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伶俐;陈代丽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治疗近视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意义。方法对2015年1月~5月在我科SMILE手术的近视患者124例(248眼)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观察患者手术中的配合程度和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24例近视患者均能安全完成SMILE手术,无1例负压丢失。术中患者都能很好的配合,术后1w双眼视力均能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手术的成功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结论围手术期的每一细节都不容忽视,它们关系到患者手术是否能成功,关系到患者术后是否满意,我们要大限度的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使患者的视觉质量达到佳状态。
作者:魏世邈;李岳美;林会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6.9%,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临床护理满意评分以及乳腺脓肿发生率的时候,观察组患者均显示明显的优越性,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针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予以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可降低乳腺脓肿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评分,有助于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阎梅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方法进行探索,为患者的专科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2例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止血法的止血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能成功止血,成功率为100%。其中有27例经急救,平稳进入脑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约为84.38%,剩余5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5.62%。经统计,本组患者的平均操作时间为(4.25±0.36)min。结论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患者可采用改良止血方法对其进行快速止血救治,可以有效止血,效果显著,有助于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时间,降低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熊光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的个案追踪,从个案中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完善培训方式,修订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同时将典型案例进行全员分享,使同类型的问题不再反复出现。方法结合上一年核心制度检查结果,成立追踪小组,对我院外科12个单元在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中落实不到位,缺陷发生率高的单项项目进行追踪检查,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增订或修改、完善有关的制度、流程、预案。结果应用追踪检查与传统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原缺陷发生率高的5个单项项目(用药护理、输血床边采血双人核对、交接班中四看五查、医嘱执行者与处理者交叉核对、手术部位标识核对)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运用追踪方法学能够对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的全过程进行检查,真实评价落实过程,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后,追踪整改效果,对核心制度落实持续改进起到实效,有效保证了患者安全。
作者:傅春霞;周玉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磨口瓶盛装碘伏与一次性小瓶碘伏的成本效益及控制医院感染的细菌学检测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临床使用的磨口瓶盛装碘伏(对照组)与一次性小瓶碘伏(观察组)在相同用量下进行成本核算及细菌学检测。结果磨口瓶盛装碘伏的成本价格是10.11元,细菌学检测合格率为87.50%;一次性小瓶碘伏成本价格是1.88元,细菌学检测合格率为97.91%。结论使用一次性小瓶碘伏显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碘伏的细菌检测合格率,有效控制了医院的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美芹;吕淑林;王翠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强化麻醉前老年患者护理干预能否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方法选择68例ASAI~II级择期实施上腹部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将麻醉诱导前通过详细反复告知病人在麻醉苏醒期的各种注意事项作为护理干预手段。采取Riker镇静、躁动评分法对麻醉苏醒期病人进行评分,5分及以上认定为躁动并统计两组躁动病人的例数。结果护理干预组躁动发生率为14%,非护理干预组2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强化麻醉前护理干预,明显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邵彦;孙学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强化冠心病PCI术后护理管理,建立新的护理模式。方法选取医院心导管室开展的冠心病PCI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90例,分别在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强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胡大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知晓程度将其分为完全知情组(7例)、不完全知情组(38例)和不知情组(5例)。比较三组患者化疗后3~5 d和出院前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结果化疗后3~5 d不同组别患者焦虑和抑郁分值有显著性差异(<0.05),其中完全知情者焦虑和抑郁评分高;出院前所有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有所改善,其中不知情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高,完全知情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缩短患者的否认心理期,避免患者出现情绪低绝望感,促进患者的接受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钱红花;王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5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中效果显著,对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升治疗配合度等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天湖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痰热清注射液疗效确切、使用广泛,但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加,笔者通过对痰热清不良反应的类型、原因和防范措施的分析总结,提示临床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玉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护理在外科结直肠术后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8月的36例外科结直肠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进行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统计和比较两组患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能够缩短外科结直肠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外科结直肠术后护理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路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前间壁ST-T改变诊断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分析10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与100例健康人的心电图资料。结果与正常人相比,绝大多数心衰患者心电图存在前间壁ST-T改变。前间壁ST-T改变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显著相关性。心电图前间壁ST-T改变诊断心力衰竭敏感度95%,特异度86%。结论心电图前间壁ST-T改变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但是否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娟丽;陈锐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4例门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应用常规生化仪、快速血糖仪检测患者的血糖情况,统计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均能够较准确的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少仪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为更好地了解糖尿病辨证分型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糖尿病证型与血浆內皮素及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垂体-肾上腺轴激素、血尿酸水平、血清瘦素、血液流变学、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腰臀比关系、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糖自由基代谢等与糖尿病等关系的探讨。
作者:帕尔哈提;李蒙;李瑞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正畸矫正的相关知识,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保障正畸效果。方法采取语言及文字教育,对患者进行个别讲解,发放宣传图册,语言文字通俗易懂,使患者容易接受。结果宣教之后,患者能按照正确刷牙方法维持口腔健康,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和矫治的疗程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反复有效的健康宣教能加强患者的依从性,患者能较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预防正畸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封佳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讨论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成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4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为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风险事故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低于观察组(<0.05)。结论采取风险管理可以有效规避医疗事故,患者术后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永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护理)和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39.2±3.5)分,抑郁评分为(42.1±3.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分结果,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增强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尿常规检测在诊断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尿糖、尿酮体、尿隐血、尿蛋白、白细胞酯酶、白细胞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隐血、白细胞酯酶、白细胞数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尿糖结果阳性时,尿蛋白、尿酮体、白细胞酯酶、尿隐血、白细胞数阳性率显著高于尿糖结果阴性时(<0.05)。结论尿常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诊治意义重大,可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及评价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食管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3.5%,居第二位,仅次于胃癌[1]。因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经做出诊断,半数以上已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失去手术机会。此类患者多为老年高龄,体质较差,消瘦,耐受能力下降,不能经受全身化疗、放疗;所以本研究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内镜下微波+局部化疗,现将几例诊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药通络活血方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早期SONFH患者进行活血通络方中药治疗,1剂/d,分2次口服,疗程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疼痛指数、髋关节评分等情况。结果经过中药治疗2个月后,临床疗效评价:显效2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VAS疼痛指数明显下降,髋关节评分明显上升。结论中药通络活血方可改善SONFH患者疼痛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韦向东;吕良庆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