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升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进展研究

刘申坤

关键词:胰升血糖素样肽类似物-1, 胰升血糖样肽-1, 糖尿病, 治疗, 临床进展
摘要:糖尿病是严重影响我国民众身体健康水平的慢性疾病,其临床治疗活动引起了现代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本文针对胰升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进展展开了分析。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一专多能护理模式在疗养院优质护理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一专多能护理模式在疗养院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强化业务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合理岗位设置,弹性排班、固定护士和机动护士结合,强化安全管理及护理文化建设等措施,实施一专多能护理模式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实践。结果一专多能护理模式实施后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质量,疗客员满意度提高。结论一专多能护理模式能充分发挥护士的能力,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体现护士价值,优化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在护理人员短缺的现阶段,能更好的完成各项医疗护理任务。

    作者:费秀霞;吴月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与其自我效能的关联性探究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药物治疗依从性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从而为社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某社区内的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我效能评价问卷和治疗依从性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对象自我效能评分和治疗依从性评分之间的关系,对比自我效能评分高的患者与自我效能评分低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自我效能得分较高的患者,其治疗依从性得分较高。反之,自我效能得分较低的患者其治疗依从性得分也相对较低。可见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药物治疗依从性存在明显的正比例关系。结论为了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社区加强宣传教育,使患者意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以促进其治疗依从性水平的提升。

    作者:陈文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基层公立医院推进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实践与应用

    本文通过对我市医疗机构2012~2014年绩效考核体系中效益管理(床位效率指数)、医疗质量(DGRS分组原理)、护理质量、感染管理(抗菌药物使用)、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等指标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回顾性地分析了结合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关键性绩效指标及调整相应绩效指标的权重的实践与运用,对于贫困地区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潘玉华;崔汝相;刘雅芸;张进;段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木犀草素通过上调HO-1保护表达突变α-突触核蛋白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N2a细胞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对表达突变α-突触核蛋白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N2a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2a细胞,用MTT法检测木犀草素对表达突变α-突触核蛋白N2a细胞活力的影响;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分析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5μmol/L木犀草素明显提高表达突变α-突触核蛋白N2a细胞的活力,抑制细胞凋亡,减少表达突变α-突触核蛋白N2a细胞caspase-3蛋白水平,增加血红素氧合酶-1的蛋白水平。结论木犀草素通过增加血红素氧合酶-1的蛋白表达抑制突变α-突触核蛋白诱导的N2a细胞凋亡。

    作者:徐鸿;张彬;谢江林;龙珍珍;梅子珍;程桂荣;袁世锦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切除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切除胃间质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我院选取了2005年6月~2015年6月的40例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明显高于开腹手术切除术,其临床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作者:殷喆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救治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的临床探究

    目的:对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方法进行探索,为患者的专科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2例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止血法的止血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能成功止血,成功率为100%。其中有27例经急救,平稳进入脑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约为84.38%,剩余5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5.62%。经统计,本组患者的平均操作时间为(4.25±0.36)min。结论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患者可采用改良止血方法对其进行快速止血救治,可以有效止血,效果显著,有助于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时间,降低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熊光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男护士对手术室仪器设备高效管理

    目的:探讨男护士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工作。方法将手术室所有仪器设备由男护士统筹管理,由男护士建议与制定相关制度、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指南、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卡、仪器设备档案及教学与培训。结果所有仪器设备都运转良好,减少了仪器设备的故障,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加快了手术速度,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质量。使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保障。结论运用男护士与生俱来的对机械设备的爱好、敏锐的视角管理手术室仪器设备,使手术仪器设备发挥了大限度的使用期限,发挥应有的作用,降低了损耗程度。保障手术顺利的完成,带动护理团队共同参与、主动管理,使手术室仪器、器械发挥了大限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王碧琳;夏涛;黄河;梁辉;魏昇;张山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在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中行以干预护理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有患者48例,对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性护理服务,对干预组行以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中行以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减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疗效理想。

    作者:姬洪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优质护理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系统地探究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80例2013年11月~2015年2月期间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期成两组,对照组行疾病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和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均<0.05)。结论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实际价值显著。

    作者:万向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功能、血脂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后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心功能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建忠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系统健康教育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系统健康教育,能让患者更加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作者: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比较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脊柱外伤诊断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0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CT与MRI检查结果,按照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MRI检查)和对照组(CT检查),每组50例,并对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韧带损伤和脊髓损伤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0.05,差异明显,而对照组在骨折线检查诊断效果明显,<0.05,差异明显,其他方面两组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外伤诊断当中,CT和MRI检查均具有不同方面的优势,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可比较选择检查方法,当诊断不明确或判断不准确时,可以选择两种方法联合检查,提高检查的准确度。

    作者:袁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高原新生儿660例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高原某医院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产妇孕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2~2015年活产660例新生儿体重、身高和母亲的营养状况、年龄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660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165.6±454.1),男婴(3232.8±425.2),女婴(3102.4±471.7);平均身高(48.4±3.1),男婴(48.4±3.5),女婴(47.4±2.6)。产妇平均年龄(25.1±6.3)。与低海拔地区比较,体重有明显差异(<0.05),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孕周和营养状况(<0.05)。结论该地区母婴保健工作应该注重抓产妇的营养状况、孕期体检,且应该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作者:宋岩琳;崔燕芒;于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糜烂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医院妇科门诊共以Leep治疗CIN84例,宫颈糜烂402例,A式40例、B式224例、C式175例、D式47例。结果 A式治愈97.5%(39/40),B式98.21%(220/224)例,C式96.57%(169/175),D式97.87%(46/47);C式治疗CINⅠ治愈率、残留率、复发率与D式CIN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B式、C式治疗Ⅱ°宫颈糜烂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A式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高于B式,B式高于C式,C式高于D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A式月经紊乱发生率高于其他组,C式粘膜外翻高于B式、A式,B式、A式高于D式,B式颈管狭窄率高于D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糜烂的疗效均较高,痊愈率可得到保证,在同时适应两种术式适应时,应选择创伤相对更小的术式,尽管不能增进疗效,但有助于减少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谢聪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脊柱前路手术综合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脊柱前路手术的综合护理。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80例行扩大操作口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0.05);另外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脊柱前路手术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能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同时能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作者:张琦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呼吸训练对改善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于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发作,造成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肺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肺组织弹性减退,肺泡持续扩大,而肺泡间的血流量减少,产生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使通气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终出现呼吸衰竭。对30例COPD病人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临床验证能将浅而快的呼吸变成深而慢的有效呼吸,改善了患者的缺氧症状,延缓了病情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培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道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在使用紫杉醇治疗晚期食道癌的同时搭配使用顺铂治疗能够发挥出的效果。方法选择115例入住我院治疗晚期食道癌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A、B两组,A组57例,使用顺铂治疗的同时搭配使用氟尿嘧啶,B组58例,在这个基础之上使用顺铂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之后,B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A组高(﹤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平均生存时长比A组长(﹤0.05),对比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方面,B组出现的几率低于A组(﹤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使用紫杉醇治疗晚期食道癌的同时搭配使用顺铂治疗,效果较佳,出现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少。

    作者:杨钧铭;李畅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儿童房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与介入封堵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儿童房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和经皮介入封堵临床对比,分析优缺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和心外科收住房间隔缺损患儿中,接受封堵病例各20例。两组方法置入封堵伞,使用材料均为Amplatzer封堵器,经胸组年龄3~14岁,介入组年龄4~14岁。观察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年龄、手术成功率等指标。分析其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胸微创封堵总成功率99.1%,18例一次性成功。1例因术中残余分流过大,调整封堵器不理想;1例术后脱落至右房,均急诊延长原切口改为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无死亡病例。导管介入治疗总成功率98.7%,18例成功封堵。1例术后6 h出现大量心包填塞。1例术后发现伞脱落至右房,均转外科急诊手术。两组成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体重、年龄及手术切口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年龄、体重是A组的优势。同时对于B组手术切口是的优点。分别观察术后3d、术后1个月及6个月复查,均未发生伞脱落,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两组治疗方法特点各异,均安全、有效。介入封堵住院时间短、切口小;经胸微创封堵适应证更广,更易开展和推广。

    作者:靳中奎;李俊杰;杜德禄;王世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与采血人员工作年限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与采血人员工作年限的关系。方法在2015年6月1日~12月31日不同工作年限的采血人员共采集患者人数122283人,釆血人员的工作时间在0~1年、1~2年,>2年所采集血液不合格的比例进行评价。结果采血人员的采集工作时间在0~1年、1~2年,>2年所采集血液不合格的比例分别为2.09%、1.5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7,<0.05)。结论采血人员工作年限越短,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越高,分析原因年轻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静脉采血知识,心理素质差,操作技能不熟练,工作经验较少,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欠佳等,建议加强采血人员静脉采血培训课程的继续教育,对采血流程进行质量管理,并鼓励采血人员积极主动获取静脉采血新知识、新进展,以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整体质量,提高医院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素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130例乳腺癌术后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后通过中医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进行的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均为女性,分为研究组65例,术后采用中医疗法,对照组65例,术后采用常规疗法,对二组患者进行3个疗程后进行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研究组显效人数19例,有效人数40例,无效人数6例(90.8%),总有效率为87.7%;对照组显效人数12例,有效人数26例,无效人数27例,总有效率为58.5%,研究组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要强于对照组(<0.01)。结论采用中医辩证疗法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曦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