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松和;冯邵珍;张智民;王建伟;田庆丰;吴敏
目的 评估河南省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量,估算膳食中黄曲霉毒素B1暴露所引发的肝癌发生风险.方法 2013-2014年对河南省部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开展了监测,结合2002年河南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食物摄入量数据,利用点评估的方法对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B1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总人群中黄曲霉毒素B1膳食暴露量为2.32 ng/(kg·bw·d),农村居民为2.76 ng/(kg·bw·d),城市居民为1.40 ng/(kg·bw·d);膳食中对黄曲霉毒素B1暴露量贡献率较高的食品为小麦粉及其制品(82.42%)和植物油(13.10%);膳食中黄曲霉毒素B1导致肝癌发生风险在总人群中为0.09/10万人,农村居民中为2.76/10万人,城市居民中为0.05/10万人.结论 河南省农村地区人群中黄曲霉毒素B1暴露风险较高,小麦粉及其制品、植物油是河南省人群主要的黄曲霉毒素B1膳食暴露来源.
作者:李杉;杨丽;袁蒲;付鹏钰;周昇昇;钞凤;张书芳;张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糖尿病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15 ~74岁常住居民18 772人,调查内容包括检测血糖及糖尿病相关情况.结果 糖尿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5.3%、26.7%、10.0%.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53,P<0.001;x2=54.157,P<0.001;x2=19.384,P<0,001).城市糖尿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农村糖尿病患者(x2=53.441,P<0.001;x2=21.014,P<0.001;x2=34.057,P<0.001).结论 河南省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健康教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来开展健康教育,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健康服务,提高城市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是河南省糖尿病防控的关键.
作者:冯化飞;范雷;韩冰;冯石献;高莉;周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肿瘤、血液病患者或(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血培养中的罕见病原菌-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方法 根据此菌在哥伦比亚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和镜下特征,利用手工生化反应、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质谱仪VITEK MS进行鉴定.结果 结合菌落形态和革兰染色特征,手工生化结果,VITEK2-Compact鉴定和质谱仪鉴定结果终确定为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Capnocytophaga sputigena).结论 白血病、肿瘤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的血培养较易分离出似二氧化碳嗜纤维菌之类的罕见病原菌.
作者:胡玥;张小倩;荆鹏伟;李永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小儿呼吸道标本中的检出情况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小儿科2011-2014年4 876份呼吸道标本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4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2株,占9.4%.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是青霉素G(92.9%)、红霉素(58.0%)、克林霉素(55.1%)、四环素(19.9%)等;MRSA的耐药情况较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明显严重,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呼吸道标本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MSSA为主,对大部分的抗菌药物保持较好的敏感性,但其耐药性有上升趋势不容轻视.
作者:李仕伟;傅雷;李萍;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凉山彝汉农民毒品使用情况及毒品认知的差异性.方法 用自拟问卷对凉山毒品泛滥地区的彝汉族农民进行调查,有效调查1 001例(汉族456例,彝族545例).结果 汉族农民吸食毒品的比例为7.89% (36/456);彝族则为17.43%(95/54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x2=19.85,P=0.00);吸毒农民的文化程度均以小学、文盲为主,组间有统计学差异(x2=12.72,P=0.00).在吗啡、甲基苯丙胺、麻古、K粉、氯胺酮、杜冷丁的认知率上,汉族农民高于彝族农民(P<0.05).汉族农民对毒品危害12个问题的正确认识率均高于彝族农民(P<0.05).结论 凉山农民人群中吸食毒品的比例较高,且彝汉农民在毒品滥用比例、毒品认知、毒品危害性认识上存在差异,提示政府除了要加强当地农民人群的禁毒教育外,还需按民族采取不同的禁毒方式.
作者:杨丽;木尔扯尔;哈马日呷;马瑜;袁斌;陈筱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2005-2013年参与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血压控制及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状况,评价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远期效果.方法 通过随访研究,对接受高血压规范化管理5年及以上1 156例管理组患者及958例非管理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及死亡情况.结果 参加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满5年及以上的管理组患者的收缩压平均值为(131.82±9.76) mmHg,低于非管理组的(134.99±9.28)mrn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5).管理组的舒张压均值为(81.78±7.30) mmHg,非管理组为(82.35±6.39)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P>0.05).管理组血压控制率为89.62%,高于非管理组的6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65,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管理组与非管理组患者血压达标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93%,低于非管理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7,P<0.05),但是管理组与非管理组中心脑血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P >0.05).结论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死亡,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良好的高血压防治效果.
作者:张芹;穆柯瀚;陈思红;潘恩春;胡伟;孙中明;何源;王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10年间云南省宣威地区肺癌新发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例特点,了解本地区肺癌的特征情况,为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5至2014年10年间来自于宣威地区1 256例首次入住云南省肿瘤医院并诊断为肺癌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比较前后5年肺癌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疾病特征和动态变化.结果 10年来宣威肺癌患者中男性比例(59.95%)略高于女性,男:女为1.50:1.00(753/503);以40 ~ 59岁年龄段的肺癌患者多,占62.42%;女性患者构成比例有所增加,前5年为35.60%、后5年增加至41.15%;男女性患者均以肺腺癌为主,女性比例(68.19%)高于男性(43.69%),男女肺癌患者病理类型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 0.001);肺上叶为肺癌的好发部位,占34.47%,腺癌为该地区肺癌患者的第一病理类型.结论 云南省宣威地区1 256例肺癌患者的疾病特征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40 ~59岁为主要发病年龄,男女性患者均以腺癌为主,肺上叶为肺癌的好发部位,肺腺癌为主要的病理类型.
作者:赵敏;周永春;张锦平;徐学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乳腺组织和乳腺癌中SGK3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探讨SGK3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GK3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研究SGK3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以及同一类型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参数探讨SGK3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蛋白激酶SGK3表达量增高,与正常乳腺组织和癌旁组织相比,有差异(P值分别为0.007,0.016).(2)SGK3在乳腺纤维腺瘤、叶状囊肉瘤以及导管内癌的表达量极低,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76,0.365,0.500);而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值为0.041).(3)SGK3的表达不受浸润性导管癌的分期影响,但与ER受体表达密切相关,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浸润性导管癌与ER阴性的浸润性导管癌相比组织中SGK3的表达量明显增高(P值为0.033).结论 SGK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在ER阳性的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ER阴性组织,SGK3有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诊断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郭红艳;孙晓杰;李淑艳;刘秀财;王宏兰;刘波;蒋瑞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样本血清进行核苷类似物的耐药突变位点检测,分析各耐药位点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并以此为依据对含不同的耐药突变的患者提出相应的临床用药改进策略.方法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筛选出的100例符合送检要求的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6种核苷类似物共21个耐药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标本中21个耐药突变位点均阴性,即表现为6种核苷类似物全敏感者共36例,有1种或2种以上药物敏感性改变者共64例发生率达64%.其中,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恩曲他滨(FTC)耐药者均为32例,以rtM204I/V±rtL180M变异多见.阿德福韦(ADV)耐药者29例,主要变异位点为rtN236T及rtA181T.恩替卡韦(ETV)耐药者7例,暂未发现替诺福韦(TDF)耐药病例.结论 广东地区乙肝患者人群中对核苷类似物的耐药发生率较高,提示临床应用HBV耐药变异检测手段对患者进行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分析,有利于为患者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作者:苏荣;杨延斌;黄婉琳;罗娜;何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控制登革热传播媒介,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对坪山新区白纹伊蚊进行6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 坪山新区白纹伊蚊对残杀威的抗药性指数为1.45,属敏感;对DDVP(敌敌畏)、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14、2.27和4.17,属低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的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2.84和21.91,属高抗性.结论 坪山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控制登革热媒介时需要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作者:罗林峰;吴能简;吴崧霖;梁克峰;严共旭;王德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14年荆门市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为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和监督执法提供依据.方法 抽检荆门市477份食品,利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4年荆门市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31.9%,其中常规监测样品阳性率为10.0%,水产品弧菌专项阳性率为35.3%.常规监测中婴幼儿配方奶粉检出率高,其次为外卖配送餐、冷冻肉糜制品和学生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8,P<0.001).水产品弧菌专项副溶血性弧菌在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中的检出率均高.结论 荆门市市售食品有较高的致病菌检出率,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上述食品特别是水产品的安全监管.
作者:李旦;陈天林;马晓莉;付华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某独立学院2011 ~2014级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独立学院2011 ~2014级7 485名新生进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届新生第一类人群检出率均值为24.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届新生在UPI的总分、第一类人群检出率及躯体症状、神经症、抑郁、精神分裂4项指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届新生排在前10的症状项相似,突出问题为强迫性倾向和人际关系敏感,但症状项选择率超过20%的数量存在差异,其中2011年多;女生、文科生在UPI在第一类人群检出率和UPI总分上均显著高于男生、工科生(P<0.05);贫困生、农村学生第一类人群检出率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城镇学生(P<0.05).结论 2014级心理健康水平好,其次是2012级、2013级、2011级;性别、专业类型、家庭经济情况和来源地等人口学变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4届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作者:史琼;余志科;刘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耐力训练对老龄大鼠铁代谢水平及铁调素(Hepcid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C组);低强度耐力组(LC组);中等强度耐力组(MC组);大强度耐力组(HC组),每组12只.5周耐力训练结束后,宰杀大鼠.根据试剂盒的方法测定老龄大鼠RBC、Hb、Hct、PI和铁蛋白含量并且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老龄大鼠肝组组织Hepcidin mRNA基因表达.结果 老龄大鼠红细胞数含量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出现下降的趋势;通过耐力训练后,血红蛋白含量在低强度、中等强度和大强度耐力训练低于安静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82、0.0089、0.0053),红细胞比容在中等强度和大强度耐力训练时低于安静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38、0.0413);在中等强度和大强度耐力训练时大鼠血清铁含量低于安静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87、0.0401);铁蛋白含量在大强度耐力训练时低于安静对照组(P =0.0410).肝组织Hepcidin mRNA表达量在低强度、中等强度和大强度耐力训练组高于安静对照组(P=0.0312、0.0327或P=0.0072).结论 耐力训练致使大鼠机体内铁代谢的缺乏和大鼠肝分泌的Hepcidin mRNA表达量出现上升的趋势.
作者:蒋宇凌;莫伟彬;黄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1起小学内出现多名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事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样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武进区某小学2015年3月2日-11日,出现149例以呕吐症状为主的学生,罹患率为9.0%,3月2日出现发病高峰,病例发病急、班级分布广.现场采集患者肛拭子或呕吐物、对照及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食物和环境样本等共42份,其中2名患者肛拭子、2名患者呕吐物及1名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检测出诺如病毒GⅡ型.结论 这是1起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暴发原因可能是由带毒食堂工作人员污染部分食物所致,以食源性传播为主.
作者:赵学成;周义红;潘英姿;袁春燕;吴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成都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防控策略,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2009-201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4年成都市确诊麻疹病例422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5.11/100万,以2011年发病率高为16.22/10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4-6月份占46.45%;<8月龄儿童和15岁以上人群为发病主要人群:分别占30.81%、37.20%;发病人群儿童和民工占84.59%,户籍人口占60.66%;无免疫史和免疫不详的占80.81%,发病前7-21 d曾到医疗机构就诊占37.68%,基因型以为H1型和A型为主,分别占33.33%、66.67%.结论 成都市消除麻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应加强6岁以下散居儿童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及查漏补种,提高8~11月龄儿童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加强流动儿童搜索和查漏补种工作;院内感染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落实预检分诊和病例隔离治疗措施,根据疫情对青年务工人员开展麻疹疫苗接种.
作者:黄蓉娜;蔡军;朱航;杨汝沛;郑珂;王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沈阳市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肿瘤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资料,计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率及构成比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009-2014年沈阳市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为大肠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共死亡15 738例,粗死亡率为69.60/10万,标化率为25.13/10万.沈阳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4位的依次为大肠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男性前4位依次为肝癌、大肠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与合计一致,大肠癌粗死亡率有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953.38,P<0.00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主要集中在45~85岁高龄组.结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沈阳市居民健康危害严重,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
作者:李文辉;潘秀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河南开封农村失能老年人健康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Ⅱ(HPLP Ⅱ),对开封市446名农村失能老年人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农村失能老年人健康行为总分为(109.73±16.80)分,各维度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2.35±0.43)、压力应对(2.34±0.37)、营养(2.29±0.30)、自我实现(2.08±0.49)、健康责任(1.83±0.39)、运动(1.76±0.47)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OR =0.796)、文化程度(OR =0.335)是农村失能老年人健康行为的保护因素,失能程度(OR =3.051)、抑郁(OR=1.084)是健康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农村失能老年人的健康行为水平有待提高,在制定干预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影响农村失能老年人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改善老年人的不良行为,促进其身心健康.
作者:程彦如;路雪芹;陈传波;陈超然;李彦杰;王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十堰市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的同源性和耐药性,为追溯传染源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进行PFGE分型,然后用E-test法对氨苄西林等13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6株单增李斯特菌可分为13个PFGE亚型,相同PFGE型的菌株为同一来源.分别有45.15%和19.23%的菌株对磺胺嘧啶和环丙沙星耐药,对这2种抗生素均耐药的菌株有2株,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 十堰市单增李斯特菌对一些抗生素存在较严重的耐药性,应加强对单增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避免其污染水体而影响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
作者:吕均;方友林;刘兰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1起军校结核疫情的调查,探索有效预防部队结核疫情的措施.方法 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疫情中共有44人感染结核病,分布在该校的14个学员队和食堂.首发病例发病后被误诊为肺炎,长达4个月没有进行隔离治疗,导致后续病例出现.通过采取病人隔离治疗,接触者进行症状监测和大规模胸片筛查等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结论 误诊是导致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医师业务培训,提高结核早发现、早诊断的能力.
作者:于德宪;刘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青海省肉毒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肉毒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学方法,对2005-2014年青海省肉毒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青海省共报告12起肉毒中毒事件,中毒60人,死亡21人,罹患率为56.6%,病死率为35.0%.肉毒中毒主要发生在第二、三季度,中毒人群主要是藏区牧民,临床特征出现较多的症状是视物模糊、全身乏力、头痛,主要集中发生在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结论 青海省肉毒中毒多因食用贮存的牛羊肉或风干肉后中毒,需要进一步加强牧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发生肉毒中毒后早期足量使用肉毒抗毒素是救治生命的关键措施.
作者:刘大晶;郭学斌;周浩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