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童恶性血液病的应用

赵素玉

关键词:优质护理, 儿童恶性血液, 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儿童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化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5。结论对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服务,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综合护理服务质量,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和借鉴。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及内镜下治疗时机与方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及内镜下治疗时机与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时间方法将患者分为48 h内治疗患者和48 h外治疗患者,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且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组,对比分组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结果48 h内内镜治疗阳性检出率为44.44%,48 h外内镜治疗阳性检出率为23.33%,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另外,对于高危患者来说,综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2.56%,药物组治疗有效率为53.85%,钛夹组治疗有效率为83.04%,电凝组治疗有效率为62.5%,综合组明显高于其它三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0.05)。结论在急性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患者中,尽早治疗并采用综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韩建高;杨小庆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酒精肝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选取酒精性肝病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分析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酒精性肝病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评分无差异(>0.05),干预后均有增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0.05)。两组干预前心理状况评分无差异(>0.05),干预后均有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0.05)。观察组出院后定期检查、严格戒酒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完全戒酒45例,占90%;对照组25例,占50%,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分析心理特征,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心理状况,提高遵医依从及戒酒成功率,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作者:刘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抗感冒药物的合理应用

    探讨常用抗感冒药的药理作用和应用特点,以便临床合理应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伤害。根据各种抗感冒药的处方组成对其作用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感冒患者应根据症状,合理选用抗感冒药,避免滥用及重复用药。

    作者:章小龙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分析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后的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介入科住院的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为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采取整体的护理措施,主要通过术前术后的护理及病情观察,综合分析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整体的护理措施,25例颈动脉支架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仅出现了2例术后穿刺点渗血及血肿,1例脑梗塞,3例低血压与心率减慢,1例血尿。结论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病情观察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脑梗死、脑灌注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慧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流动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成效、挑战与展望

    目的分析流动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成效、挑战与展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区开展预防流动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结果进行成效分析,并分析这项工作的未来挑战与展望。结果相对于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预防成效,2011年1月~2015年12月的预防成效更加明显,说明采用一定的预防措施对控制艾滋病、梅毒、乙肝有着良好效果。结论对流动性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检测与预防十分必要,对降低孕产妇以及新生儿感染几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殷明霞;郑洁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CIK细胞联合化疗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CIK细胞联合化疗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74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化疗治疗,观察组则在化疗的基础上家用CIK细胞。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0.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可有效缓解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病情。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前筛查分析

    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50 g葡萄糖筛查法,分析妊娠期妇女的血糖值,从而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和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接诊的2196例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行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当1 h血糖高于7.8 mmol/L时,需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期糖耐量减低的诊断标准,方可确诊为糖尿病或妊娠期糖耐量减低。需详细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孕妇或家属要详细填写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调查表。通过以上资料,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和发病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依据临床观察纪录的资料分析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年龄、肥胖、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孕产次数等因素与妊娠期糖尿内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05%(45例);妊娠期糖耐量减低者的发病率为2.50%(55例)。结论上述筛查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做到了及早发现和诊断的作用,并且通过总结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对于预防该病也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该筛查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CT表现分析

    目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CT表现探索。方法本文选取39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其CT诊断结果加以分析探讨。结果在39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中,有32例患者采用CT诊断后结果准确,有4例患者误诊为肺癌患者,有1例患者误诊为肺肿瘤良性病症患者,有2例患者误诊后肺结核患者,本次研究过程中,其CT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82.05%(32/39)。患者全部开展CT诊断扫描检测过程,其中有类圆形、分叶形、不退则形状、斑点、斑块等多种病灶外形,其病灶密度呈现出了不同特征。结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采用CT方式诊断检测过程中,其CT诊断结果是多样性的,但是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采用CT检测有着较高的符合率,促进患者及时开展治疗过程。

    作者:郑杰;段王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病案室工作模式的转变与对策

    病案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案室对病案的管理同样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发展,病案管理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病案室工作模式的转变现状,并提出必要相应对策。只有努力适应病案室工作模式的转变,才能为医院管理、临床、科研等提供良好的服务。

    作者:孟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女性房颤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女性房颤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女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并通过对两组患者SAS评分的组内和组间比较评价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前后SAS焦虑评分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但是护理前后两组间SAS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跃0.05)。结论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女性房颤患者的焦虑状态,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张迎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颅骨表皮样囊肿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本院于2009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例颅骨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术中所见及术后病检结果明确诊断,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颅骨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颅骨病变,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不难,不典型者需与一些疾病进行鉴别。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张明;魏剑波;鄢克坤;黄志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卧位管理在老年呼吸内科中的运用

    目的调查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探讨合理的卧位管理。方法研究年度2014年2月~2015年10月,纳入老年病房共200例,按入院时间的顺序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压疮预防措施,共100例;观察组实施卧位管理模式压疮预防管理,共100例,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观察Braden评分上升幅度大,压疮率低,有显著差异(<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呼吸内科开展卧位管理,可有效预防压疮,降低发生率,需予以推广。

    作者:柯小瑜;胡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显微手术联合纳洛酮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显微手术+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接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与GOS评分。结果实验组康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95.65%、4.35%,对照组为78.26%、17.39%。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GOS评分为(4.53±1.02)分,对照组为(2.84±0.73)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将“显微手术+纳洛酮”疗法积极用于高血压脑出血中,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并发症少且安全。

    作者:吴裕山;韩立虎;陈志明;佘希龙;冯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64排螺旋CT成像应用于结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成像应用于结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10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病变部位肠壁不均匀增厚,可形成隆起团块,也可以出现局限性溃疡凹陷,增强扫描病变部位明显均匀强化或明显不均匀强化。100例患者中,均经肠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位于升结肠27例(27%),位于横结肠19(19%),位于降结肠21(21%),位于乙状结肠33(33%)。结论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结肠癌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为临床提供TNM分期,并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前评估及预后提供很好的信息,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建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社会转型期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现状及其原因探究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风险与日俱增,导致公共危机频发。处在高技术高风险的医疗行业,许多医疗服务不可避免地转变成公共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要医疗纠纷,且呈现出多发性与严重性。本文直面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现状及对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闫力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CT与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性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检查诊断鼻咽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7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前所作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GEHisPeedN/xi双排CT进行检查诊断;观察组35例采用MRI进行检查诊断。分析CT诊断结果与MRI诊断结果,对比两组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MRI)诊断结果显示35例鼻咽癌患者诊断出I期2例(5.71%),II期、III期31例(88.58%),漏诊2例(5.71%);对照组35例鼻咽癌患者诊断出I期1例(2.86%),II期、III期26例(74.29%),漏诊8例(22.86%)。结论 MBI检查诊断鼻咽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吴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药学监护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治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有效病例15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这1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和研究组(实施临床药学监护),每组分别75例,然后观察两组血压的控制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结果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药学监护干预后,研究组75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该组患者依从性也较对照组高,同时比较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发现,研究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临床药学监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39例。放疗过程中常规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0.05。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应用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思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术式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1)行小切口椎板开窗术,观察组(n=41)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良,可有效改善疼痛与功能障碍。

    作者:崔玉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盆腔淋巴结检测的价值初探

    目的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盆腔淋巴结检测的价值初探与分析。方法本文选取25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和25例健康人员划分两组,两组全部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进行诊断检测,对其淋巴结个数、大小以及相关指标大小进行检测结果对比。结果实施有效的诊断检测过程后,所以检测图像都比较清晰,都能够比较清楚的将全身解剖结构加以充分显示,在MRI图像上,增大了淋巴结表现为圆形或者是类圆形图像,通常总共不超过3个图像层面,其中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淋巴结会表现为多个淋巴结呈现聚集或者是融合状态,形成了较大的淋巴结结构。在T1WI检测时表现为和肌肉组织一致的均匀、较低的信号,T2WI检测时表现为和类脂肪组织一致的不均匀、较高的信号。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方式开展诊断检测工作后,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淋巴结情况,在对淋巴结等相关疾病诊断和预防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段王栋;郑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