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不同放疗技术对T1~T2期鼻咽癌放疗后耳功能的影响及剂量学

王新安;万新;郭婧;周漫

关键词:鼻咽癌, 放疗, 耳功能, 计量学, T1~T2期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放疗技术对T1~T2期鼻咽癌放疗后耳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T1~T2期鼻咽癌患者50例,按照放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每组患者各占据25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实验组采取适型调强放疗,常规组采取三维适型放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中耳与耳蜗平均剂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0.05;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的中耳炎发生率差异显著,<0.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采取适型调强放疗相比三维适型放疗的应用价值更高,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中耳炎发生率也较低。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镁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硫酸镁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在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分别使用硫酸镁和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有效率为65.71%,两组差别显著(2=6.820,=0.014),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率为8.57%,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1.43%,两组差别显著(2=6.820,=0.014),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硫酸镁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取对快速性心动过速治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基础的抗心律失常药,同时有效的降低了诸多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仁波;李宁宁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微颗粒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微颗粒是(Microparticles, MPs)是细胞遇到缺氧、损伤、压力等刺激时产生并释放至细胞外间隙的一种异质性质膜超微结构,直径范围在100~1000 nm。MPs可携带多种信号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并调节靶细胞的功能[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Ps不仅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结果,因此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生物标记或治疗疾病的药物靶点,有着巨大的研究前景。本文就MPs与临床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冉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浅析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骨后疼痛。在不及时救治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本文重点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作者:刘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显微手术联合纳洛酮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显微手术+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接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与GOS评分。结果实验组康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95.65%、4.35%,对照组为78.26%、17.39%。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GOS评分为(4.53±1.02)分,对照组为(2.84±0.73)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将“显微手术+纳洛酮”疗法积极用于高血压脑出血中,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并发症少且安全。

    作者:吴裕山;韩立虎;陈志明;佘希龙;冯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穴位按摩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康复影响分析

    目的对穴位按摩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探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所接收的8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前者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后者予以穴位按摩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1%)显著高于常规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取穴位按摩治疗,疗效甚佳,且可有效缓解疼痛。

    作者:黄佳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脑出血合并痛风患者尿酸水平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脑出血合并痛风患者尿酸水平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出血合并痛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检测治疗前的血尿酸水平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活动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并以血尿酸水平为自变量对疾病预后指标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血尿酸水平与CSS评分、NIHSS评分呈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628、0.532;与MMSE评分、活动状态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549、0.582、0.568。结论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含量越高、疾病的预后越差。

    作者:滕兆平;谈晓峰;高菊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10%红花酒精湿敷在输液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

    胺腆酮注射液是心内科常用药物,属于芋类抗心律失常药[1]。针对利多卡因治疗效果不佳的室性心动过少、急诊控制房颤、房扑的心室率临床效果较好。静脉注射是解除患者病痛、抢救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2],静脉注射胺碘酮经常会引起患者出现静脉炎并发症。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在于胺碘酮pH值(2.5~4.0)比人体pH值(7~7.4)低,是一种非生理性液体。胺碘酮的渗透压高于人体血液的正常渗透压,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脱水不良现象,血小板出现局部聚集,容易形成血栓,并释放前列腺素E1及E2,使得静脉壁通透性发生增强性变化,引发血细胞浸润现象出现,同时释放组织胺,导致静脉收缩性变差、变硬,产生静脉炎。患者在注射胺碘酮的输液过程中、输液完成后,常有患者诉说输液局部有痛感,输液静脉方向有隐约红线产生、甚至静脉出现不良变化(索状、结节),虽然部分患者输液完成后,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及有可能出现皮肤毒性迟发反应,若不及时护理,出现皮肤毒性迟发反应加重损伤。临床护理通常进行50%硫酸镁湿敷的方法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对38例由胺碘酮引起的输液性静脉炎患者采用50%硫酸镁湿敷和10%红花酒精湿敷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就10%红花酒精应用于静脉炎湿敷疗效进行观察,观测情况如下。

    作者:许变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影响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方面,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佳妮;刘川;方昌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顺铂联合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顺铂联合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转移性乳腺癌75例,随机分为NP组(长春瑞滨+顺铂)和GP组(吉西他滨+顺铂),两组均给予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分3 d用;NP组给予长春瑞滨25 mg/m2,第1、8 d;GP组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 d。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结果 NP组38例,总缓解率47.36%(18/38),GP组37例的总缓解率为40.54%(15/37),两组总缓解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NP组芋/郁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40%(2/38),皮疹发生率2.63(1/38);明显低于GP组24.32%(9/37),21.6%(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消化道反应,贫血、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和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相似,但前者毒副作用稍低于后者,可作为晚期复发性乳腺癌的二线治疗或解救方案。

    作者:张军旗;祝德;雷乃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的优化管理

    内镜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临床,随着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的深入开展,引发的内镜传播疾病也在不断增加,对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导致组织损伤,若污染后清洗消毒不彻底,极易引起医院感染[1]。使用后的内镜粘有大量黏液、蛋白质、血液等有机物,且由于其管身细软、管腔多,材质特殊,精密度高,结构复杂,许多部件不耐高温高压、怕腐蚀、消毒灭菌难度大[2]。2015年前,我科检查、治疗及清洗消毒均在同室进行,每季度空气及消毒后内镜监测,虽无致病菌,但合格率也不尽人意。2015年1月,我院整体搬迁后,我科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置,消毒合格率大大提高。

    作者:许玲;薛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运用效果观察。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88例中风患者均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康复护理,联合组实施中西医康复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跃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中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作者:符思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探讨门诊分诊护士工作内涵拓展及模式建立

    目的分析门诊分诊护士工作内涵的拓展及模式。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6月外科门诊收治的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门诊分诊制度,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门诊分诊护士工作内涵模式,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与72.0%,比较数据差异显著,<0.05。结论采用门诊分诊护士工作内涵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易于接受,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王江;孙志荷;桑立朱;郭婧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CT与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性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7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前所作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GEHisPeedN/xi双排CT进行检查诊断;观察组35例采用MRI进行检查诊断。分析CT诊断结果与MRI诊断结果,对比两组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MRI)诊断结果显示35例鼻咽癌患者诊断出I期2例(5.71%),II期、III期31例(88.58%),漏诊2例(5.71%);对照组35例鼻咽癌患者诊断出I期1例(2.86%),II期、III期26例(74.29%),漏诊8例(22.86%)。结论 MBI检查诊断鼻咽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吴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健康管理模式在骨关节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健康管理模式在骨关节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140例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健康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关节相关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结果两组护理前后的关节相关功能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护理后,护理组的Mazur标准评分大小、视觉模拟疼痛标准评分大小Tegner标准评分大小三项关节功能评分大小分别是(84.18±5.14)分、(2.22±0.12)分以及(5.85±1.67)分,和对照组护理后的关节相关功能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关节病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模式方式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提升健康状况,进一步对促进患者骨关节相关功能早日康复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惠图;张丽萍;刘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儿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抗炎、止咳、平喘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症状减轻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结论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规范化临床教学管理对护生实习成效的影响

    临床护理实习是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本院在多年的护生带教实践中,逐步完善教学管理体系,由粗放管理变为规范管理,取得较好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秀英;陈红英;饶红香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酒精肝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选取酒精性肝病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分析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酒精性肝病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评分无差异(>0.05),干预后均有增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0.05)。两组干预前心理状况评分无差异(>0.05),干预后均有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0.05)。观察组出院后定期检查、严格戒酒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完全戒酒45例,占90%;对照组25例,占50%,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分析心理特征,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心理状况,提高遵医依从及戒酒成功率,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作者:刘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经后路重建治疗11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经后路重建治疗11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通道同种异体骨植骨方法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伤椎高度、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年末经X线检查,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内置物断裂,螺钉松动、手术源性神经损伤等情况。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经Frankel分级分析,提高2级者36例,提高1级者57例,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率为83.04%。术后1 w末、术后1年末伤椎前缘高度/正常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极显著(<0.01),伤椎后缘高度/正常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0.05)。结论经后路重建治疗胸腰椎脊柱爆裂性骨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帮助患者脊柱复位,恢复脊柱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李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常见问题及相关对策

    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能有效避免PICC带管期间的安全隐患,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目前,在开展延续性护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宣教力度,完善信息化服务,建立健全延续护理的医疗保障体系等,以进一步提高延续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Bassini法治疗老年人绞窄性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与Bassini法治疗老年人绞窄性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72例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患者(2011年2月~2016年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实施Bassini法进行治疗,实验组36例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36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33%)和实验组患者(11.11%)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和对照组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存在明显差异(<0.05)。结论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袁长红;曾祥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