林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术式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1)行小切口椎板开窗术,观察组(n=41)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良,可有效改善疼痛与功能障碍。

    作者:崔玉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督脉灸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督脉灸对产后身痛的临床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产后身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督脉灸治疗,1次治疗完成。隔日一次,3次为1个疗程,共三个疗程;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0.05 g/次,2次/d,7 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 w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督脉灸治疗产后身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翠;鄢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肿瘤类疾病风险与谷胱甘肽转硫酶T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Meta分析的国际文献研究

    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和PubMed,全面查找关于肿瘤类疾病风险与谷胱甘肽转硫酶T1基因多态性关系的Meta分析的文献。按疾病类型分别描述样本量大的Meta分析结果,以期明确二者关系。

    作者:王丹;刘殿武;翟俊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的探讨

    本文从加强环境管理、加强业务培训管理、加强服务态度管理、加强全程护理管理、加强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五方面为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既提高手术室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又让手术患者处在温馨安全的环境中,增加手术安全感并提升对医院的信赖度。通过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更好地服务患者,达到改善手术患者切身感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作者:成木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琥珀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琥珀酸亚铁与硫酸亚铁在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患儿分别给予不同铁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亚铁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琥珀酸亚铁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豫;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豫。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41,<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铁蛋白与血红蛋白指标值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明显低于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98,<0.05)。结论琥珀酸亚铁与硫酸亚铁比较,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莉;卢常青;黄婷;喻琴;马广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血液生化检验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身体健康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5 mL的静脉血液,分别装进行两个试管,对照组给予室温自然下分离与规范离心进行血液检验,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溶血并进行规范离心分离,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标本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标本中的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K+以及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血尿素氮、血清尿酸、血糖以及甘油三酯等平均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跃0.05)。结论溶血现象对于血液生化检测中的多项指标均有较大的影响,表明检测人员应用严格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存储以及检验操作,以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王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肱骨内固定术的效果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肱骨内固定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ASA分级玉~芋级行肱骨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n=20),玉组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静吸复合全麻,Ⅱ组先行术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然后在喉罩下行静吸复合全麻。术后用布托菲诺行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手术结束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气管导管(玉组)或喉罩(Ⅱ组)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玉组)或置入喉罩(Ⅱ组)即刻(T3)、手术进行30 min时(T4)、术毕(T5)、拔气管导管(玉组)或喉罩(Ⅱ组)即刻(T6)的SBP、DBP、HR;记录术后24 h内的PCA按压次数、PCA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评价术后镇痛满意。结果与玉组比较,Ⅱ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麻醉苏醒和恢复时间缩短,术后镇痛用药量减少,效果更满意,不良反应少。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肱骨内固定术麻醉效果好,苏醒与恢复快,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提高手术及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黄涌;邓宏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在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接受优质护理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2%,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0.05。结论对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较快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王凌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丹参防治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受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丹参防治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受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丹参防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再对两组的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中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中的总有效率为56%,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研究组采用丹参防治的方法治疗敏性紫癜患者效果显著。<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组中的总受累率为12%,对照组中的总受累率为44%,研究组中的患者肾受累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运用丹参治疗,可以活血、止痛、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功效,大大改善各脏器的学院循环,对患儿肾受累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曾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重症胰腺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监测与护理

    目的综合分析重症胰腺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监测与护理。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SAP并MOF患者临床资料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严密监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总满意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加强对SAP并MOF患者的监测与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与总满意度评分。

    作者:刘琴;唐珊;厉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药养生与保健

    目的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药养生与保健意识。方法阐述高血压病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结论低中危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药养生与保健不容忽视。

    作者:谢春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现状

    医院信息文化是伴随着医院信息化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文化,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采用信息技术对医院各项服务进行管理,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加强医院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医疗水平和医疗团队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医院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和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多种方案。对于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培养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庞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 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及眩晕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症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邸士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及内镜下治疗时机与方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及内镜下治疗时机与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时间方法将患者分为48 h内治疗患者和48 h外治疗患者,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且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组,对比分组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结果48 h内内镜治疗阳性检出率为44.44%,48 h外内镜治疗阳性检出率为23.33%,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另外,对于高危患者来说,综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2.56%,药物组治疗有效率为53.85%,钛夹组治疗有效率为83.04%,电凝组治疗有效率为62.5%,综合组明显高于其它三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0.05)。结论在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患者中,尽早治疗并采用综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韩建高;杨小庆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开放性跟骨骨折9例治疗报道

    目的探讨开放性跟骨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5年6月收治开放性跟骨骨折9例10足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本组9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跟骨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评分,优2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60%,其中1足发生慢性骨髓炎,经治疗后治愈,2例皮肤撕脱伤术后出现皮肤坏死缺损,二期手术以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覆盖消灭创面。4例待伤口愈合后,行骨折切开复位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植骨术。结论开放性跟骨骨折处理较为棘手,预后较差,治疗上应重视首次清创的重要性,和对局部软组织的保护。

    作者:胡敏;李绪松;刘庆;唐浩然;李晓天;刘和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