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思远

关键词:食管癌, 放射治疗,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39例。放疗过程中常规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0.05。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应用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儿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抗炎、止咳、平喘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症状减轻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结论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就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体检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接受末梢血检测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接受静脉血检测的患者设为参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水平较比参照组,明显较高,血小板计数较比参照组,明显较低,两组数据结果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存在差异性。从不同时间段来看,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测值与参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末梢血和静脉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均有影响,因此,临床上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采血,从而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陆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评价的比较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神经系统危重患者,根据患者结局情况进行分组。其中52例患者死亡作为死亡组,另134例患者存活作为生存组。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评分情况,探讨两种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结果生存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枢神经感染发生率高于死亡组(<0.05)。生存组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匹兹堡评分分别为(14.2±4.3)分、(35.5±2.1)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分别为(21.1±5.6)分、(32.2±2.4)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0.05)。不同时间段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有差异(<0.05),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无差异(跃0.05)。ApacheⅡ评分曲线面积为0.819,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曲线面积为0.706,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均可有效预测NICU患者死亡情况,但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测更为精准。

    作者:卢知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1例精神病患者氯氮平减量致癫痫样发作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精神病患者氯氮平减量致癫痫样发作的抢救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1例精神病患者于2013年8月23日因为氯氮平减量出现癫痫样发作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整个抢救过程、护理工作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病例经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已脱离危险。结论氯氮平药物调整减量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癫痫发作先兆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作相关处理。早发现、早抢救、早治疗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冷阳;吴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疗法及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基础疗法及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显著低于各自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及相关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加速康复进程,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周旗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优化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基于Rocall危险性积分的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进而分析优化指导临床护理的优护理措施。方法主要采用Rockall危险性积分对我院79例分娩产妇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程度不同的危险性分组处理,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并对既往实施传统护理方式的不同患者进行比对,进而衡量与分析不同危险组情况下产妇的出血情况。结果危组中分值较高的传统性护理的危险组出血和病情加重情况较之分组之后的优化护理情况性严重,而分值较低的危险组与优化护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优化性护理方式进行病情护理,可以合理的为临床上产妇出血的救治工作提供指导性的护理优化措施。

    作者:韩芳;张秀华;刘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效果

    目的对脑梗塞患者开展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收治的6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各为31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0.32%,与对照组的67.74%相比效果更佳,且差异<0.05;研究组肌肉恢复力度III级以上比重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差异<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增加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整体的肌肉恢复力度,值得推广。

    作者:余月琴;张颖;汪慧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品管圈在我院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平均分组的方法将这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从患者的根本利益出发,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根据患者的需要,优化服务环境、上作流程及上作方法,使手术室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优质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在手术室实施品管圈服务,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在手术室服务中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加强护理团队之间的团结合作,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秦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6S管理在产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S管理在产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产房成立6S管理小组,对产房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对产房的环境、物品及人进行整顿和改进,比较实施6S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6S管理后产房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提高(<0.05)。结论6S管理活动的开展,提升了产房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产房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并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亢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盆腔淋巴结检测的价值初探

    目的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盆腔淋巴结检测的价值初探与分析。方法本文选取25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和25例健康人员划分两组,两组全部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进行诊断检测,对其淋巴结个数、大小以及相关指标大小进行检测结果对比。结果实施有效的诊断检测过程后,所以检测图像都比较清晰,都能够比较清楚的将全身解剖结构加以充分显示,在MRI图像上,增大了淋巴结表现为圆形或者是类圆形图像,通常总共不超过3个图像层面,其中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淋巴结会表现为多个淋巴结呈现聚集或者是融合状态,形成了较大的淋巴结结构。在T1WI检测时表现为和肌肉组织一致的均匀、较低的信号,T2WI检测时表现为和类脂肪组织一致的不均匀、较高的信号。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方式开展诊断检测工作后,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淋巴结情况,在对淋巴结等相关疾病诊断和预防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段王栋;郑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急诊手术麻醉管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急诊手术麻醉管理,总结急诊糖尿病病人麻醉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诊手术的58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并给予针对性的麻醉管理。结果全麻患者术后1 h血糖、胰岛素、尿酮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全麻患者术后24 h血糖、尿酮高于硬膜外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硬膜外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急诊手术麻醉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对于血糖水平的影响小于全麻,并且给予针对性的麻醉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谢立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复杂关节细微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关节细微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100例临床怀疑关节细微骨折患者,其中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各20例。对所选取病例行DR片检查、单纯螺旋CT平扫及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MPR、SSD等)后,对所得影像表现及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与普通DR片、单纯CT平扫比较,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关节细微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R平片检查、单纯双排螺旋CT平扫及双排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三者的准确率分别为院48%、92%、100%。由此可见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更准确、清晰的显示出比较细微的关节骨折,可降低或避免漏诊、误诊。结论对于关节细微骨折或关节骨折在行X线检查后结果未见异常或可疑异常但有临床症状者,需进一步行CT平扫+三维重建,这样能更好的发现细微骨折,指导临床医师对病患进行诊断以及制定合理严谨的治疗方案,减少此类患者的致残、致畸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沈立双;张力;李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汪卉林主任治疗肩周炎经验总结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作者:果志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病区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工作也就更加重要。新形式下护理管理者只有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应对策略,才能防患于未然,确保临床护理的安全。我们分析了影响病区护理安全的种种因素,落实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2013年12月~2015年9月间,没有发生因护理安全管理不当而导致患者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受损,有效提高了病区住院患者的安全感。

    作者:潘胜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脑出血合并痛风患者尿酸水平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脑出血合并痛风患者尿酸水平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出血合并痛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检测治疗前的血尿酸水平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活动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并以血尿酸水平为自变量对疾病预后指标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血尿酸水平与CSS评分、NIHSS评分呈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628、0.532;与MMSE评分、活动状态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549、0.582、0.568。结论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含量越高、疾病的预后越差。

    作者:滕兆平;谈晓峰;高菊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个性化护理在急诊持续床旁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诊持续床旁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接受急诊持续床旁血液净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个性化护理在治愈率、护理质量满意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诊持续床旁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国浩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抗感冒药物的合理应用

    探讨常用抗感冒药的药理作用和应用特点,以便临床合理应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伤害。根据各种抗感冒药的处方组成对其作用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感冒患者应根据症状,合理选用抗感冒药,避免滥用及重复用药。

    作者:章小龙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治疗早期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时应用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早期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n=20)和参照组(n=20),参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辅酶Q10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过程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治疗方法,患者的心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该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新涛;郭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耐药结核茵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人耐药结核菌的耐药特点。方法对采用罗氏培养法阳性的疫结核分枝杆菌131株进行INH(异烟肼),SM(链霉素),RFP(利福平),EMB(乙胺丁醇),PAS(对氨基水杨酸钠),AK(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测试。结果初治病例耐单药顺位前四位INH=EMB>SM>左氧氟沙星;复治病例耐单药顺位前四位SM>INH>左氧氟沙星>RFP;复治病例耐多药,泛耐药构成比均高于初治病例。结论继续加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统一抗结核药物管理和推行全程督导化疗,根据药敏结果及早建立个体化的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谢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针对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于存在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的老年患者所起到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择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当中接受治疗的存在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的老年患者100例,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骨科护理模式,对实验组则行以循证护理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骨折的愈合效果以及发作并发症的概率,对护理效果做以系统的分析并记录。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明显地好于参照组(<0.05),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对于存在骨质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症状的老年患者来说效果比较好,能够降低并发症概率,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文娟;程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