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应用体会

李建萍

关键词:临床药学监护, 高血压, 依从性,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学监护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治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有效病例15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这1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和研究组(实施临床药学监护),每组分别75例,然后观察两组血压的控制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结果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药学监护干预后,研究组75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该组患者依从性也较对照组高,同时比较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发现,研究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临床药学监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物资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探讨

    随着公立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医院运营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加强医院物资管理与控制,是医院管理重要内容之一,不断探索和完善物资管理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医院物资的规范化、程序化以及科学化管理的探讨,通过对医院物资库存管理及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推进医院物资管理的措施,以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效率,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有效的竞争力,努力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要求。

    作者:李金亭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APACHEⅡ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评估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APACHEⅡ)评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评估的适用性、可行性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64例患者入院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APACHEⅡ)评分,记录评分结果,评价APACHEⅡ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不良预后的评估能力,分析APACHEⅡ评分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64例患者中行无创通气为15例(占23.44%),行有创通气为10例(占15.63%),死亡为21例(占32.81%),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机械通气比例和死亡率越高。结论 APACHEⅡ评分能够有效地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作者:周彦俊;李成才;韩自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病区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工作也就更加重要。新形式下护理管理者只有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应对策略,才能防患于未然,确保临床护理的安全。我们分析了影响病区护理安全的种种因素,落实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2013年12月~2015年9月间,没有发生因护理安全管理不当而导致患者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受损,有效提高了病区住院患者的安全感。

    作者:潘胜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急诊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近期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行急诊PCI,B组择期行PCI,比较两组近期临床效果(术后1 w)及近期预后(术后3个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B组的76.67%(<0.05)。两组术后1 w经超声检查显示心功能均有所改善,但A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改善也优于B组(<0.05)。术后3个月A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发生率为25%(15/60),少于B组的46.67%(28/6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可较快的促使闭塞冠状动脉再通,更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更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冯骥;鲁谦;王平;王丽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平行式教学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平行式教学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6月参与妇科护理教学培训的24名学生纳入对照组,实施一般教学方法;将2015年3月~6月参与妇科护理教学培训的24名学生纳入观察组,实施平行式教学方法;对比评价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及对教学的兴趣程度。结果观察组考核平均成绩为(92.13±1.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83±2.13)分,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感兴趣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妇科护理教学中采取平行式教学方法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

    作者:郭婧;王丽君;闫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1例精神病患者氯氮平减量致癫痫样发作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精神病患者氯氮平减量致癫痫样发作的抢救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1例精神病患者于2013年8月23日因为氯氮平减量出现癫痫样发作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整个抢救过程、护理工作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病例经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已脱离危险。结论氯氮平药物调整减量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癫痫发作先兆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作相关处理。早发现、早抢救、早治疗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冷阳;吴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在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接受优质护理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2%,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0.05。结论对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较快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王凌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在骨关节外科的应用

    目的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在骨关节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88例骨关节外科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对比两组的术后疼痛严重程度、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结果护理后,护理组的术后疼痛严重程度、止痛满意度、疼痛治疗方式满意度以及疼痛照顾满意度评分分别是(3.56±1.13)分、(4.30±0.17)分、(4.89±0.59)分以及(4.60±0.44)分,和对照组对应的疼痛严重程度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关节外科患者采用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反应,提升疼痛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早日痊愈。

    作者:刘坚;王瑛;刘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胱抑素C与妊娠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胱抑素C作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中的主要的一员,参与了机体诸多生理、病理过程,一直以来,对胱抑素C的研究多集中在其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性标志物上;近些年来有研究发现胱抑素C与妊娠高血压存在密切相关,该研究即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胱抑素C与妊娠高血压相关性研究文章进行了整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所接收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之上采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程春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血液生化检验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身体健康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5 mL的静脉血液,分别装进行两个试管,对照组给予室温自然下分离与规范离心进行血液检验,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溶血并进行规范离心分离,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标本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标本中的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K+以及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血尿素氮、血清尿酸、血糖以及甘油三酯等平均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跃0.05)。结论溶血现象对于血液生化检测中的多项指标均有较大的影响,表明检测人员应用严格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存储以及检验操作,以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王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就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体检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接受末梢血检测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接受静脉血检测的患者设为参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水平较比参照组,明显较高,血小板计数较比参照组,明显较低,两组数据结果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存在差异性。从不同时间段来看,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测值与参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末梢血和静脉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均有影响,因此,临床上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采血,从而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陆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Miccoli术式与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改良Miccoli术式即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75例(腔镜组)和80例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开放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腔镜组优于开放组;腔镜组住院总费用多于开放组;术后并发症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Miccoli术式即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术式: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微创、美容的特点。

    作者:刘毅;张自立;孟祥朝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厄贝沙坦治疗房颤用药效果分析及报告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治疗房颤用药的效果。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房颤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院随机抽签法。83例患者分为胺碘酮组和厄贝沙坦组两个组别。胺碘酮组常规抗凝+胺碘酮;厄贝沙坦组常规抗凝+厄贝沙坦。观察指标:①总有效率、复发率、副作用;②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左房径的差异。结果①厄贝沙坦组相比于胺碘酮组总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0.05;两组副作用轻微,可耐受。②治疗前两组左房径相似,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跃0.05;治疗后厄贝沙坦组相比于胺碘酮组左房径改善更显著,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房颤用药效果确切,可改善左房功能,降低房颤复发风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卞华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 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及眩晕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症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邸士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的探讨

    本文从加强环境管理、加强业务培训管理、加强服务态度管理、加强全程护理管理、加强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五方面为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既提高手术室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又让手术患者处在温馨安全的环境中,增加手术安全感并提升对医院的信赖度。通过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更好地服务患者,达到改善手术患者切身感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作者:成木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乌头汤加味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乌头汤加味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用我院收治的100例风湿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乌头汤加味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采用乌头汤加味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应用价值较高,可以进一步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熊振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63份抗菌药物说明书中有关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常用抗菌药物说明书中有关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标注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药房正在使用的63份抗菌药物说明书,按照不同分类方法对关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标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常用抗菌药物符合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在所调查的药品说明书中,国产药品对关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标注率分别为93.22豫和88.14豫,进口药品的标注率均为100豫。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有明确指导意见的分别占93.65%和88.89豫。结论药品监管部门、生产企业及医疗卫生机构应提高对药品说明书重要性的认知,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作者:黄道秋;方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婴幼儿胃肠炎相关良性惊厥16例的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分析婴幼儿胃肠炎相关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6例婴幼儿胃肠炎相关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相关检查结果及转归。结果16例胃肠炎相关良性惊厥患儿发病年龄在8个月~3岁,1岁上下多见,惊厥发生时无热或低热,平均惊厥1.95次,血液相关检查电解质轻微异常,脑电图检查及头颅CT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轮状病毒检查结果阳性68.75%。结论患儿胃肠炎相关良性惊厥易于控制且预后良好,不必长期抗癫痫用药,对于缓解家长的精神压力很有意义。

    作者:顾京元;张艳秋;刘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西沙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4 h胃内残留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胃内残留率差异不明显(>0.05);治疗后,观察组胃内残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胃内残留率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6.6%,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有助改善患者临床表现,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林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